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混凝土发泡剂的改性试验研究
2023-11-17唐旭光
陶 宇,唐旭光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0 引言
通过引入大量封闭的气孔,泡沫混凝土具有保温、隔热、防冻、防腐和轻质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保温层、桥头跳车、软土区路基、管道回填及工程抢险等领域[1]。发泡剂作为制备泡沫混凝土的必要关键组分,其性能的优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泡剂又名“泡沫剂”,是一种溶于水后,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产生大量均匀而稳定的泡沫的添加剂。按其发泡原理有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类,其中前者较为常见[2]。
现有关于泡沫混凝土发泡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泡改性方面,雷团结[3]等对比4 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得出相同溶液浓度下AOS 的发泡能力最强,其次是K12、AES 次之,LAS 最差,并以0.8%的AOS为发泡剂母液,掺入0.20%的有机硅稳泡剂ZT-1 和0.02%的羧甲基纤维素CMC 发现泡沫性能达到最优;职红涛[4]对比K12、LAS、AOS、AEO、AES 5 种发泡剂,发现K12 不仅发泡性能最优,价格还便宜;薛国毛[5]等试验分析了单一和多元稳泡剂对泡沫性能指标的影响,选定质量分数为0.27%麦芽糊精+0.15%CAB 作为稳泡剂;王翠花[6]对蛋白质型发泡剂的改性试验发现,三乙醇胺掺量为0.3~0.5%时,泡沫稳定性得到改善。现选取4 种典型的物理发泡剂作为发泡液,以十二烷基硫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三聚磷酸纳为改性剂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参照《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从泡沫空气稳定性和料浆稳定性来评价泡沫性能。
1 试验
1.1 原材料
(1)物理发泡剂:复合动物蛋白活性剂,高分子植物蛋白活性剂,APG 烷基糖苷表面活性剂,松香酸纳粉末。
(2)改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三聚磷酸纳(STPP)。
(3)辅助材料:P·O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机制砂;自来水。
1.2 试验设备
发泡装置1 台:小型变频水泥发泡机,发泡能力100 L/min,空气压力8 kg,发泡流量调节(1-100)L/min;15 L 塑料圆桶;电子秤1 台:量程2 000 g,精度1 g;1 L 烧杯2 个;精度0.02 mm 的深度游标卡尺1 把;边长50 mm 方片纸;量筒50 mL、250 mL、1 000 mL 各1 个;数显式秒表1 块。
表1 不同稳泡组分对泡沫轻质土的影响一览表
1.3 试验方法
空气稳定性:根据《泡沫混凝土发泡剂》(JC/2199—2013)[7]测试发泡剂发泡倍数,《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CJJ/T 177—2012)[8]测试发泡剂的1 h 沉降距和泌水量。
料浆稳定性:根据《现浇泡沫轻质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规程》(TJG F10 01—2011)[9]测试泡沫轻质土料浆标准沉陷距。
2 结果与分析
2.1 泡沫剂的发泡性能
将复合动物蛋白、高分子植物蛋白、松香酸纳、APG 烷基糖苷4 种泡沫剂在不同稀释比下进行发泡试验,所发泡沫的沉降距、泌水量参数如图1~图3所示。随着稀释比的增加,除松香酸纳外其他三种泡沫剂的发泡倍数逐渐减小,泌水量呈线性增加,沉降距表现相对稳定波动不大。相同稀释比下高分子植物蛋白剂的发泡效率最高,当稀释比从20 增大到50时,沉降距只增加了5 mm,泌水量增加了6 mL,波动幅度远低于其他品种,且在20 与30 之间发泡效率相当稳定。
图1 各种泡沫剂的发泡倍数曲线图
图2 各种泡沫剂的沉降距曲线图
图3 各种泡沫剂的泌水量曲线图
综合分析,通过以上三项指标对比,优先考虑稀释比在30 条件下的泡沫溶液性能,高分子植物蛋白>烷基糖苷>复合植物蛋白>松香酸纳。
2.2 发泡机流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根据上一步的试验结果,以稀释比30 的高分子植物蛋白剂溶液为发泡母液,分别在发泡机25、40、50、60、75、100 L/min 的流量下进行发泡试验和泡沫性能测试。结果如图4、图5 所示,随着流量的增大,发泡倍数曲线呈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在流量50 L/min 附近出现峰值达55,泌水量曲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该点处出现最小值仅有15 mL,沉降距曲线单调递减在60 到75 L/min 之间有所放缓。
