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动物和谐共处

2023-11-17房雪丽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3年42期
关键词:天鹅萤火虫竹林

房雪丽

拓展阅读

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最温情的瞬间是什么?或许就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吧。迟子建笔下的萤火虫和方欣来笔下的天鹅都是幸运的,因为它们都遇到了温暖的人。如果人人都能本着“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的世界就将充满爱。

萤火一万年

迟子建

张家界的一天夜里,我非常迫切地想独处一会儿。我朝一片茂密的丛林走去,待我发现已经摆脱了背后的灯火和人语时,一片星月下的竹林接纳了我。

我拨开没膝的蒿草坐在竹林里。竹林里的空气好得让人觉得上帝也在此处与我共呼吸,山涧的溪水声幽幽传来。在风景宜人的游览胜地,如果你想真正领略风景的神韵,是非常需要独自和自然进行交流的。

那是个朗朗的月夜,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竹林里无处不在的月光。我很惧怕阳光,在阳光下我老是有逃跑的欲望,而对月光却有着始终如一的衷情,因为它带给人安详和平静,能使人紧张的心情得到舒缓与松弛。

眼前忽然锐利地一亮。一点光摇曳着从草丛中升起,从我眼前飞过。正在我迷惑不已时,又一点光从草丛中摇曳升起,依然活泼地从我眼前飞过。这便是萤火虫了。如果在我的记忆中不储存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有多好,我会认定上帝开口与我说话了。我也许会在冥想中破译这种暗夜里闪光的话语。

然而我知道这是昼伏夜出的萤火虫。它在腹部末端藏有发光的器官。它出现在墓地的时候,人们老是将它说成鬼火在一明一灭。我的周围没有坟墓,只有洋洋洒洒的一片竹林,可萤火虫依然出现了。

这种飞翔的光点使我看到旧时光在隐隐呈现。它那颤颤飞动的光束不知怎的使我联想到古代仕女灿烂的白牙、亮丽的丝绸,中世纪沉凝的流水,戏院里琤琮的器乐,画舫的白绸以及沙场上的刀光剑影。一切单纯、古典、经久不衰的物质纷至沓来,我的心随之飘摇沉浮。

萤火虫的发光使它成为一种神奇的昆虫,它总是在黑夜到来时才出现,它同我一样不愿沉溺于阳光中。阳光下的我在庸碌的人群和尘土飞扬的街市上疲于奔命,而萤火虫则伏在安闲的碧草中沉睡。它是彻头彻尾的平静,而我只在它发光时才消除烦躁,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它本身是光明的,所以它能在光明下沉睡,只有在黑暗中它才如鱼得水,悠游自如。而哪一个人能申明自己是完全拥有光明的呢?我们曾被一些阳光下的暴行吓怕了,所以我们无法像萤火虫一样在阳光下无忧无虑地沉睡。我们睡着,可我们睡得不安详;我们醒着,可我们却又糊涂着。萤火虫则不然,它睡得沉迷,醒得透彻,因而它能心无旁骛地舞蹈,能够在滚滚而来的黑夜中毫不胆怯地歌唱。

月光下,萤火虫的光束毕竟是微不足道的,能够完全照亮竹林的还得是月光。然而萤火虫却在飞翔时把与它擦身而过的一片竹叶映得无与伦比的翠绿,这是月光所不能为的。萤火虫也在飞过溪涧的一刻将岩石上的一滴水染得泛出珍珠一样的光泽,这也是月光所不能为的。

萤火虫忽明忽暗地在我眼前飞来飞去,我确信它体内蓄积着亿万年以前的光明。多少人一代一代地去了,而螢火虫却永不泯灭。旧坟塌了成为泥土,又会有新坟隆起,而萤火虫却能世世代代地在墓园中播撒光明。也许它汲取了人的白骨中没有释放完全的生气和光芒,所以它才成为最富于神灵色彩的一种昆虫。

我坐在竹林里,坐在月光飞舞、萤火萦绕的竹林里,没有了人语,没有了房屋的灯火,看不见炊烟,只是听着溪流,感受着露水在叶脉上滑动,这样亲切的夜晚是多么让人留恋。

可我还是朝着有人语和灯火的地方返回了。那种亘古长存的萤火在一瞬间照亮了我的青春。我将要走出竹林时,一只萤火虫忽然从草丛中飞起,迅疾地掠过我面前,它在经过我眼前时骤然一亮,将我眸子里沉郁的阴影剥落了一层。

(选自《迟子建作品中学生读本》,有删改)

思考

1.文章第四段中的黑体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析结尾画线句子的具体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鹅飞来

