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班牙枪厂三剑客
——阿斯特拉-温塞塔、星牌和拉玛公司(上)

2023-11-16陈宏

轻兵器 2023年11期
关键词:枪械手枪西班牙

■陈宏

历史上,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事不断,战争需求推动了枪械的发展,因此欧洲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枪械公司。这些枪械公司有的一直发展到现在,有的则退出了历史舞台,本文聚焦已关闭的3 家西班牙枪械公司:阿斯特拉、星牌及拉玛公司。上篇介绍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

对枪械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一定对欧洲大陆的众多老牌武器公司耳熟能详,比如意大利的伯莱塔(Beretta),比利时的FN 赫斯塔尔(FN Herstal),瑞士的西格(SIG),德国的西格-绍尔(SIG SAUER)、瓦尔特(Walter)、黑克勒-科赫(Heckler &Koch),捷克的CZ 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世界上最早的日不落帝国、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西班牙,在历史上同样也曾经以高质量的枪械制作而名动天下,拥有不少知名的枪械制造商,留下诸多经典名枪,而且和旧中国还有很深厚的渊源。这里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面纱,翻开尘封的往事,带您领略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三大老牌枪械制造商:阿斯特拉(Astra)、星牌(Star)和拉玛(Llama)公司。

说来也巧,这3 家百年老店有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三者都位于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巴斯克在历史上就一直寻求独立自治,巴斯克分离运动的极端分子曾经在上世纪制造多起恐怖事件,把西班牙国内闹得不可开交,不知道巴斯克地区的动荡是否反而成为枪械生产的催化剂。其次,这3 家公司都诞生于20世纪初。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都在欧洲,虽然欧洲人民因为战争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但这3 家枪械制造商凭借天时地利,大发了一笔战争财,并借机开拓海外市场,其产品甚至远销东方的中国。最后,到20 世纪末,由于各种原因,三者都辉煌不再,尽管政府和企业都采取了包括联合、并购等各种挽救措施,最后都宣告失败,只得黯然退场。

本期先介绍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Astra-Unceta y Cía S.A.)。

公司初创:机械工程师与商人的合作

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创办人Juan Esperanza Salvador(左)和Juan Pedro Unceta(右)

早期型M1913 9mm 坎波吉罗手枪,图中可见弹匣卡笋位于握把和扳机护圈之间

M1913-16 9mm 坎波吉罗手枪,图中可见弹匣卡笋位于握把下方

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当时来自西班牙枪械制造中心埃瓦尔市的机械师Juan Esperanza Salvador(1860~1951 年)和五金商人Juan Pedro Unceta(1854~1934 年)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Pedro Unceta y Juan Esperanza” 的小公司。Esperanza Salvador 是一位专门从事武器制造的机械工程师,1902 年就开办了一家加工小作坊;Pedro Unceta 则以商业见长,他早在1874 年就开设了一家理发用品店,销售剃须刀和刀片,然后又扩大到各种五金工具,最后干脆关闭理发用品店专门从事五金批发生意。他们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销售各种机床,也加工制造小型枪械零件,供给当地的枪械制造厂商。

1908 年7 月17 日,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Esperanza y Unceta 公司在埃瓦尔成立,注册资本43000西班牙比塞塔,初期业务范围只是销售各类机械和配件,Esperanza Salvador 负责生产,Pedro Unceta 负责销售。刚成立时公司只有6 名员工,两年后增加到10 人。1914年,公司又更名为Juan Esperanza y Pedro Unceta(为便于叙事,下文统一使用“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

1912 年,西班牙退役中校,坎波吉罗伯爵唐·韦南西奥·洛佩斯·德·塞巴洛斯·阿吉雷设计成功的一款新型手枪被西班牙军队采用,新枪被正式命名为Pistola Campo-Giro de 9mm Modelo 1912(意为:M1912 9mm 坎波吉罗手枪),但通常以其发明者的名字称为Campo-Giro 手枪。

