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建设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综述

2023-11-17周伊阳ZHOUYiyang李秋敏LIQiumin

价值工程 2023年3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现代化科技

周伊阳 ZHOU Yi-yang;李秋敏 LI Qiu-min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 610103)

0 引言

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加速。这一进程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如果我们将现代化视为一座巨大的建筑工程,那么科技创新就是支撑这座建筑的坚固框架,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尽管我国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商品,对全球大宗商品的依赖度较高。同时自2018 年起,美国重整产业链与供应链,对我国实行贸易制裁,力图摆脱对我国的依赖,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通过低成本仿造出口商品的模式难以为继,同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债务率水平过高等问题,经济转型需求迫在眉睫。在此等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的源动力。

1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

自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始,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关系一直是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科技创新成为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1.1 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的核心地位。自科技创新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关系讨论,冯文燕(2020)认为,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福祉、经济转型、国家建设以及全球化发展等四个方向现代化建设所必须要依赖的强大动力[1]。徐康宁(2021)认为可以利用科技创新塑造我国大国发展优势,再利用大国优势为国内市场铺路进而加强国家现代化建设[2]。骆郁廷(2022)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在于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取决于科技创新。利用科技创新构建创新型国家,再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时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蔡之兵(2023)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分为6 个途径,要在提高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及创新创业生态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联合发展,通过这6 个途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及与现代化产业建设的融合发展[4]。

1.2 科技创新通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佘硕(2020)等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切实地证明了科技创新能够间接的提升所在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5]。在此之后,苏科(2021)等也通过实证研究得出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愈来愈明显[6]。再之后,尹庆民(2023)等利用门槛回归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发现,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增长能够有效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7]。总之,科技创新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之一。通过不断投资于研发、教育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国家可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 科技创新发展研究综述

2.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研究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体系主要有国际组织发布,欧盟组织的《欧洲创新记分牌》从人力资源、优异的研究体系、创新友好型环境、金融支持、企业投资、创新者、创新协作联系、知识资产、就业影响和销售影响等十个维度,27 个与研究和创新相关的指标对欧盟国家的创新绩效或表现进行评估。该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考量各国在创新绩效方面的多个因素,以便发掘国家发展的强项和弱项,从而更有效地填补发展不足。由WIPO 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则主要是从创新投入(包括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以及创新产出(包括知识产出、技术产出等)方面来表现各个国家的综合创新水平,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指导。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主要以每个国家的基础环境、人力资本水平、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创新生态系统水平做为维度,对推动生产力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各项动力进行年度评估。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研究,早期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是从投入产出视角出发,马元三(2009)从科技创新的基础(包括人力、创新意识、信息环境等)、科技创新组织(科技投入以及政府管理等)、科技创新绩效(包括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环境绩效等)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8],但是该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巍等(2012)在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新文化指标,并对科学发现及技术创新做区分,从科学发现、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文化四个角度建立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9]。再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学者们对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能力愈发重视,2013 年由国家统计局开始编制的《中国创新指数》报告以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成效做为一级指标,以创新成效指标来观察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刘建明(2021)在测算广州的科技创新能力时,将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企业创新做为一级指标,也将科技成果的转化纳入创新产出[10]。近年来,不少学者逐渐重视从创新系统角度测算科技创新能力。刘琦(2021)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创新应用、科学创新作为基准层,构建科技创新的策源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阶段区域科技创新提出创新问题和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11]。

2.2 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 首先,我国的科技投入仍有待提升。研发支出占比是评估一个国家、企业或组织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以科技投入占GDP 的比重表示。孙云杰(2019)通过对比发现,我国的研发资金存量相较美国还有较大差距[12],研发投入强度才刚达到2%左右,而美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在4%到4.5%,日本的则在3%到3.5%。我国作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投入占比仍存在着差距。其次,地区间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均衡问题突出。顾伟男(2018)在研究我国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演变特征时发现,高科技创新水平的中心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13]。段新等(2022)也发现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14]。在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上,殷李松(2019)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对邻近地区发展具有正外部性[15],而陈景帅(2018)[16]和李书(2021)[17]等却在研究时发现,科技创新虽然能够对当地经济产生推动作用却对周边地区经济产生抑制性。最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高志刚等(2023)在研究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时,通过实证发现我国中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系数不显著,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明显,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存在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较慢且与市场经济融合深度不足的现状[18]。李一凰(2021)通过统计发现,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19],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则达到7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黄灿等(2020)通过对比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所得成果没有得到有效的产权保护,与创新成果配套的产权质量较低,研究人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20]。

3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3.1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实践角度看,不少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实际影响效果,大多数研究结论证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相关研究结论如表1 所示。

表1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实证

从理论角度讲,根据现有研究,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制主要在于对产业结构、资源利用、自然环境以及产业链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理论观点如表2 所示。

表2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观点

3.2 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一 在研究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过程中,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中的重点话题,但是就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观点,学术界并不统一,相关研究结论如表3 所示。

表3 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国家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工具,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资源利用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也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广阔市场和需求,推动着创新的不断发展。这一综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长期繁荣与成功的关键要素。展望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密切依赖于科技创新的全面推动。要利用好科技创新优化要素配置结构的过程,针对产业结构、经济转型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局面要求内部供给质量以及数量的提升,科技创新必定会成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为此科技创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待解决。首先,研发投入强度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强我国科研能力以及科技水平,避免“卡脖子”现象,增加研发投入强度势在必行。其次,科技创新的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产生负外部性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水平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市场连接性弱,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针对发展滞后地区,可以采取差异化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同时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达地区可以为滞后地区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资源支持,帮助其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最后,必须要解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研究人员产权意识的缺乏,因此要确保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鼓励他们将研究成果商业化,同时要加强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保护自身权益。

最后,关于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研发投入的增加会推动经济的增长。至于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大或出现抑制现象的原因,文章认为主要在于科技创新的长期滞后效应,研发投入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创新和经济增长。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和市场应用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可能不会看到明显的经济增长效果。其次在于研发投入可能不足以支持广泛的创新活动,或者资源可能被分配到不够高效的项目上。这可能导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不匹配,从而抑制了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现代化科技
边疆治理现代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