图4 流量对发泡效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5 流量对泡沫性能的影响曲线图
综上分析,当流量在20 到50 L/min 之间时,泡沫气液混合不均匀,气多液少。泡沫较轻,气泡液膜较薄稳定性差,虽然泡间泌水较少但是容易破泡。当流量在50 到60 L/min 之间时,发泡机吸入的发泡液增多,气液交互充分,流出的泡沫均匀而富有弹性、流动性好,气泡的液膜厚度适中,泡沫稳定性高。当流量在60 到100 L/min 时,设备吸入的液体大于吸入的空气,机械发泡能力下降,流出泡沫流动性高,但是过高的含水率导致泌水量严重气泡稳定性下降。不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综合考虑,优选发泡剂流量50 L/min 的工况。
2.3 改性剂对发泡母液的影响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三聚磷酸钠(STPP)为改性剂,对发泡母液在常温下进行复配改性试验和泡沫性能测试。
(1)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按照0、0.1%、0.3%、0.5%、0.7%、1%、1.3%、1.5%的掺量加入到已制备好的发泡母液中,试验结果如图6、图7 所示。
图6 K12 改性的发泡曲线图
图7 K12 改性的泡沫性能曲线图
随着K12 掺量的增加,发泡倍数先增加后减小呈山峰状分布,在1%附近达到峰值55.62,之后迅速下降到51.84。掺量与沉降距呈反比,与泌水量呈正比。在0.7%到1%之间,三项指标表现稳定,制备的泡沫性能最佳。综上分析,K12 作为一种常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对母液的发泡效率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气泡稳定性得到提升但泌水量有点过大。
(2)将羟丙甲纤维素(HPMC)按0、0.02%、0.05%、0.1%、0.15%、0.2%、0.25%、0.3%、0.35%的掺量加入到已制备好的发泡母液中,试验结果如图8、图9 所示。
图8 HPMC 改性的发泡曲线图
图9 HPMC 改性的泡沫性能曲线图
随着HPMC 的加入,发泡倍数开始下降,当掺量小于0.05%时发泡倍数迅速递减,液膜厚度增加气泡稳定性增强,但泌水量迅速增加。当掺量大于0.05%变化有所放缓,掺量与沉降距呈反比,与泌水量呈正比。综合分析,HPMC 对母液的稠度显著提升,气泡液膜厚度增加稳定性得到改善,但是泡沫泌水量严重不利于混凝土强度发展。同时随着泡沫母液的稠度提高,在发泡机发泡过程中对气液交互具有抑制作用导致发泡倍数下降。
(3)将三聚磷酸钠(STPP)按0、0.2%、0.4%、0.6%、0.8%、1%、1.2%、1.4%的掺量加入到已制备好的发泡母液中,试验结果如图10、图11 所示。随着掺量的增加,发泡曲线、沉降和泌水量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在0.6%达到峰值55.31,此时的泌水量为最小值11.6 mL,沉降距7.6 mm。在此附近泡沫性能最优,对比未添加发泡倍数增加了3 个点,沉降距、泌水量分别减小了6 mm、3 mL。
图10 STPP 改性的发泡曲线图
图11 STPP 改性的泡沫性能曲线图
综合分析,STPP 是一种白色粉末状颗粒的无机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呈碱性,流动性较好,常作保水剂、品质改良剂、pH 调节剂,通过螯合效应,母液中的水分得到软化,表面粘度进一步提升,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液膜克服重力排液的阻力增强,在0.6%的掺量下改性发泡母液性能最佳。
2.4 改性发泡剂的泡沫料浆稳定性
结合实验室已有的试验配比,取砂和水泥1∶1,采用等量取代法,粉煤灰取代30%的水泥,在0.5 的水胶比和650 L/m3的泡沫掺量下分别进行两组混凝土制备试验,结果如表1 所列。
相同泡沫掺量下,STPP 改性的发泡母液泡沫沉陷距更小。由于泡沫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泡沫由气泡经过气-液、气-液-固、气-固界面的转变形成气孔,水分蒸发液膜逐渐消失被水化胶凝产物替代形成气泡壁。在各种不平衡挤压力的作用下,泡沫形状由近似的球体变成了不规则多边扁形。STPP 改性的泡沫料浆稳定性更高,凝固后混凝土试块强度更高、质量更轻,满足并超出规范[8]路基填筑0.8MPa 的要求。
3 结论
(1)经分析4 种常见的典型发泡剂,对比不同稀释比下的泡沫发泡倍数、沉降距、泌水量。基于上述试验结果,优选稀释比30 的高分子植物蛋白剂为发泡母液,通过发泡机流量试验,发现在50 L/min 的流量情况下泡沫性能最优。
(2)以K12、HPMC、STPP 为改性剂,分别对母液进行改性研究,得出:K12 对母液的发泡效率有一定提升,但产生的泡沫不稳定泌水量过大;HPMC 能改善气泡的稳定性,但稠度增加流动性下降,泌水量最大;STPP 在掺量0.6%附近,泡沫的空气稳定性最优。
(3)对比K12 和STPP 改性的两种泡沫掺入混凝土中的表现,发现STPP 改性的泡沫料浆稳定性更好,硬化后标准混凝土试块强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