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分析
2023-11-17郭霞吕秀娟
郭霞,吕秀娟
(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山东安丘 262100)
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来清除Hp[1]。有研究发现,10 d 序贯疗法可以加快胃炎患者的胃动力恢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2]。但既往序贯疗法中甲硝唑具有较高耐药性,目前改良序贯疗法(即以左氧氟沙星代替甲硝唑)成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但治疗后仍有20%患者无法获得满意效果,且需要长时间服药,可致使机体生态环境失衡[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在治疗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根除Hp 感染提供了指导方向[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30 例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改良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30 例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且经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查确认Hp 阳性者;(2)年龄≥18 岁;(3)存在消化道症状;(4)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承诺书。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2)合并全身性疾病者;(3)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4)患严重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者;(5)近期(1 个月)服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6)存在消化道大出血、幽门穿孔/梗死者;(7)存在胃部手术史或恶性肿瘤者;(8)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65)、对照组(n=6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表1 两组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改良序贯疗法。第一阶段(1~5 d),使用含有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的方案进行治疗,口服奥美拉唑(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77,规格:20 mg/粒)20 mg 和阿莫西林(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880,规格:0.5g/粒)1 g,2 次/d,持续5 d。第二阶段(8~14 d),使用含有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和胃黏膜保护剂的方案进行治疗,兰索拉唑肠溶片(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06,规格:15 mg/片)30 mg 和克拉霉素分散片(江苏海岸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76,规格:0.25 g/片)0.5 g,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979,规格:0.1 g/片)200 mg,2 次/d。
研究组采用改良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改良序贯疗法同对照组,在序贯药物口服3 h 后,开水送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片)2 g,3次/d,连续口服2 周为1 个疗程,治疗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疗效与Hp 根除率:患者上腹疼痛、打嗝、恶心、呕吐、胃酸过多等各项症状均消失,胃炎病灶消失或明显缩小,胃肠异性增生消除为显效;患者上腹疼痛、打嗝、恶心、呕吐、胃酸过多等各项症状减轻,胃炎病灶缩小,胃肠异性增生基本消除为有效;各项症状及检测指标无好转或病情恶化为无效[5]。总有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14C 尿素呼气法检测Hp,记录Hp 根除情况。(2)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肠道菌群: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取患者2 g 粪便经稀释(1:10)后送至实验室培养检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法国VITEK 2 Compact)定量检测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含量。并按照文献相关方法计算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即B/E 值[6]。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与Hp 根除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与Hp 根除率比较[n(%)]
2.2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CRP、IL-6、IL-8、TNF-α 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后,两组CRP、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两组CRP、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1 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研究组CRP、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表3 两组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1 周后比较,bP<0.05。
2.3 两组肠道菌群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含量及B/E 值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后,研究组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及B/E 值均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比较(logCFU/g)
3 讨论
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由胃黏膜腺体发生病变所致,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改良序贯疗法可有效根除Hp 感染,但其用药剂量大,且服药时间长,易导致机体组织内生态环境失去平衡,诱导不良反应发生,降低用药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7]。而益生菌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有害菌生长、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机制,发挥对肠道微生态的维护和调节作用[8]。但益生菌是否可以有效辅助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改善胃肠功能,仍需进一步探索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采用改良序贯疗法的对照组,结合益生菌治疗研究组临床疗效和Hp 根除率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生菌可以在改良序贯疗法基础上有效抑制Hp的生长,进一步缓解患者各项临床不适症状,加快缩小病灶,消除胃肠异性增生。张朝柱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加快减轻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1 周后、治疗2 周后炎症指标CRP、IL-6、IL-8、TNF-a 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结论一致。孟鸿鑫[10]发现,益生菌可以调节胃肠道有益菌的分布比例。肠道微生态平衡得益于厌氧菌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其中双歧杆菌对维持肠黏膜微生态屏障的完整性、对抗外来细菌定植等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研究组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含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肠道定植抗力降低时抵抗病菌侵袭的能力随之降低。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研究组B/E 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改良序贯疗法可抑制Hp 生长,而益生菌可以促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从而避免有害细菌的过度增殖和菌群失衡。另外,基于益生菌对机体免疫的调节作用,改良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和肠道炎症反应,还可以提高肠道抵抗力。
综上所述,改良序贯疗法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Hp 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可促进Hp 根除,改善胃肠激素指标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