M1912 手枪正式生产一段时间后,西班牙军队发现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出品的改进型性能超过原枪,于是军方对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改进型再次定型,命名为Pistola Campo-Giro de 9mm Modelo 1913(M1913 9mm 坎波吉罗手枪),由该公司制造生产。1914 年,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总共生产1300支M1913 手枪,之后停产以进行新的改进。

M1913 坎波吉罗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这在使用大威力军用弹的制式手枪中并不多见。该枪用强力复进簧缓冲9mm Largo弹的后坐力,在枪管下方还设有一个较小的弹簧作为缓冲以延迟枪机开锁。该枪击锤外露,抛壳窗位于枪身正上方。一个独特而奇葩的设计是其杆式弹匣卡笋位于握把和椭圆形扳机护圈之间,向右侧按压弹匣卡笋,弹匣可自动弹出(后期型号将弹匣卡笋改到握把下部)。枪机通过套筒后部的横向楔子固定在套筒上。M1913 坎波吉罗手枪全长225mm,空枪质量约0.9kg,弹匣容弹量8 发。枪管长达165mm,因此其配用的9mm Largo 弹可以达到更高的初速。全枪制作精良,射击准确,但缺点是质量较大,结构复杂,不方便分解结合,人机工效较差,这些都是那个年代军用手枪的通病。

几种不同的9mm 手枪弹,分别为9×23mm Largo 弹 (左)、9×19mm 巴拉贝鲁姆弹 (中)、9×17mm 勃朗宁短弹 (.380 ACP)

勃朗宁柯尔特 M1903 手枪

阿斯特拉维多利亚.32 手枪

1911 年,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工程师、西班牙著名枪械设计师Pedro Careaga 在勃朗宁柯尔特M1903.32 ACP 手枪的基础上进行几项改进,诸如摒弃握把保险而在扳机护圈后上方安装保险;在套筒后方加工防滑纹等。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将这款改进后的手枪命名为“维多利亚”(Victoria),公司也因此获得了几项改进专利,并开始大规模生产。

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发展,各种问题也露出水面。首先是和当地行会组织“埃瓦尔枪械工人联盟”的矛盾。“埃瓦尔枪械工人联盟”在当地影响很大,其因循守旧,要求维持传统的生产系统,强调个人技术和专业化。而生产负责人Esperanza Salvador 则希望减少对枪匠个人的依赖,通过引进机器设备实现生产的现代化和规模化。此外,从技术保密和生产流程方面考虑,管理者也希望异地生产以避免和当地同行的恶性竞争。经过和政府、社区、工会及工人之间的一番博弈,最后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将新厂址选在格尔尼卡市。1913 年7 月,新厂开始正式投产。

法国军队装备的红宝石手枪

1914 年,另一家位于巴斯克的枪械制造商拉玛公司(Llama-Gabilondo y Cia S.A.)又在维多利亚手枪的基础上做一些小改进,比如将弹匣容弹量增加到9 发(M1903 手枪弹匣容弹量8 发),并在握把底部安装军用风格的挂绳环。1915 年初,拉玛公司向法国军队提供手枪样品,并于同年5 月完成测试。法国军队后来决定装备该枪,并命名为红宝石自动手枪(Pistolet Automatique,Type Ruby)。起初生产合同只给了拉玛公司及另外8 家合作厂商,后来由于手枪采购总数达到95 万支之巨,最后有40 多家西班牙武器制造商参与生产,其中包括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一战期间,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向参战各国出售大约150000支红宝石手枪。

不同时期的ASTRA 商标铭文,1926 年之前(左);1926~1947年(中);1947 年后(右)

