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载砥砺奋进 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2023-11-18陈邦平李丽娜

广东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广东大赛科技

文/陈邦平 李丽娜

[导语]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业是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成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主引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以下简称“广东大赛”或“大赛”)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走过十年蓬勃发展之路。十年来,广东大赛始终坚持“市场主导、以赛代评,政府搭台、多方参与”的办赛理念,构建最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要素集聚平台,让优秀科技项目展示最新成果、让资本市场和银行机构发掘优质项目,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赋能,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助力。

2012年,在呼唤创新、支持创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氛围下,科技部牵头会同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工商联等国家部委共同组织举办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2013年,广东正式启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赛事活动,广泛组织和动员广东省内企业、团队积极参赛,广东大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十年来,广东大赛参赛企业数量呈“井喷式”增长,2022年参赛企业数量为2013年参赛企业数量的7倍,呈现出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吸引力,打响了“东西南北中,创新创业来广东”的品牌。经历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广东大赛平台有效地将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产业园区、金融机构、高校院所、新闻媒体等多方优势力量集聚整合,形成了强劲的“双创”组织合力,为参赛企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服务。

十年来,广东企业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以下简称“国赛”)的舞台上战果丰硕,累计获得国赛各类奖项超600项,成绩常年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领跑全国,企业创新实力显著提升,在国赛舞台上大放异彩、成绩喜人。

十年来,广东大赛始终坚持强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赛事组织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匹配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服务需求,充分发挥高端资源枢纽平台作用和平台影响力,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金融结合、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引育高端科技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2年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大赛成为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加速器”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孵化和培育顶尖科技企业是广东大赛的时代使命和首要目标。

广东大赛充分发挥高端资源枢纽平台作用,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效对接包括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政策等在内的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助力参赛企业加快创新发展,迅速成长为各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单打冠军”。在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领域,以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纳睿雷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暗物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通过比赛迅速成长,成为行业领域的创新“新标杆”。

十年来,广东大赛平台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体现了广东担当、展现了广东智慧。一是打破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孵化培育的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打破国外在三维纺织、人工智能、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封锁,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培育创新动能,催生新兴产业。助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大批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为广东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发展动能。三是改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孵化培育面向社会民生和环境治理领域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的高科技企业,为我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大赛成为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的“指挥棒”

科技发展需要金融支撑,引导金融资本向科技领域优先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广东大赛的重要发展方向。

广东大赛积极发挥赛事平台影响力,依托广东省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组织网络的有利条件,有效整合包括创投风投机构、银行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服务机构等多方力量,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信贷、投资融资、上市辅导等一系列科技金融专业服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优质金融资源优先向科技领域高效配置,有效缓解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

同时,积极发挥财政基金杠杆作用,引导省内中行、农行、工行、建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扩大面向中小微科技企业的信贷规模,实现科技金融服务省市区联动、政企银协同,并鼓励省内各地结合实际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效能,以更好地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要。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互联网行业赛决赛现场

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全省共有300余家企业通过大赛实现融资,融资金额近400亿元,其中30余家企业获单笔股权投资1亿元以上;累计700余家企业获得授信贷款,贷款金额近300亿元;培育推动了一大批企业发展壮大,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奇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香港联交所、美国纳斯达克等资本市场成功上市。

大赛成为推动创新资源配置改革的动力源

科技资源是稀缺的,推动科技资源实现最优配置是广东大赛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广东大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机制作用,着力打造“赛马场”和资源配置市场两大场景。通过改革传统上以项目评审为中心的财政支持模式,建立“以赛代评”和“以投代评”赛事组织机制,发挥创投风投机构市场化优势对参赛项目进行投资价值评估,并以此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了科技资源配置效能。

一是探索“以赛代评”模式,以市场化方式改革科技项目评审制度。过去,科技项目评审采用封闭评审的方式,广东率先尝试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方式向全社会征集科技项目,将“神秘”的科技项目评审工作搬上了广东大赛的赛场银幕,公开、公平、公正地接受全社会的广泛监督。通过“以赛代评”机制创新,切实优化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极大提升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和质量,形成了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多方联动投资的科技创新投入格局,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强大助力。

二是创新“以投代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优势推动评选机制迭代更新。2020年,广州率先探索通过“以投代评”机制识别和遴选优秀企业和优质项目,对在规定时间内获得风投创投机构投资100万元(含)以上的初创组企业和获得风投创投机构投资500万元(含)以上的成长组企业,经大赛组委会线下核实后,无需参加复赛直接晋级广州赛区决赛。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优化赛事组织实施方式,充分激发了参赛科技企业开展高质量创新、高水平创业的动力和活力,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出“赛马场上选骏马,市场机制配资源”的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三是改革项目资助方式,探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新路径。依托广东大赛平台发现和遴选优秀科技企业,在政府科技计划体系中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参赛优秀企业进行资助,以替代传统通过科技项目评审立项的资助方式。这是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优势、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有益探索,有利于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为广东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公平、高效、灵活的体制机制保障。

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节能环保行业成长组决赛现场

大赛成为引育高端科技人才的“蓄水池”

广东大赛致力于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的良好创新生态,积极发挥平台高端资源的虹吸效应,迅速吸引一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业团队在粤集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大赛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省战略,逐步打造“矩阵式”“双创”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大赛,配套相关人才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掀起创新创业的澎湃热潮。广东日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而高端人才也逐渐成为广东“双创”的动力源和主引擎。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20家获奖的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中,有博士102人、硕士396人,博硕士占比高达50.5%;本科人才471人,占比47.8%;核心团队成员本科学历覆盖率将近100%。这表明,获奖企业的人才智力储备层次高、数量足、结构优,呈现出以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作为企业技术研发中流砥柱和创新发展核心动力的人力资源结构,具有突出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特征。

此外,广东大赛首创高端创投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创”人才供给。积极发挥毗邻港澳、资本密集、市场发达、创新活跃等优势,以高端创投人才培养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动创投产业健康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风投创投高地。如广州市科技局依托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州)有限公司,联合广东财经大学以及广州中科粤创孵化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发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本土创投机构,在国内首创“创投硕士班”,探索本土创投人才定制化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产学研用一体化高端本土创投人才,为广东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和广州打造风投创投之都提供高水平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广东大赛科技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广东舆情
科技在线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