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仪式,仪式敬生活
2023-11-17邹家宽
邹家宽
看到秋季开学各式各样的迎新仪式,网友们众说纷纭。但不论针对什么,最终总落脚在“仪式”两个字上,总会归结到一个问题来:“我们的生活需不需要仪式感?”
反方以劳神伤身而否之,然于我观之,生活的确要有仪式感,在合理的限度内,这就是表达着对生活的尊敬、对生命的态度。
仪式是一种祝福,一种美好的期盼。
环顾身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被大大小小的仪式所包围。下到工程竣工、餐店开张、婚礼庆典,上至国宴贵宾、国庆盛会,无一不是充满仪式之行。若论之以劳神耗力,则的确以上无一不可不行,但我们为何还要这般强调呢?一方面是礼仪,更重要的,这是中国人流传千年的为他人、为自己祝福祈愿之意;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乐观善良。我们不可以不看见其本质。纵使人们承认仪式有时流于形式,但这种向上向善、积极乐观的精神是不能被否认的,这正是我们要从仪式中感受到的。
仪式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对生命崇尚的态度。
有许多仪式是庄严肃穆的,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敬仰。为何古人读书前要焚香沐浴,保持自己的清静?真的只是繁文缛节吗?非也!这正是表现了古人对经典、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有了这份敬畏,态度才能更加端正,才会更加认真面对。孔夫子倡“礼”,“礼”中就不乏各种仪式,我们不谈其能否实现,单就其对天地生灵的认真诚恳的态度,就足以说明仪式对人心灵的净化、陶冶作用。
仪式感之意义,诚哉如此。但是,我同样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我们不能被“仪式”绑架。我认为这是节度的缘故。倘若仪式在办,而人心不在此,更有何意义?这便是彻底流于形式。墨子曾批评儒家之礼太繁杂,不合实际且多流于形式。这说明“仪式”是外在,外在的表现的确要有节制,不能强人所难。“仪式感”是内在,内在的想法也要有度,不能太刻薄苛求于已。正确地对待,方能发挥其意义所在。
“仪式”的确有利有弊,但倘若仅以其弊而否其用,则未免太过偏激。我们需要从中体悟精髓,合理调控于仪式和生活之间,把内心的仪式感发扬为对生活的敬意、对生活的祝福,便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的樂趣。
(指导老师: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