APP下载

东晋《刘媚子墓志》与涅阳刘氏的南渡

2023-11-19陈昊雯

大众考古 2023年7期
关键词:江陵刘氏象山

文/陈昊雯

1998 年,南京象山M9 出土了东晋王建之和刘媚子夫妇墓志。经学者考证,刘媚子可能为东晋道教重要人物南岳魏夫人之孙。结合南京象山墓地其他墓志材料考证,刘媚子出身高门,很可能属于涅阳刘氏。这支刘氏于汉末迁至洛阳,西晋时显达,后随晋室南迁。此外,刘氏还有一部分家族成员一直生活在涅阳,永嘉之后南下江陵,成为江陵武昌一带的望族。涅阳刘氏的经历展示了家族的不同分支在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以及移民浪潮下的发展脉络。

《刘媚子墓志》及其家族

1998 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南京城北象山发现了一座砖室墓(M9),为东晋振威将军、鄱阳太守王建之与妻子刘媚子的合葬墓。墓中出土王建之石墓志一方,刘媚子砖墓志一方、石墓志一方。刘媚子的两方墓志内容基本一致,石墓志的录文如下:

晋振威将军、鄱阳太守、都亭侯、琅/耶临沂县都乡南仁里王建之,字/荣妣,故夫人南阳涅阳刘氏,字媚/子,春秋五十三,泰和六年六月戊/戌朔,十四日辛亥,薨于郡官舍。夫/人修武令乂之孙,光禄勋、东昌男/璞之长女。年廿来归,生三男三女,/二男未识不育。大女玉龟,次女道/末,并二岁亡。小女张愿,适济阴卞/嗣之,字奉伯。小男纪之,字元万。其/年十月丙申朔,三日戊戌丧,还都。/十一月乙未朔,八日壬寅,倍葬于/旧墓,在丹杨建康之白石。故刻石/为识。

刘媚子石墓志拓片(《南京象山8 号、9 号、10 号墓发掘简报》)

根据志文,刘媚子卒于东晋泰和六年(371 年),籍贯南阳涅阳,为修武令刘乂之孙,光禄勋东昌男刘璞之长女。对此,周治在《南岳夫人魏华存新考》(《世界宗教研究》2006 年第2 期)中曾进行详细考证,认为刘璞为南岳魏夫人之子。魏夫人即女冠魏华存,是东晋道教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其故事记录于《紫虚元君南岳夫人内传》(以下简称“《南岳夫人内传》”),原文已佚,但在六朝隋唐的各类书籍中多有引用。据《南岳夫人内传》记载,魏夫人为晋司徒魏舒之女,嫁南阳刘乂,生长子刘璞、次子刘遐。晋末刘乂逝世,天下荒乱,魏夫人携两子渡江。周治的考证可备一说,那么关于刘媚子及刘璞的家族世系,是否还有其他线索呢?

《晋书·刘乔传》另记有一“刘乂”:“(刘)乔弟乂,始安太守。乂子成,丹杨尹。”刘乔为南阳涅阳人,活跃于西晋中晚期,那么刘乂大概也生活在这段时间或稍晚,若作为刘媚子的祖父在年龄上是相符的,与《南岳夫人内传》中刘乂身故、魏夫人渡江的时间线也相符。但《晋书》记载刘乂为始安太守,刘乂之子刘成为丹阳尹,姓名官职与刘媚子墓志以及《南岳夫人内传》所记均有出入,且《晋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无法确定是否为同一人。