方欣来

那天下午四点,雨停了。田野瞬间变得寂静,风一阵紧似一阵。

龙勇挑着一担玉米出了门。担子有些重,随着箩筐的一起一落,扁担吱呀吱呀地响着。他拐一个弯,走上屋边那条笔直的砂石路。他把玉米放在田埂上,这是他挑的第三担玉米,和前两担放在一起。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将几筐玉米搬上田边的小木船,然后拿起竹篙轻轻一点,小船划出一道波纹,慢悠悠地向前驶去。

不远处,正在嬉戏的三千多只天鹅,嘎嘎地叫着,拍打着翅膀一齐飞向空中,盘旋了几圈后,向着两公里外的洞庭湖湿地飞去。

天鹅越飞越远,渐渐消失在铅灰色的天空中。田野瞬间变得寂静,风一阵紧似一阵。他弯下腰,从箩筐里抓起一把玉米抛向空中,金黄的玉米像雨点一样,沙沙地落进水里,溅起点点水珠。

最后一把玉米撒完,龙勇挑着箩筐往回走。从头年十月持续到来年四月,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

龙勇是荷花村的村民,他在这个村子里土生土长,住了四十八年。小时候,他见到过天鹅三三两两飞进村子。那时候,人们见到天鹅,总是想尽办法弄到手,用网子网,拿火铳打。后来,天鹅再也不来了,只是高高地从空中飞过,丢下几声清冷的叫声。随后很长一段时间,村里人随意放养牛羊、草甸被啃得光光的,一些树也被陆续砍倒,房前屋后四处堆放垃圾,连空中都见不到天鹅的影子了。

五年前,龙勇带领荷花村村民开始大力整治环境,家家户户积极响应,男女老少纷纷动手。从清理垃圾做起,拆掉了乱搭乱建的棚子,把菜地整理好,田头和屋角的荒地种上花木,湿地种上荷花,芦苇又长了起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农户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在稻田里套养小龙虾、黄鳝、泥鳅等水产品。

去年十月的一天,龙勇看到田里来了七八只天鹅。他异常欣喜,但以为它们只是偶然路过。没想到一连几天,天鹅一群接一群飞来,占满了蓄水的田野。看到这么多天鹅,可把他高兴坏了,他和几个村干部带了望远镜,摸到田边,草草数了下,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天鹅竟多达四千多只。

天鹅回来了,这次一定要留住它们。龙勇每天去田边巡查几次,提醒乡亲们不能喷洒农药、除草剂。谁家有红白事,他也赶去告知,不要放爆竹,以免惊吓到天鹅。龙勇说,村里人都十分理解,有几家办喜事的,一挂爆竹都没放,这让他很感动。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先找到村里的是养殖水产品的农户。天鹅栖息之处,是他们套养小龙虾的稻田,里面留有虾苗,等待越冬后繁殖。天鹅要待到次年四月才会离开,几个月下来,虾苗就被吃光了。村干部当即表态,天鹅要留住,但也不能让养殖户吃亏,经过协调,对养殖户给予合理补偿。

再是看天鹅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最多的一天能有八百多人。有人穿过田埂,想近距离观赏天鹅。这样下去,肯定会吓到它们。龙勇和村干部一商量,买来铁丝网,把挨路的那一侧围了起来。为了方便游人观鸟,他们还修整了田边的一条泥巴路,铺上了砂石,并在附近搭建了一个观鸟台,配备了观鸟的器材。

几千只天鹅,光吃水草和虾苗是不够的,要想留住它们,就得有足夠的食物。村里向管理区争取了一笔资金,每天投放三百斤玉米,这个任务也落在了龙勇的身上。“天鹅来了后,我就做不成别的事了,每天围着天鹅转。”龙勇笑呵呵地说。

现在,一说起天鹅,村里人的表情便生动起来,尤其是龙勇,像是一位鸟类专家,说起天鹅的种类、习性,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他告诉我,观赏天鹅最好是早晨,薄雾散去,朝阳升起,它们接二连三地飞向天空,拍打着翅膀放声歌唱,仿佛在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正说着,远处传来了天鹅的叫声。龙勇赶紧站起身来,朝观鸟台走去。“天鹅回来了!”一只只天鹅挥动着翅膀,飞过河流,纷纷落进田里,溅起欢快的水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日,有删改)

思考

1.请从修辞角度出发,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天鹅飞来”为题,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所在班级打算开展一场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向班上同学推荐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天鹅萤火虫竹林
寻访竹林隐士
一张图看天鹅奖
萤火虫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竹林奇俊
萤火虫
楼顶竹林间
天鹅
美丽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