一战让欧洲的武器制造商赚得盆满钵满,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也不例外。1914~1918 年间,公司仅向法国和意大利就出售了10 多万支手枪,此外还有供应给西班牙军队的13000 多支坎波吉罗手枪。公司开始在枪身上刻制“ASTRA”商标铭文,后来商标铭文出现在公司的所有产品上。1919 年,Pedro Unceta 正式将他的股份转让给儿子Rufino。Pedro Unceta 交班之后专注于经营自己的五金店Ferretería Unceta,它后来成为西班牙最大的工业用品销售公司之一。

辉煌时期:M400、M900打天下

在装备M1913 坎波吉罗手枪后,西班牙军队发现该枪存在不少缺点,比如使用寿命不及预期,拆卸分解太过麻烦,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军用手枪。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适时提交了由Pedro Careaga 领衔设计的阿斯特拉M400 手枪。相关试验于1920 年进行,包括800 发可靠性测试和恶劣条件测试,还特意使用减装药弹和强装药弹以测试其可靠性,并在发射1000 发弹后检查手枪枪膛和其他零部件的磨损情况。1921 年9 月,阿斯特拉M400 手枪被西班牙军方正式命名为Pistola de 9mm Modelo 1921(M1921 9mm 手枪)。

当时西班牙军方要求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提供两个版本:标准型M400 装备陆军、宪兵和边防部队,较小尺寸版本的M300 则装备海军和空军军官,这个系列很快成为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象征。两种型号成为公司的常青树,分别持续生产到1967 年和1946 年。欧洲各国和许多拉美国家都采购了M400/M300 系列手枪,旧中国的国民党军队也是该枪的用户之一。

另外,M400 系列中还有9mm巴拉贝鲁姆口径的M600 手枪,该枪尺寸介于M400 与M300 之间,主要销往德国。

阿斯特拉M400/M300 系列手枪,自上至下依次为M400、M600 和M300

1925 年,Esperanza 家族离开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Esperanza Salvador 另起炉灶二次创业成立“Esperanza y Cía”公司,主要生产手枪、冲锋枪和各型迫击炮。同时Rufino 的堂兄Canuto Unceta 进入公司管理层,公司更名为“Unceta y Cía”。这一系列变化让Unceta 家族成为控股股东,Rufino 也开始负责生产和技术方面的管理。

一战的结束给欧洲各国的枪械制造商带来巨大危机,没有了政府的军火订单,庞大的生产设备一夜之间闲置下来。万幸的是,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依靠拳头产品 M400 系列手枪和其他产品艰难度过了危机,而且还在遥远的东方——处于内战动乱中的中国找到了巨大商机。

1896 年,德国毛瑟公司的C96自动手枪问世,其在本国销量平平,却在旧中国受到了高度追捧。由于该枪射程远、威力大、火力猛,不论政府军队、军阀势力,还是豪强地主,都大量购进用以扩充实力、看家护院。看到毛瑟公司从中国人身上赚得盆满钵满,西班牙同行也跃跃欲试,觊觎这一蓝海市场。自1920 年代开始,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就获得C96 手枪的生产许可权,并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阿斯特拉M900 手枪,不论在口径、容弹量和配用枪套方面,都与毛瑟C96相同。1931 年,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借助毛瑟手枪打下的品牌基础,向中国市场销售名为“阿斯特拉中国公司”的武器,其主要产品就是C96 手枪仿制型和各种改进型。据不完全统计,到1937 年中国抗战全面爆发终止销售,中国是M900 系列手枪的最大销售市场,总销量达3 万多支。

1936 年7 月17 日,西班牙内战爆发。枪械制造重镇埃瓦尔正好位于交战前线,许多武器制造厂将生产设施搬迁到毕尔巴鄂和格尔尼卡。1937 年春,佛朗哥叛军突破前线,占领了整个比斯开省。1937 年4 月26 日,格尔尼卡遭到支持佛朗哥的德国纳粹空军狂轰滥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轰炸,城市沦为一片废墟,居民死伤惨重。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画家毕加索为此创作了著名的油画《格尔尼卡》,以揭露纳粹的暴行。幸运的是,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设施却没有遭到严重毁坏,以至于被佛朗哥叛军占领时,很快就开始为其生产武器,前后共制造了近3 万支手枪、34 万件机枪零部件和大量其他战争物资。不久西班牙内战结束,佛朗哥上台并和德、意法西斯结成联盟,这些国家都成为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市场。

