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分析
2023-11-18穆晓丽
穆晓丽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育体系迎来全新发展机会,需要依托新课程改革理念进行教学创新,以此来保证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推动教学内容优化创新。高校实验室作为实现知识创新,完善技术体系的重要场所,不仅能够维持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因此,要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完整性,确保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与科研水平相挂钩。由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发展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需要结合经济管理类知识构建完整的开放实验室,以此来推动经济管理类科研项目有序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本文旨在研究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以期为相关实践者提供借鉴经验。
二、相关基础概念界定
(一)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功能
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在进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时,要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共同培养,理论知识应进行课堂教学优化,而实践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对实验室建设应加强重视,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高校实验室集中大量技术装备和教学资源,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科研工作等内容有序开展[1]。实验室主要承担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功能,可以根据实验室不同功能对高校进行类型划分,即科研型、教学型和科研教学型等。而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主要以综合性实验教学为主,以此完成学生专业实践教学。
(二)实验室管理体系内涵
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完整管理体系推动实验室正向发展,所以要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质量作为国际标准化词语,是产品、过程与体系的固有属性,质量管理的本质就是完善管理方法和管理形式,保证技术性、理化性等质量特性符合实验室发展需求。质量管理的推行需要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资源保障,确保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与系统性。从广义上说,实验室质量管理就是保证实验室管理流程、服务流程等内容符合实验室建设标准,能够维持实验室整体运转。从狭义上来说,实验室质量管理就是提高实验室管理频率,构建覆盖实验室各个环节的管理体系,以此保证实验室运转稳定。这也充分体现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性,需要以满足顾客需求和科研目的来发展实验室。
(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原则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离不开管理体系与管理原则的支持,在实际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实验室应遵循一般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般性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以顾客为中心、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员参与、优化过程方法、管理系统、互利原则等。以顾客为中心要求实验室做到充分满足使用对象的需求,保证实验目标一致性;发挥领导作用是指实验室领导要注重实验室质量管理,确保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全员参与是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离不开成员参加;优化过程方法是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利用质量管理模型,保证实验室管理的有序性开展;管理系统是指建立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保证管理建设体系有效发挥作用;互利原则是指需要实验室与材料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关系,保证实验室建设质量[2]。
三、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本质目的就是加强实践教学效果,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完整性。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作为推动相关专业完善,保证教学任务有序推进的关键因素,需要深入挖掘实验室管理内容,加大建设力度,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放实验在实际进行中虽然有教师引导,但大部分操作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这就对学生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按照实验项目的基本要求进行实际操作,保证实验室功能发挥作用。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还能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资料查阅后进行自主实验过程设计,有效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推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通力合作完成实验项目,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知识边界,加强知识掌握程度,为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提供助力。同时,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创新意识,保证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
(二)有利于满足国家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育部出台《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以经济新常态为转型发展基点,推动高等院校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对接,保证专业学科内容的前沿科研项目有序开展,为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充分结合国家发展规划,保证其发展方向符合预期标准,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能够满足国家发展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类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倒逼高校在进行经济类实验室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发展规划,以此来满足应用型经济类人才需求,保证经济管理类高素质人才培养[3]。同时,要充分结合实践教学任务来引导学生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确保其有效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内容,为后续实验科研项目提供基础条件。
(三)有利于优化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论文作为学生所学专业的总结与归纳,是对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的有效考核手段。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的便利性和数据内容进行论文写作,保证毕业论文内部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全面优化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能够为学生使用提供便利性,有利于优化毕业设计质量,保证学生毕业论文内容严谨和完整。利用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还能保证调研资料和论文相关文献内容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为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提供必要条件。学生毕业设计主要利用管理软件进行内容创作,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教师指导和自主科研等方法完善毕业论文内容,确保毕业论文内容前瞻性,能够符合毕业标准要求。同时,应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标准,以便为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助力,保证学生毕业论文内容高质量完成。
四、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验教学体系是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符合预期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保证实验教学体系的全面应用。但在实际实验室建设时,部分高校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缺少明确实验目标,无法引导实验室管理体系深度应用。对学生专业能力掌握不充分,无法形成合力发展。同时,实验教学流程冗长,实验项目开展比较粗糙,无法保证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时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充分结合,使得整体教学任务进展缓慢,不能完美匹配学生实验学习需求,并延误实验项目开展的效率与进度,影响实验教学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实验教学体系缺少定制实验项目能力,导致实验教学不专业,不完善。
(二)实验管理机制不健全
实验管理机制作为维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保证实验室建设的有效性与完整性。但部分高校缺乏有效实验管理机制,不能形成以教学教务部门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使得实验室设备与教学资源使用不够全面。同时,缺少部门管理模式与学校管理模式使用,影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效果[4]。无法确保部门管理的有效性与先进性,实验教学目标与部门优化模式结合不畅,导致实验项目开展存在一定阻碍,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院校对实验室维护的频率不足,无法保持实验室设备的完整性与功能性,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影响实验室建设的灵活性与高效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先进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离不开教师支持,需要组建专业性、完整性师资管理队伍。但部分高校受到传统管理思维影响,对实验室教师队伍构建不够重视,师资队伍组建不先进,缺少专业性知识支持。同时,外部招聘条件与内部培训力度不足,无法保证师资队伍的完整与有效。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缺少打破教师队伍边界的能力与方法,无法将试验项目需求和计划与教师队伍相结合,影响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部分院校的实验主讲教师对实验环节参与较少,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影响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四)实验建设方法不全面
