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容大于形式

2023-11-19刘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9期
关键词:大段手抄报考级

刘炜

电视上的本地新闻介绍,在新开发的城北新建了一条“文化长廊”,让市民休闲又多了一个好去处。既可“休闲”,又能接受“文化”的濡染,我当然不能失去一睹芳容的机会,双休日便兴冲冲地过去观赏。不看还满怀想象,一看却索然无味:十来张复制的名家字画、大段大段背烂了的名人名言……这趟远足,“文化”倒没有丰富多少,要说受益,一来一回骑车20多公里倒是狠狠锻炼了一次身体。

近几年,本地“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口号越喊越响,什么文化长廊、艺术展览,雨后春笋般地往外钻,不过看来看去就一个特点:形式大于内容。小侄女刚上小学,老师布置设计手抄报,要以“文化与素质”为主题。孩子光顾从网上挑材料抄,碰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就过来问我。我问她:“你知道这些话讲的是什么?”孩子倒也诚实:“不知道。”我又问:“不知道你还抄?”她见我这样问,便对着电脑屏幕一笔一画地临摹没见过的生字,不理我了。后来,这张涂满了她并不懂甚至不认识的文字的手抄报被评了一等奖。

学校里的“素质教育”也大多在走形式。我站在路边等红灯,只要没车经过,身边的人便成群结队冲着红灯闯过去,留下我一个人在秋风落叶里凌乱——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到底能不能闯红灯?你随便问幼儿园的小宝贝,“红灯停,绿灯行”他们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了马路上立马口、脚、脑分离,一切按着习惯走。

依我看,素质教育、文化宣传方面的形式主义倒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内心深处已经悄悄接纳了形式主义——前者为表,后者是本。

我们小时候的“素质培养”是怎样的?记得家里人要求我写字端庄大方,坐、站、走也一样;平时多看点名著,积淀学识修养。可是斗转星移,今天孩子的练字多是为了考级,学乐器、练画画也是一样。就像学乐器,只要学上一阵子,考个十级还是没多大难度的,我读小学的时候随大流考了个三级还是四级,可现在连一年级小朋友都比不过。不过我也不觉遗憾,反而对那些被家长逼着这样那样去考级的孩子怀着深深的同情。一味追求这种形式上的成功,在实质上带来的效果往往是很小的。十级证书一到手,很多孩子便弃乐器画笔于不顾,日子一长,艺术的园地又杂草丛生,为考级而学的艺术便又遁然无形。什么是形式主义?说白了就是做足了表面功夫,描画出一个漂亮精致的壳;敲开来一看,空的。

而形式主义最糟糕的后果便是使人意志疲软。一味注重修饰外表,实质性的内容自然被削减大半甚至全不顾及。一开始只是为了欺骗或取悦他人,可次数一多、时间一久,便习惯性地把外表光鲜当成了终极目标,把自己也骗进去了。

说到这儿,不禁想起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形式主义在他们那儿是完全行不通的。祖父70多岁,独居乡下老宅,坚持种些蔬菜瓜果,前阵子给我们捎来自己种的黄瓜——模样个个都不讨巧,颜色又带微黄,跟菜市场里那些被“美容”过的蔬菜根本没法比。然而他坚持要我们收下,并称虽然它們长得不好看,却实实在在没接触过任何化学肥料和药剂,是真正的绿色蔬菜。这也是他这个年纪的老人对形式主义微弱而又执着的对抗。

爷爷家的黄瓜,“内容”大于“形式”,不好看,却“绿色”,如果人们都重“绿色”,那么内容便会决定形式,重新定义“好看”。就像华为抗击西方制裁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等,最“好看”的不是口号、宣言,甚至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华为人不畏强权,脚踏实地,自力更生,坚忍执着,让国人热血沸腾的创新、创造精神,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而有此,一切形式主义都将无处遁形,现出其“丑”来,人人喊打。

猜你喜欢

大段手抄报考级
我的手抄报
我的手抄报
你是我模糊的地名
手抄报展示
手抄报也可以这么玩
天还不晚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墓地上的雏菊
大段合采油井层间干扰主控因素研究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