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2023-11-17黄卿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窗花剪纸艺术

黄卿

薄纸幻化大千世界,巧手剪出百态生活。剪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创造、流传、发展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地探寻、欣赏。

【历史中的剪纸】

有纸以前,人们以树叶、绢帛、皮革等为原料进行创作,可以说是剪纸的起源。《吕氏春秋》中“桐叶封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西周初年,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把桐叶剪成珪形,将唐国封给叔虞,结果戏言成真。

西汉开始造纸后,剪纸艺術真正形成,到南北朝时期已经非常成熟。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采用了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方法,和今天的剪纸极其相似。

隋唐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唐人李远《翦彩》诗写到:“翦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了古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形态。这一时期,剪纸还被用作妇女的发饰、漆器的装饰、随葬品等等。宋代有了专业剪纸的民间艺人,剪纸也开始用于陶瓷装饰工艺,增强了陶瓷艺术的观赏性;此外,剪纸还开始与皮影艺术相互影响融合。明代,剪纸的应用进一步拓宽,不仅用于装饰彩灯,还用来点缀折扇。到了清代,剪纸艺术成为日常装饰的一部分,甚至皇帝结婚,新房的顶棚上也要用团花剪纸来布置。这一阶段,剪纸艺术开始和刺绣相结合,清代遗留下来的剪纸品类中,以绣花样子为最。

到了今天,剪纸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先进知识分子蔡元培、鲁迅、刘半农等人的倡导下,建立了中国民俗学的雏形,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文学资料,同时也努力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其中就有民间剪纸这一项。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

【诗歌中的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唐·李商隐《人日即事》)

赏析:相传女娲创世,第七天造出人,汉朝开始,正月初七“人日”便成为固定节日,庆祝人类诞生。“镂金作胜”“翦彩为人”都是人日风俗,这一天,女子用彩纸、金箔剪刻成小人形象,或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或互相赠送。诗句描绘了喜庆热闹的节日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剪纸在唐朝的盛行。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唐·杜甫《彭衙行》)

赏析: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带领全家避贼逃难,一路顶风冒雨,饥寒交迫之际,在彭衙附近受到老朋友孙宰的热心照顾,一直铭记不忘,便作此诗表达对老友的感激之情。

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元·方回《野庙》)

赏析:古代,元宵节也称上元节。这天,家家户户到寺庙拜神祈福、许下心愿,有时也会用剪纸装饰彩灯,欢度节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普天同庆,其乐融融。“剪纸糊灯”正是元明时期剪纸与彩灯相结合的真实写照。

【民俗中的剪纸】

剪窗花过年

◎肖复兴

过春节,一般年前最忙。到大年初一,人们就可以尽享清福,阖家欢乐了。年前,男主人、女主人都要外出忙着采购年货,一些妇女和孩子留在家里,洒扫庭除之后,便围坐在炕头和桌前开始剪窗花了。

这样的风俗,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剪出的窗花贴到窗上,和大门两旁贴的春联、大门中央贴的门神、屋子墙上贴的福字和房檐门楣上挂的吊钱,一定都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完成,才算是过年的样子。清末竹枝词里说:“扫室糊棚旧换新,家家户户贴宜春。”其中的“贴”字说的就是准备过年这样必需的程式。

另一方面,和过年的时候家里人不许动刀剪的民俗有关(还有不许扫地倒脏土等,都是防止不吉利的说法)。清人查慎行有诗:“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这里说的巧裁新罗、画彩描金,就包含有剪窗花,从此剪刀闲一月,后来改成到正月十五;再后来到破五;现在,已经彻底没有这个风俗了。

春联、门神、福字、窗花和吊钱,这五项过年前必备,我称之为“过年五件套”。和后来结婚时候一度流行的手表、自行车和大衣柜这三件套的说法相类似。只是,结婚三件套,早已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而过年这五件套,几百年过去了,至今依然风俗变化不大,除了吊钱如今在北京见到的少了,其余四种,仍然在过年前看许多人家在忙乎张罗。因为这是过年必备的庆祝仪式的硬件标准。可见,民俗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代代传承。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1月27日,有删改)

柘荣剪纸——

千年技艺 绽放光彩

◎王崟欣

在柘荣县,几乎家家有剪纸、户户会剪纸,窗花、摆件、挂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剪纸元素。从男婚女嫁到生日寿诞,人生中的每个重要阶段都有剪纸的陪伴,可以说,剪纸早已深度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2000年,柘荣县凭借剪纸艺术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始于唐、盛于清,柘荣剪纸随中原士庶南徙而流入,最早由民间刺绣的底样发展而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是对柘荣剪纸的真实写照。历史的演进造就了柘荣剪纸深厚的群众基础,也赋予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它保留了中原剪纸的特点,表现内容极为丰富,有人物、花木、鸟兽、山水、文字、果蔬、昆虫等;用途非常广泛,有窗花、礼花、喜花、鞋花、枕花、肚兜花、帽花、屏花、箱柜花等。在创作手法上,柘荣剪纸也保留了中原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的特点,创作时不打草稿、不用粉本,先剪外形,再进行图案内部镂空。剪纸外形不求对称、随意挺劲,图案概括简练、质朴粗犷,布局轻松写意。正因如此,柘荣剪纸有“中原剪纸文化活化石”的美誉。在后期发展中,柘荣剪纸受南方剪纸风格影响,细节处理上更显严谨、秀丽,由此形成了兼具粗犷随性之外形、细腻柔美之细节的独特艺术魅力。“柘荣剪纸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生活。”袁秀莹说道。

如今,代代相传的柘荣剪纸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表现形式也随之创新。年轻一代的剪纸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借鉴油画、影雕、摄影、素描、白描中的艺术手法,运用点色、衬色、套色等技法,在铜版纸、蜡纸、绒纸、布等材料上进行创作,形成了愈加丰富的柘荣剪纸艺术面貌。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6日)

【生活中的剪纸】

剪纸的用途

1.居家装饰。如窗花、墙花、灯笼花、顶棚花等。

2.节庆点缀。如点缀婚嫁、祭品、供品等的喜花、寿花、礼花、烛台花、龙船花等等。

3.刺绣底样。如鞋花、枕头花、帽花、衣袖花等。

4.染布印版。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如衣料、被面、头巾等。

5.宗教仪式:用于祭祀、祈福、祛灾驱邪,如门神、钟馗等。

剪纸的讲究

过年为什么贴窗花?红红的窗花,火火的日子,过年贴窗花能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还能装饰房屋,给人美的享受和愉快的心情。窗花一般都是当年的生肖,也可以是梅兰竹菊、戏曲故事、花鸟虫鱼等。

贴窗花的时间?一般是大年三十的白天,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开始贴春联、挂灯笼、贴窗花,春意渐浓,阳光温暖,心情愉悦。

贴窗花的位置?贴在窗户或门上比较正中的位置,从室内贴,图案朝外,让外面进来的人一眼看见,心生欢喜。

猜你喜欢

窗花剪纸艺术
剪一朵窗花
剪窗花
剪纸
剪窗花
纸的艺术
剪窗花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