部分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缺少专业知识内容帮助,无法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关实验室使用范围狭窄,不能对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帮助,影响实验室整体使用效率。同时,缺少全新实验建设模式,无法保证实验室建设内容综合性发展。无法有效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系统性,也不能准确落实实验时间规范条例,导致开放实验室的功能与学生学习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由于缺少第三课堂模式支持,使得开放实验室建设不能有效满足教学目的与科研需求,影响开放实验室最终管理效果。并缺少管理知识教学引导,导致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缺少主观参与性。
五、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教学体系是推动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有序开展的重要方式方法,无论何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支持。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不例外,在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时,需要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保证实验室管理具有理论基础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内容的专业性与完整性,维持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有序运转。第一,应制定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室的本职作用就是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专业科研能力提高提供基础条件与场所。因此,在完善实验教学体系过程中需要明确制定实验目标,根据学生专业能力与特点来组织专业实验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自身实践能力提升,推动实验项目良性发展。比如,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进行“小型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验;营销专业学生可以进行“营销方法创新优化”实验;会计专业可以进行“管理会计发展专项训练”等[5]。第二,优化实验教学流程。在推动实验教学体系建立时,应充分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对整体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细化处理,保证实验项目的时间设置符合学生实验需求,为教学形式发展提供更多基础条件,保证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性。秉持实验室管理原则来加强管理质量,既保证实验室建设的完整性,又实现学生实验项目顺利开展。提高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的权重,确保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实验方式对专业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以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独立完整论文与实验课题,加强学生对不同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完善实验管理机制
实验室管理机制作为维系实验室良性建设,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科学性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深度挖掘管理内容,保证管理机制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完善的实验室管理机制是保证实验教学开展的基础条件,要保证实验管理机制全面覆盖,为实验室发展提供助力。第一,应构建教学教务统一管理模式。实验室建设离不开教务系统支持,需要高校教务系统提供相关设备信息与教学资源,保证实验室建设符合预期目标,能够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确保学生实验项目能够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大教学教务系统的管理力度,保证教务系统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所占比重,为后续实验室发展优化提供有力保障。第二,应采用部门管理模式。应积极挖掘实验室管理部门体系内涵,加强部门管理模式的管理体系组建,确保部门管理的有效性与先进性。应充分结合实验教学目标与流程进行部门管理模式优化,拓展实验管理机制内容,保证管理机制多元化发展。同时,要注重部门管理模式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有效作用,确保实验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第三,应采用学校管理模式。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学校支持与维护,因此需要深入应用学校管理模式,为完善实验管理机制添砖加瓦,保证实验室建设高效、灵活。推动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融入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实验管理机制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开发实验管理方法内涵,大量培养学生的专业资格。比如,软件开发实训、网络应用技能培训和会计实务实训等。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师资队伍支持,应保证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师资队伍专业性与完整性,对实验室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实验室项目开展通常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践课程教师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保证实验项目进展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实践练习和科研项目。第一,打破教师边界。应充分结合实验项目需求和计划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边界线,确保二者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完美配合,推动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加强整体实验项目结果准确性。同时,积极引导主讲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环节,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助力,保证师资队伍健全。这样不仅能够加强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为实践教师提供更多基础理论支持。同时,要加强教师专业性培训,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内容进行定期教学,保证教师有效掌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维持实验室良性运转。第二,应加强外部招聘。高校应结合实验室建设标准招聘管理人才,将实验室管理机制作为基础招聘条件,确保社会招聘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应提高薪酬待遇,以激励形式来加强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工作态度,保证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能够满足其实际需求。还应全面推动实验室教师队伍专业性提升,维持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稳定,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聘请具有实验资质的合作企业专业人士来校担任教师,帮助院校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体系,确保整体师资队伍的专业性与全面性。并利用特聘教师的实操能力作为实践教学基础,开发全新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转化理论知识。
(四)创新实验建设方法
实验室建设方法是维系实验室运转,保证实验项目有序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应积极拓展实验室使用范围,确保实验室项目覆盖的多元化。这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方法研究,保证建设体系的创新优化,以此来实现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6]。第一,应扩大实验室使用范围。将经济管理类专业内容进行拓展,实现不同项目下专业类型的使用,为实验室项目开展提供基础条件。传统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使用对象多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方法创新过程中,应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开放,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的系统性。同时,应优化实验室开放时间,以学生实际使用需求为基础拓展使用灵活性,实现对实验室教学资源的综合使用。院校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划分实验室功能,保证管理形式的统筹规划,帮助实验室建设开发全新方法,最大限度激活开放实验室功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对优势专业进行加强,弱势专业进行补齐。第二,构建第三课堂模式。拓展实验室建设内容,全面提高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对实践能力和技术手段支持力度,保证实验室建设能够满足教学目的与科研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前提条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此来建立第三课堂模式,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供帮助,保证实验建设方法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要重视实践过程中的管理知识教学,保证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学生具备主观参与性,能够为管理体系与建设制度出一分力,实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专业能力提高。
六、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类开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离不开多方支持,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出力,才能保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顺遂性。在实际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从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验管理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实验建设方法等方面入手,为学生进行实验项目营造良好实验室环境,确保学生实验项目顺利展开。同时,也以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推动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加强自身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