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历程、议题及反思与前瞻
——基于1990—2022年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

2023-11-18

教育观察 2023年26期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者学科

廖 佳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首次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跨学科学习在新课程方案中单独提出,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门对其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系统化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场所,义务教育阶段是跨学科学习研究的核心背景。随着新课程方案对跨学科学习的提倡,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打破学科教学的局限性,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科之间的整合。跨学科概念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跨学科学习的深入探讨。回顾我国跨学科学习30多年的研究历程,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发现突出问题,对探索跨学科学习未来研究方向、促进跨学科学习进一步发展尤为重要。

二、历程回顾

跨学科学习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但“跨学科学习”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出现最早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为了进一步了解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发展变化,笔者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库来源,输入主题“跨学科学习”进行高级检索,筛选出与该主题相关的950篇中文文献,发表年度从1990年到2022年,并绘制出发表文章的总体趋势图,如图1所示。

图1 年份总体趋势图

根据论文发表数量的整体趋势,我国跨学科学习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初始萌芽、起步摸索、稳步发展、加速深化四个阶段。

(一)初始萌芽阶段(1990—2000年)

该阶段的跨学科学习研究论文仅有3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者要么以高中为背景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么探讨教师的跨学科学习,致力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第二,相关领域尚未真正进入研究者视野。由于跨学科学习概念刚传入我国,国内大多数研究者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较少,因此,该阶段研究进程缓慢。

(二)起步摸索阶段(2001—2009年)

该阶段的跨学科学习研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研究意识萌生。这一阶段,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从价值观培养、学业成就等视角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有研究者认为,新世纪教学要坚定不移地走跨学科发展道路,拥有跨学科师资和研究队伍,每个人都要具有跨学科意识和知识。[2]有研究者以国外教学改革为例,指出跨学科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拥有多学科知识能够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21世纪多样化的生活。[3]这些研究不仅扩展了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基本内容,还奠定了该理论研究的基本论调。第二,研究角度较为分散。该阶段文章涉及面较广,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主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跨学科学习及其相关应用,如语文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中学或大学中的跨学科应用、跨学科学习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等。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成为高校研究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董宏建对教师跨学科学习实践进行探讨,主张给教师构建跨学科学习平台,使教师相互协作,提升自身综合素养。[4]

(三)稳步发展阶段(2010—2020年)

此阶段,跨学科学习的发文量逐年增加。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推动下,该阶段跨学科学习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程度更加细化。相关研究对不同学科的跨学科学习进行了更详细的剖析,比如跨学科学习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如何增强数学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地理跨学科教学的策略等。相关研究涉及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及策略、设置跨学科课程、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诸多论域,试图引导跨学科学习走上本土化之路。第二,开展多种角度的实践研究。《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5]因此,该阶段的跨学科学习研究不仅包含理论层面,而且开始向实践角度倾斜,致力于以理论指导实践。例如,有研究者认为,要构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应以跨学科课程为客体,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6]

(四)加速深化阶段(2021—2022年)

这一阶段,仅2022年的跨学科学习发文量就检索出400多篇,发文量断层式增长。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教育部于2022年4月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提出的有关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学界对这一主题的研究进程。该阶段,跨学科学习研究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已有研究领域继续细化。研究者不再从宏观上对所有学科一概而论,而是聚焦更微观的角度,探讨一个问题、一门学科。例如,研究者紧抓语文学科,分别从文化和核心素养的角度对语文跨学科学习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包括怎样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7]、怎样构建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8]等。第二,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突破源于研究者对教育研究高质量的不断追求,这是当代教育学术发展的显著特征。[9]从已有研究成果看,研究者侧重于使用文献调查法、概念分析法对跨学科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研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研究者解决研究问题、提高研究质量的要求,因此,他们开始使用实验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开展更广阔的研究。

三、主要议题

基于对30多年来跨学科学习研究内容的分析,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梳理研究者关注较多的问题。

(一)内涵

在理解跨学科学习之前,要先弄清“跨学科”一词的概念。从动词角度讲,跨学科是指不同学科之间进行对话,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互影响、有机融合的过程。从名词角度讲,跨学科是学科发展的一种结果,指的是多个学科交叉的结果。[4]刘仲林把跨学科定义为包含众多跨学科的学科在内的学科群和一门研究跨学科规律和方法的高层次学科。[10]万昆则认为跨学科是一种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解决问题的方式,即将来自不同专业的知识适当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11]研究视角不同,跨学科学习的内涵就有所区别。第一,从知识发展的角度出发,跨学科学习指学生广泛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科目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如人文、自然、科学等。在这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应用和发展。[12]第二,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出发,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生学情,围绕具有真实意义、探究和实践性质的研究问题,以某一课程内容为基础,运用并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13]第三,从跨学科概念理解出发,跨学科学习被界定为跨学科的语义衍生,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14]

(二)主体

教师和学生是跨学科学习的两大主体。一方面,培养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既符合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15]新时代要求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广泛学习知识,不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应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开展跨学科教学,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跨学科学习必须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增强学科与生活的关系[16]。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思维固化、学习活动过于形式化等问题。[6]对此,教师应关注学生主动参与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建立共同愿景或聚焦感兴趣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跨学科学习计划。[6]教师进行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有能力指导和推动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三)原则