但墓志还记录了另一个重要信息,即刘媚子与王建之的婚姻关系。王建之属琅琊王氏,其祖父王彬官至尚书右仆射,为王廙之弟,王敦、王导之从弟(《晋书·王廙传》)。东晋士族极其注重门第,琅琊王氏作为最具名望的门阀世家,是有固定的婚配圈层的。刘媚子墓所在的南京象山家族墓地(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5 号、6 号、7 号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 年第11 期;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8 号、9 号、10 号墓发掘简报》,《文物》2000 年第7 期;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11 号墓清理简报》,《文物》2002 年第7 期)葬有王彬一支祖孙三代人,根据墓志可知其婚姻对象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同样南迁的北方士族,如王彬之子王仚之娶彭城曹季姜、王彬之女王隆爱适长乐冯循,这也是东晋门阀联姻最常见的选择。一种是江左豪族,如王仚之之女王媚荣适庐江何祖庆、王兴之之长子王闽之娶吴兴施氏。庐江何氏在两晋之际只是小族,但何充为王导妻子的外甥,在王导的提携与谋划下位列宰臣。自何充起,王氏与何氏关系密切,世代通婚。象山M11 的墓主王康之推测为王彬的孙辈,其妻为何充之女何法登,其女王夙旻又嫁与庐江何元度。吴兴施氏则是一特例,施氏作为江东豪族声名不显,王氏与之联姻大体是出于政治考量,与王导早年欲求娶陆法之女以拉拢当地豪族的情况类似。如此看来,刘媚子应当属于第一种情况,即南迁的北方士族。按照当时的婚配通例,刘媚子能与王建之联姻,说明其门第也不低。也就是说,刘媚子之祖父不一定是《晋书》所记的刘乔之弟刘乂,但她本人很可能是刘乔这支涅阳刘氏的一员。

正 反

王建之墓志拓片(《南京象山8 号、9 号、10 号墓发掘简报》)

涅阳刘氏之先祖可追溯至汉代宗室,于汉末魏初之际逐渐显露,其中以刘乔一支最为显赫。据《晋书·刘乔传》记载,刘乔祖父刘廙任魏侍中,父刘阜为陈留相。刘乔参加了伐吴之战,有破武昌之功,又参与诛杀杨骏、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为当时显贵。八王之乱时刘乔受到波及,但之后又被惠帝复任为镇东将军、豫州刺史。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刘乔一族随洛阳士大夫集团迁往建康,仍为冠冕之族。刘乔之孙刘耽以博学著称,授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刘耽之子刘柳历任尚书左右仆射,徐、兖、江三州刺史,追赠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进入刘宋后,涅阳刘氏的地位并未受到影响,刘柳之子刘湛在宋武帝刘裕未起事前即已追随,颇受重用。后官至太子詹事、丹阳尹、紫金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宋书·刘湛传》)。

刘耽、刘柳等在政治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但刘耽一女嫁与桓温之子桓玄,另一女嫁与陈郡谢思,与刘媚子的情况类似。唐长孺先生在《士族的形成和升降》一文中认为“当时门第高卑,婚姻是一项重要标准”,以此来衡量,刘氏一族在东晋维持着较高的家族地位。

涅阳刘氏在江陵的活动

刘乔一支除了早年迁居洛阳外,还有一部分家族成员一直生活在涅阳,永嘉之后南下江陵。史料中明确记载的有刘虯和刘坦。据《南齐书·刘虯传》,刘虯为“南阳涅阳人也。旧族,徙居江陵”。据《梁书·刘坦传》,刘坦为“晋镇东将军乔之七世孙”,是刘虯的从弟。陈寅恪先生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中曾指出:“西晋末年中州扰乱,北人莫不欲南来,以求保全,当时具有逃避能力者自然逐渐向南移动,南阳及新野之上层士族,其政治社会地位稍逊于洛阳胜流如王导等者,则不能或不必移居江左新都建业,而迁至当日长江上游都会江陵南郡近旁一带。”这一部分刘氏成员正是陈寅恪先生所述之“南阳及新野之上层士族”。

刘氏家族到江陵后于整个东晋时期都没有太大的建树,进入南朝后才逐渐兴起。刘坦先于南康王萧宝融手下任职。永元二年(500 年),因萧宝卷昏聩,雍州刺史萧衍联络镇守荆州的萧颖胄共同起事,拥立萧宝融。刘坦迎来了其仕途以及整个家族的转折点,被萧颖胄推荐给萧衍,任谘议参军。萧衍称帝后,论功封刘坦为荔浦县子,邑三百户,迁平西司马、新兴太守、西中郎长史。

