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汊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数值模拟

2023-11-17邵锦焯翟丽嫦刘晓鹏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10期
关键词:铁路桥分流洪水

邵锦焯,翟丽嫦,刘晓鹏,李 偲

(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640)

1 概述

分汊河道水流状态复杂,分流比的研究对工程实践意义重大。目前,二维水动力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模拟河道水动力、建设项目涉河影响、桥梁阻水、河道内构筑物对水流变化的影响、工程方案优选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案例[1-7]。在分汊河道水流分析计算中,翟铎[8]等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对马汊河分洪道扩挖工程前、后的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认为扩挖工程实施后,河道水位较工程前有所降低,可有效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本研究通过MIKE 21FM建立增江分汊河道的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河道流场、水位、流量等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河道水动力,揭示河道分流规律,拟定不同的治理方案,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 数学模型简介

MIKE 21FM[9]基于三向不可压缩和Reynolds值均布的Navier-Stokes方程,满足于Boussinesq和静水压力假定,是丹麦DHI公司的一个专业的二维水动力计算软件包,可用于模拟河流、湖泊的水流、流速、流量等变量,为工程规划设计、案例应用提供完备、有效的工作环境[10-12]。

3 增江及分洪道二维水动力模型

3.1 工程区域基本情况

3.1.1流域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增江流域下游。增江为珠江水系东江北干流支流,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后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于增城境内正果接纳永汉河后,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观海口汇入东江北干流。增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9亿m3,干流河长为203 km,集雨面积为3 160 km2,其中广州市增城区境内长为66 km,平均坡降为0.17‰,集雨面积为970 km2。

3.1.2水文气象

本区域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受东南亚季风影响较大。由于流域内地形多山,南部临近海洋,气流的抬升常带来长历时降雨,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830 mm。据新家埔雨量站实测,最大24 h降雨量为476 mm(1981年6月)。

3.1.3区域现状问题

近年来,增城区降雨范围、量级存在不确定性[13],2020年的“5.22”和“6.8”两场长历时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具有强度大、影响广的特点,增江下游石滩镇区堤岸出现漫堤,较低地段的积水水深为1.0 m,造成较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增江分洪道进口位于增江初溪水利枢纽下游约6.0 km处,分洪道进口至出口段的增江主河道长6.3 km、分洪道河道长7.7 km。研究范围的上游甩洲、下游新家埔平均河宽约400 m,而主河道最窄处仅有99 m,同时,河道内现状存在公路桥、铁路桥、生产便桥等涉水建筑物,河道行洪压力大。目前,分洪道经多年运行,河滩地高程较高,河道内兼顾农业生产的农田、鱼塘、果林滩地等影响分洪效果,导致分汊河道分洪比例不协调。增江及分洪道位置示意见图1,分洪道内现状滩涂见图2,分洪道内现状果林见图3。

图1 增江及分洪道位置示意

图2 分洪道内滩涂示意

图3 分洪道内果林示意

从水系演变分析,增江分汊河道自20世纪70年代前已成形,近年河道走势稳定,目前保留较为稳定的河道形态[14]。根据《增江中下游干流设计洪潮水面线复核》[15],2008年6月27日,增江出现一次10 a一遇洪水过程,广东省水文局广州分局进行了现场监测,左汊(分洪道)过流为440 m3/s,右汊(增江主河道)过流为2 220 m3/s,分流比为16.5%。

3.2 数值模拟

本研究的数值模拟范围为增江及分洪道,上游为甩洲,下游为新家埔,其中增江主河道模拟河段长8.49 km,分洪道模拟河段长7.70 km,模拟水域面积为4.7 km2,并考虑花莞高速桥、增江大桥、广深铁路桥、犁耙渡便桥等建筑物对河道水动力变化的影响。

采用MIKE 21FM二维三角形网格建模方式,以现状堤防临水线确定计算范围,对河道水下测量数据(2019年)进行矢量化,对堤围内地面以及跨河桥梁桥墩区域采用较为成熟的不成生网格、不过水方式进行模拟,根据河段、桥墩分布情况合理设置网格大小,河道变化较大区域及桥墩处加密网格,生成网格总数148 975个,平均网格大小约为30 m2,最小网格大小为0.1 m2,制作网格文件用于模型计算。模拟范围见图4,其中,河道分汊处局部示意见图5,公路桥、铁路桥桥墩模拟见图6。

图4 模型范围示意

图6 公路桥、铁路桥桥墩模拟示意

3.3 模型率定

模型率定采用2020年“6.8”洪水进行。查阅甩洲、石滩围、新家埔水位站当次洪水前、后3 d的实测水位数据,新家埔最高水位为3.06 m,石滩围为5.65 m,甩洲为6.27 m。通过甩洲站实测水位及增江河道实测大断面数据,计算得到相应洪峰流量为3 700 m3/s。水位站3 d洪水水位过程线见图7。