部分研究者从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整合、资源开发、活动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整体上,跨学科学习应该遵循理论原则,即以新方案为指导,坚持新课程理念。具体的方法论原则包括“贯彻素养导向,发挥教学评协同作用”原则,“坚持学科立场,同时兼具跨学科特征”原则,“推进主题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同步变革”原则。[13]基于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素,王福瑞提出以下原则: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利用系统的方法,发挥学生的整体性学习能力;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聚焦现实社会的问题。[17]前者从教学的角度指出在跨学科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后者侧重与学生的联系,致力于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更多进步。总体上看,两者对跨学科学习的实施及整合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但更详细、更具适切性的原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价值意义

分科教学自然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教师能教授自己擅长的学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能适当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等。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并没有所谓的学科分类,分科教育无法充分适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需要。[18]因此,引入跨学科学习极为必要。跨学科学习改变了以往单科教学的组织形式,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内容上的跨学科综合,而且在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也需要相应变革,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9]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设计,跨学科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增强知识和学生生活的联系。[20]跨学科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打破教师分科培训和学生分科学习的桎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拓宽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实践策略

考虑到跨学科学习实践的复杂性和必要性,研究者开始寻求具体的实施路径。第一,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师开展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21]第二,引入项目化学习,即基于问题的学习,进行多学科联动。跨学科学习和项目化学习具有共性特征,都需要围绕真实问题进行探索。[22]实施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23]第三,利用数字技术设计跨学科学习活动。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自动感知学生的学习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这便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为学生创设可交互的学习环境等。[24]

(六)国际研究

部分研究者对国外跨学科学习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和积累经验,促进国内研究的发展进步。例如,李健等人归纳美国某教科书中的跨学科学习设计,从中汲取国际智慧,为我国初中数学教科书中跨学科学习的活动设计提供了借鉴。[25]法国初中跨学科课程的研究充分考虑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法,使用问题教学法,将课程改革深入贯彻、落到实处。[26]这些都是值得我国跨学科学习研究借鉴的经验。

另有研究比较分析中美两国课程标准发现,两国课程标准对跨学科学习都同样关注,但对跨学科学习的规划、表述和实施路径有较大差异。[27]比较中美两国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关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发现,美国加州版教材更偏向使用统计图表呈现跨学科内容,我国教材更偏向使用实物图,较为注重利用生动有趣的跨学科内容引出数学知识。[28]这一比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中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编制,为我国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四、问题反思

新方案提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课程改革的需求。我国跨学科学习研究虽然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跨学科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相对不足。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9]随着科技的进步,跨学科学习要高效实施,有必要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但已有研究未广泛涉及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信息技术运用不成熟,跨学科学习实践不够深入。二是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相对较少。跨学科学习评价是落实跨学科学习目标的根本保障,是设计高质量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引,是构成跨学科教学改进的关键回路。[30]目前跨学科学习研究主题集中在理论方面,实践操作评价的研究较少,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有待构建。三是跨学科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比较薄弱。跨学科学习的作业设计是跨学科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核心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31]虽然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不少,但总体研究力度不够,研究内容不够全面具体:鲜有完整系统论述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的内涵、功能、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对学科主体界定不清,出现主体学科混淆的情况,阻碍了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的研究进程和深度。四是跨学科学习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比较缺少。构建跨学科学习的课程体系是保障跨学科学习顺利实施的必要举措。然而,现有研究很少涉及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或未形成有效的实施范式,研究内容深度不足。

五、发展前瞻

为了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习研究,未来需要从深化本质理论研究、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切入。

(一)深化跨学科学习本质理论研究,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

认清本质对人们澄清许多理论问题上的迷雾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32]一是加强跨学科学习本质已有相关理论的深度研究,以更有效地发挥本质理论指导实践的效用。二是提高跨学科学习本职研究者的理论水平,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紧密结合。三是拓展跨学科学习本质研究的论题范围,促进跨学科学习本质理论体系的构建。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跨学科学习研究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探索跨学科学习教师队伍建设,开发跨学科学习研究新视角

要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重点是培养一批能胜任跨学科教学任务的优秀教师,加强跨学科学习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开展教师跨学科学习培训,从不同角度探讨跨学科学习,完善教师跨学科理论知识结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跨学科教师。二是开展跨学科教学比赛,不断开拓研究新视角,锻炼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确保教师能够熟练地应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教学。

(三)加强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的开发,适应跨学科学习个性化趋势

为了秉持教育既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兼顾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应加强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的深度开发,提高跨学科学习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适切度。一是根据教师擅长的学科以及教学艺术的差异,安排教师教授更适合自己的多门学科,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学科融合体系,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关注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三是结合师生日常生活实际,贴近师生学习和生活经验,采取提问、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等凸显学生个性的方式。四是采取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提高学生跨学科学习兴趣和教师跨学科教学质量。

六、结语

回顾我国跨学科学习30多年的研究历程,可将我国跨学科学习研究大致划分为初始萌芽、起步摸索、稳步发展、加速深化四个阶段,研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主体、原则、价值意义、实践策略、国际研究六个方面,存在跨学科学习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相对不足、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研究相对较少、跨学科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比较薄弱、跨学科学习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比较缺少等问题。对此,未来研究应深化跨学科学习本质理论研究,探索跨学科学习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的开发。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颁发新课程方案的背景下,学校应积极倡导跨学科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新课程方案对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加速推进跨学科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猜你喜欢

跨学科研究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超学科”来啦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