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在中原农村推广应用的调查研究*
2023-11-16苏红艳肖保辉
苏红艳 肖保辉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鹤壁 458030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以构件工厂预制化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为模式,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场装配等各个阶段,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1-2]。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经历了高潮、低谷和高潮的发展趋势,自201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之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进入第二次发展高潮,装配式建筑的开工面积增长迅速[3-4],截至2019年已经达到418km2,为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详细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分布类别可以发现,装配式建筑绝大部分在城市的商品住宅、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建设中被采用。在2019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中[5],商品住房建筑面积最大,达到170km2,占比达到40.70%;其次是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面积分别90km2、60km2,占比分别为21.60%、13.40%。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集中在城市建设和公共建筑,农村及旅游景观项目仅占据不到1%的份额,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城市基础设施好、装配式建筑的整齐统一更符合城市规划的需求[6],农村应用少主要是因为传统建造方式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且农村建筑独立分散,个性化强,装配式建筑构件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效益无法体现,期待更加合理的户型设计和部品设计,既能满足农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又能符合规模化生产的模数需求。
1 调查背景
为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应用,探索传统农村住宅向智能化、装配化转变,本课题组立足鹤壁当地及周边农村住宅建造现状,采取网上问卷和实地走访形式开展调查,获取全面准确客观的数据信息。
第一种方式:问卷星调查。运用问卷星小程序,从装配式建筑概念的推广、户型和功能的预期、预算和成本控制、节能环保的意识等多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共有问题23个,收回有效问卷326份,填写对象来自14个省份,以河南、山东、河北等中原地区为主。第二种方式:实地走访。第一,课题组先后实地走访,深入浚县小河镇、山城区、鹤山区等农村,其中与浚县小河镇袁庄村刘家深入交流,该农户为2021年“7·20”洪水受灾户,原址重建装配式平层住宅。第二,与浚县小河镇柴湾村张姓村民深入交流。柴湾村为整体搬迁,重建装配式二层联排住宅。经过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对新型住宅的要求和反馈,梳理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素材,达到调查目标。
2 问卷数据分析
2.1 受访者地域分布
本问卷共发出326份,收回326份,分布在我国14个省份,其中北方地区居多,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占比较大。受访者的来源中城市人口占70%,农村人口占30%,反映了信息化的调查手段在适应性方面有瑕疵,许多农村居民不太接受问卷调查,更愿意面对面访谈,因而需要补充其他的调查方式。
2.2 受访者建房意愿
受访者的职业涉及面比较广泛,其中来自各机关团体的较多,占比36%,其他行业均有,93.56%的受访者愿意到乡村建设一套自己的住宅,充分说明无论是什么职业,都有建造自有住宅的意愿,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安居乐业、邻里相闻的生活状态。
2.3 户型和功能期望
受访者对自建住宅的面积期望值较高,150~200m2占一半以上,一半的受访者希望是2层住宅,其次是3层,4层及以上仅有5%,说明多层住宅在农村的推广前景不乐观。在户型方面,受访者对卧室的需求数量多,而且希望有车库、多媒体室、茶室、菜园等,充分反映人们希望农村住宅保持传统风貌,营造恬静自然的环境。
2.4 成本期望
在成本期望值方面,数据不太集中,10~20万元的占比38.65%,20~30万元的占比35.89%,说明人们在自建住宅的成本方面接受度较大,更多地注重住宅的品质,室内功能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备,外观美观等因素。
2.5 农村当前住宅现状
在受访者的数据中,7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自建房屋的速度比较慢,传统的建造方式需要改进,83%的受访者接受专业公司的一体化设计,愿意采用专业化团队的设计和装修。仅有18%的受访者对装配式建筑比较了解,大部分不太了解,说明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在普通民众的认知度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2.6 节能环保意识
近8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考虑建筑节能问题,说明低碳化绿色及建筑的理念正在普及,已经形成社会共识,有65%的受访者愿意每平方米增加100元造价做建筑节能措施。老百姓虽然有意愿做建筑节能,但经济承受能力有限,需要在装配式建筑领域中开发新型材料,降低成本。
2.7 推广的困难
通过数据对比,95%的受访者对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推广比较认可,一半多的受访者虽然觉得有必要,但目前的形势和政策还不够完善,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意识方面,不了解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其次是造价原因,认为成本高;第三是目前针对农村的装配式建筑成功案例尚少,普通民众不敢轻易尝试,认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第四是我国对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缺乏一体化设计体系,一般都由装配式构件生产公司完成,产业链还不够完整,因此推广有一定难度。