走向落幕:内外交困,产品不及预期

二战之后,西班牙由于战时勾结纳粹的劣迹而被欧洲各国孤立,对外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只能依靠国内市场。1946 年西班牙军队对手枪采购进行招标,获胜者是“星牌”手枪,这使得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武器销售受到巨大打击,公司不得不通过民用产品诸如纺织机械和气动工具零件来寻求业务多样化。当地的商业银行也进行几次增资,收购了大量公司股份。同时Unceta 家族继续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Rufino 仍然担任公司总裁,两个儿子JoséLuis 和Augusto Unceta担任公司高管,负责不同业务。Augusto Unceta 后来还出任过各种公职,1977 年10 月,他在担任比斯开省议会主席和格尔尼卡市市长时,被巴斯克分离主义恐怖组织埃塔(ETA)暗杀。

自上至下、自左至右依次为阿斯特拉A-70、阿斯特拉A-80、阿斯特拉A-90、阿斯特拉A-100 手枪

1953 年,公司最终改成后来享誉全球的名字Astra Unceta y Compañía S.A.(阿斯特拉-温塞塔有限公司)。随着西班牙融入欧洲“大家庭”和政府的出口扶持,公司开始恢复手枪生产并不断推出新型号,比如1958 年的阿斯特拉M800 Condor,1980 年代的阿斯特拉A-70、阿斯特拉A-80、阿斯特拉A-90、阿斯特拉A-100 等。公司还仿制生产美国柯尔特、鲁格、史密斯-韦森等公司的经典型号,在欧美武器爱好者中享有盛誉,并成为巴斯克军火工业的骄傲。

1960 年代,公司对外出口再次滑坡,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出口补贴,销售仍然得以维持。1970 年代,业绩再次明显下降,原来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遭遇产量下降、劳动力流失的困境。同时由于国际国内各种争端造成的社会动荡,阻碍了本已困难重重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1986 年1 月,西班牙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面对欧洲大市场,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经营举步维艰,员工人数也不断减少,从1970 年的438 人减少到1982 年的355 人,到1990 年只剩下230 人。同时,公司推出新产品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改革股权、重新命名的方案也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未能如愿。1990 年代,西班牙巴斯克政府试图推动合并该地区的3 家著名手枪制造公司阿斯特拉、星牌和拉玛,当时这3 家公司均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但最终并未完成。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最终于1997年5 月27 日正式清盘。1998 年,通过巴斯克政府提出的手枪厂商重组计划,星牌公司保留其专利,并和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合并成立了ASTAR(ASTAR=Astra+sTAR)公司,但新公司运营不到一年又寿终正寝。

Astra Defense S.A.公司使用的新商标

2008 年,在公司成立100 周年之际,意大利商人Massimo Garbarino 购买了阿斯特拉-温塞塔公司的专利,并在瑞士瓦莱州的锡永市创建Astra Defense S.A.公司,以“Astra Arms”品牌销售其产品。成立之初,公司设立M1911 手枪和AR-15 步枪的生产流水线,希望打入美国产品没有进入的民用市场。目前,Astra Defense S.A.的产品主要是各种主流口径的AR-15 步枪(STG4 MKIII 系列)、机枪、榴弹发射器,主要销往欧洲民用市场以及中美洲、南美、亚洲和非洲的军用市场,同时也提供手枪、突击步枪和机枪的维修、保养、更新、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番外篇:阿斯特拉驳壳枪系列