刘坦的成功是建立在刘氏家族长期经营的基础上的。《梁书·宗夬传》载:“时西土位望,惟夬与同郡乐蔼、刘坦为州人所推信,故领军将军萧颖胄深相委仗,每事谘焉。”《梁书·乐法才传》有陈吏部尚书姚察的评述:“萧颖胄起大州之众以会义,当其时,人心未之能悟。此三人者,楚之镇也。经营缔构,盖有力焉。方面之功,坦为多矣;当官任事,蔼则兼之。咸登宠秩,宜乎!”可见刘坦与乐蔼、宗夬在稳定荆州局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能获得荆州人的信任,所依靠的是涅阳刘氏、淯阳乐氏、南阳宗氏长期以来在江陵、武昌一带所积攒的威望。即便在东晋时不显,这些南迁家族也逐渐占据了当地社会上层,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刘觊墓出土买地券拓片(《武汉地区四座南朝纪年墓》)

此外,武昌何家大湾曾发现一座齐永明三年(485 年)的砖室墓M193,根据其中出土的买地券可知,墓主为刘觊,籍贯为“南阳郡涅阳县都乡上支里”,曾任“宋武陵王前军参军事”(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地区四座南朝纪年墓》,《考古》1965 年第4 期)。据《宋书·孝武帝纪》,宋武陵王刘骏于元嘉二十二年(445 年)出镇襄阳,与柳元景、沈庆之等共同镇压群蛮暴动。二十八年(451 年),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三十年(453年),统领江州、荆州、豫州、雍州诸军讨伐蛮夷。同年起兵讨伐刘劭,于新亭即位,是为孝武帝。刘觊担任前军参军应当就在刘骏镇守雍州、荆州时期,显然他并没有在刘骏登上帝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但即便如此,M193 在长江中游的南朝前期墓葬中仍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全长7.4 米,其中甬道长2.56 米,墓室长4.84 米。更引人注目的是,墓中随葬有一件青瓷莲花尊。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发现于南京、武昌、淄博等地,基本见于世家大族墓葬中,如属于渤海封氏的景县封氏家族墓中就有出土。刘觊作为低级官吏,其墓葬是逾制的,考虑到郡望,他可能也是迁居江陵的涅阳刘氏成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涅阳刘氏至少在南朝早期已经是江陵、武昌一带的望族。

刘坦之后,刘氏成员或进入中央,或镇守地方。刘虯之子刘之遴历任荆州大中正、中书侍郎、鸿胪卿、南郡太守、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刘之遴弟刘之亨官至湘东王长史、南郡太守,弟刘之迟官至荆州治中从事史。侯景之乱后,荆州动荡,刘氏家族始终周旋于几大政治势力之间。刘之亨之子刘广德,于梁承圣年间(552—555 年)以军功迁至黄门侍郎、湘东太守。后入陈朝仍领其旧兵,光大年间(567—568 年)被任命为云旗将军、河东太守,追赠左卫将军。刘之迟子刘仲威,梁承圣年间为中书侍郎,萧庄时担任御史中丞,后随萧庄入北齐。

刘觊墓出土青瓷莲花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涅阳刘氏大致代表了迁居至江陵的南阳士族的发展情况。他们在永嘉之后南来,于刘宋时开始在镇守荆州的皇室成员麾下任职,随着权力更迭进入建康的政治中心,声名逐渐显著,于萧梁时达到全盛。至侯景之乱时,居住于建康者多被牵累,部分逃往江陵。于江陵者继续仕于萧詧,之后又随萧氏北迁,亦有投奔陈朝者。至此,南渡的北方士族在江陵地区的活动告一段落。

余论

建康与江陵的这两支涅阳刘氏家族在时空上是有交集的。刘湛曾随江夏王刘义恭出镇江陵,担任南蛮校尉、领抚军长史,行府州事(《宋书·刘湛传》)。刘之遴任鸿胪卿、都官尚书、太常卿等(《梁书·刘之遴传》),均为中央官职,应当在建康任职,遇侯景之乱才避难还乡,卒于夏口。但毕竟相隔多代,并没有这两支家族成员之间相互扶持的证据。

建康和江陵的涅阳刘氏分别展示了家族的不同分支在政权更迭以及移民浪潮下的发展脉络。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关注于王、谢、崔、卢等强宗大族。涅阳刘氏的例子给予了新的视角,来观察不同士族阶层的生活状态,丰富了东晋南朝的社会图景。

猜你喜欢

江陵刘氏象山
江陵之旅
江陵愁望寄子安
江陵东周楚墓出土青铜兵器中的吴越文化因素分析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往顶上跑
庆夺金
后母
象山
桂林象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研究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