3 实地调查情况
3.1 浚县袁庄村装配式单层住宅
调查对象:袁庄村村民刘长喜。浚县小河镇袁庄村在2021年7月21日遭遇特大暴雨灾害,整个村庄成为一片汪洋,大部分村民的住宅进水达到1.3m左右,房屋主体结构全部损坏。在党和国家政策扶持下,袁庄村村民进入灾后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村民刘长喜选用了装配式住宅,由鹤壁某建筑公司承建,从户型设计到构件制作、现场施工等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比同时期重建的住宅提前一半工期。新建的住宅采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室内建筑面积114m2,室内层高3.5m,有4个卧室,布置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功能合理,布局得当,满足刘长喜师傅家夫妻二人生活需要。该套平房院落共投资15万元左右,按照灾后重建政策,政府出资12万,刘师傅个人出资3万元,后期简单装修投资2万元,刘师傅于今年年初搬入新居。
3.2 浚县柴湾村装配式二层住宅
调查对象:柴湾村村民张师傅。张师傅家原址位于小河镇西北角,在2021年特大暴雨洪灾中受灾严重,考虑到修复房屋较多,在政府的指导下,村干部到其他相邻近的村庄考察,决定大规模搬迁到与滑县交界处省道旁边,28套新农宅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形式,由鹤壁某建筑公司承建。这批新建农宅为联排二层独院,两层建筑面积260m2,6个卧室,布局有独立卫生间,餐厅厨房一体,休闲室、书房等,院内有独立卫生间、洗衣房和储藏间,能够满足两代和三代同住的需求。新建住宅每平方米造价1200元,按照搬迁重建政策,政府出资搬迁款20余万元,个人新投入5万元左右。
4 调查结论
装配式建筑具有设计建造速度快、环保、节能等众多优点,对新农村产业更新会带来巨大便利。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国家对于“厕所革命”、扶贫搬迁等都有相应补贴,并且追求高质量快速度变革。大环境为装配式建筑带来了众多利好因素[7]。
4.1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装配式建筑由于快捷规模化的优势,近年来涌上建筑业发展舞台,其主要应用于城市建设方面,符合城市高效的施工速度、清洁的施工环境等要求。研究装配式建筑在农村的应用,必须符合农村的实际,经过调研和查阅文献,认为有以下形式。
4.1.1 普通低层住宅。装配式低层住宅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工厂生产,施工现场拼装建造而成,快捷高效,成本较低,符合要求简单的一代、二代居住平层住宅。
4.1.2 乡村别墅。目前装配式乡村别墅采用工业化精装修,工厂集中生产预制构件具有抗震、经久耐用、隔热隔音性能优、施工周期短、居住造型舒适等产品优势,符合目前三代居住和民宿建设需要。
4.1.3 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重建。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且异地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通常有政府的扶持和奖励政策,符合危房改造人群时间紧、效率高和异地重建群众投入少、改善明显的需求,将会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
4.1.4 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综合体。装配式乡镇文化综合体,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节能环保,功能和美观融合,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布点分散,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管理难度大,比较适合装配式建造方式。
4.2 装配式建筑在农村推广的困境
4.2.1 造价成本较传统建造偏高。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工厂定制、远距离运输,构件设计时安全系数高,配筋远高于现浇构件,且工厂管理及人员费用比传统建造方式的用工成本高[8],在鹤壁地区调研,装配式建筑平均造价每平方米要高于传统约300元。
4.2.2 预制构件运输条件受限。传统建造方式,建材就地取材,分散性运输,没有大件或大件较少。PC构件具有集成性,体积大,对运输道路和安装场地都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完成这样的作业。
4.2.3 存在“装配式安全性低”的大众认知。农村村民对装配式构件的安全性有质疑,比如是否隔音、是否漏水、是否适合潮湿气候、缺乏厚重感等,需要更加有力的案例和技术,证明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4.2.4 建筑造型难以统一。中国传统乡村的建筑在每个地区的风格都不同,灵活多变,不能直接引进国外成熟乡村建设风貌或者国内城市洋房建筑风格,要结合当地的传统建筑,借助装配式建筑造型优点,减少对当地乡村建筑风貌的破坏。所以在保证经济成本的基础上,如何发挥装配式建筑的造型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5 结束语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背景下,乡村装配式建筑成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农村建筑的发展趋势。由于当前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宣传推广力度有待增加,装配式建筑建造行业缺乏一体化的设计施工体系,在广大农村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同时,装配式建筑的成本高于传统建筑,因此在农村推广仍有一定难度。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从乡村振兴大局出发,积极开发研究符合我国广大农村的装配式建筑户型,设计出更合理的建造方式,开发出更节能环保的材料,推动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的应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实现老百姓安居、宜居、乐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