图7 水位站3 d洪水水位过程线示意

增江及分洪道高水位时,周边农田主要通过排涝泵站排水,排涝流量相比于增江、分洪道洪水流量较小,因此本次分析计算中忽略沿程排涝泵站入流影响。下游采用新家埔的水位边界,上游采用甩洲水位站处的流量作为流量边界,结合河道走向布置水位、流量监测点,计算相应的结果。模拟水位、流速监测点位置见图8,模拟流量监测断面见图9。

图8 模拟水位、流速监测点示意

图9 模拟流量监测断面示意

通过模型软件分别计算,结果如下。模拟洪水水位分布率定情况见图10,模拟洪水流速分布率定情况见图11。针对公路桥、铁路桥局部处进行模拟,公路桥、铁路桥流速分布、流向分布见图12、图13。洪水模拟计算成果对比见表1。

图10 模拟洪水水位分布率定示意

图11 模拟洪水流速分布率定示意

图12 公路桥、铁路桥流速分布模拟示意

图13 公路桥、铁路桥流向分布模拟示意

表1 洪水模拟计算成果对比 m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模拟的水位与实测值相近;河道整体的水位、流速分布符合规律;公路桥、铁路桥周边局部的水流出现重分布现象,水流缩窄产生的流速、流向局部变化符合水动力规律。

3.4 水位分析

本次模拟增江出现5 a一遇洪水,遭遇东江北干流同频洪水情景,即下游边界水位为2.67 m,上游边界流量为2 380 m3/s,计算结果见图14、表2。

图14 5 a一遇洪水水位计算结果示意

表2 5 a一遇洪水模型计算水面线

增江分汊河道段原规划5 a一遇设计水位为4.65~4.89 m,本次模拟计算河道水位为4.71~5.04 m,比原设计水位提高0.06~0.15 m,分析原因,判断为河道演变、分洪道多年运行过流减小、桥梁建设变化、计算方式不同等引起的。

3.5 分流比分析

根据河道特征,在增江上游、主河道、分洪道、增江下游分别设置模拟监测断面,计算相应位置的分流比。通过计算,“2020.6.8”洪水工况下,现状分洪道分流比为15%,分流比相对较小,在汛期河道行洪时,分洪道对河道分洪的效果有限,主河道行洪压力较大,因此有必要通过工程措施,合理确定河道分流比例,整体提高河道行洪能力。“6.8”洪水模型计算河道分流流量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6.8”洪水模型计算河道分流流量

为降低主河道行洪压力,鉴于增江主河道、分洪道堤防已建设完善,阻水的跨河建筑物重建对交通影响较大,因此河道拓宽、交通桥梁改造措施不现实,本研究考虑对分洪道进行清淤疏浚,拟定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一:分洪道进口道路标高降低2.0 m,底高程从3.0 m降低至1.0 m;分洪道进口至铁路桥共1.3 km河道主河槽整体清疏2.0 m,上下游河底高程进行衔接,清疏土方量约9.5万m3。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分洪道进一步清疏1.5 m,分洪道进口前滩地清疏2.0 m,进口至铁路桥以下1.0 km共2.3 km河道主河槽清疏2.0 m,清疏土方量20万m3。

通过不同方案进行优化分流,方案一计算至上游甩洲断面水位为6.10 m,比现状降低0.10 m,分汊河段主河槽水位降低0.01~0.10 m,分洪道分流比例从现状的15%提高至19%;方案二计算至上游甩洲断面水位为5.85 m,比现状降低0.35 m,分汊河段主河槽水位降低0.01~0.35 m,分洪道分流比例从现状的15%提高至28%。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清疏措施,可充分利用分洪道行洪,优化水流分配,有效降低河道行洪水位。两种方案下“6.8”洪水模型计算河道分流流量计算成果见表4。

表4 两种方案下“6.8”洪水模型计算河道分流流量 m3/s

4 结语

以增江分汊河道为例,采用MIKE 21FM水动力数学模型软件,建立河道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考虑桥墩对过流的影响,计算相关工况河道水动力,研究优化分洪道分流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能很好的解决河道分流计算,通过对比不同的工程方案可知,河道清疏能有效改善河道总体行洪能力,优化水流分配,降低河道行洪水位,研究结果对增江防洪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也可为其他河道的治理工程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铁路桥分流洪水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采用桩基托换进行既有铁路桥加固分析
NSA架构分流模式
省道S273跨广茂铁路桥防落棚及防护架设计与施工
洪水时遇到电线低垂或折断该怎么办
又见洪水(外二首)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大跨度铁路桥连续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洪水来了
外接式钢-混组合桁架铁路桥端节点试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