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枪机横截面为方形,安装在枪管/机匣组件后部空间内,通过位于枪机下方的闭锁卡铁实现闭锁。所有型号都配备可调式照门,理论射程达1000m,但有效射程仍然为50~100m。

阿斯特拉M900 手枪

M900 手枪左视图,可见其“旁开门”侧板。取下固定销后,用工具顶住侧板后部的凹坑并向后推,即可将侧板取下

M900手枪的右侧可见7 颗销钉

阿斯特拉M901 手枪,图中可见快慢机单连发标识“1”和“10”

M900 手枪是该系列的基本型,1927~1941 年的总产量为21000支,主要销往中国、拉美国家政府、西班牙共和军和德国国防军。其与毛瑟C96 一样,也是7.63mm 口径,10 发固定弹仓,枪管长140mm,半自动发射。所有阿斯特拉系列的驳壳枪,从外形看都有两大特征与毛瑟驳壳枪区分开来。一是为便于拆卸维护,其机匣左侧板可以打开,所以在当时有“旁开门盒子炮”的俗称。二是为简化工序、降低生产成本,M900 手枪大量使用销钉结合内部机件,在枪身右侧还有7 颗销钉暴露在外,因此在旧中国又有“七钉盒子”的俗称。

阿斯特拉M901 手枪

阿斯特拉M901 在1928 年生产1655 支,全部运往中国。该枪同样采用10 发固定弹仓,枪管长140mm,但装有快慢机,可以选择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与毛瑟手枪不同的是,其快慢机在枪身右侧,而不是像毛瑟手枪那样置于枪身左侧,单、连发标识也不是毛瑟的“N”与“R”,而是“1”与“10”,当快慢机拨向“1”时为单发,拨向“10”时为连发。

阿斯特拉M902 手枪

阿斯特拉M902 手枪

阿斯特拉M902 手枪1928~1933年期间生产了7075 支,主要销售给旧中国政府和德国国防军。该枪配有20 发固定弹仓,枪管长有140mm和180mm 两种,快慢机的位置及形状与M901 手枪一样,也在枪身右侧,有“1”与“20”两个档位。我国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和马本斋都使用过这型手枪。

阿斯特拉M903 手枪

阿斯特拉M903 手枪1932~1934年期间生产了3082 支,其客户也是旧中国和德国国防军。该枪的供弹具改为可卸式弹匣,同样有快慢机,快慢机的位置与形状与M901、M902 手枪相同,弹匣容弹量有10发、20 发两种,枪管长160mm。因其位于枪身中部的弹匣座外凸,俗称“西班牙大腰鼓”。

阿斯特拉M903手枪快慢机特写

阿斯特拉F/900 手枪

阿斯特拉F/900 手枪

阿斯特拉F/900 手枪在1936 年生产了1126 支,供应西班牙国民警卫队。这型手枪有几个特点,一是使用9mm 口径Largo 手枪弹;二是在握把处安装有减速装置,可以将射速从900 发/分降低到350 发/分以提高精度;三是快慢机分为A与T 两档,当拨向T 时为单发,拨向A 时为减速的连发。

部分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枪的枪身上,有用汉字刻印的“日国制”3 个字。这是因为清末民初国人把西班牙称作“日斯巴尼亚”(Espana),所以这个“日国制”,其实就是“日斯巴尼亚制造”的简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市场销售时,和其他厂家或者中国各地兵工厂仿造的产品区分开来。(待续)

阿斯特拉F/900 型手枪铭文特写,括号中为西班牙旧称Espana

阿斯特拉M900 手枪铭文部分的中文“日国制”,但括号中又使用了Spain,而非Espana

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枪主要诸元

猜你喜欢

枪械手枪西班牙
枪械图鉴——VKS狙击步枪
枪械图鉴——TS12霰弹枪
TT-33手枪
枪械的“外挂神器”
西班牙(三)
一起来认“邦手枪”
QSS05式4.5mm水下手枪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我不是手枪
西班牙国庆大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