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2023-11-15陈尾莲魏小婷王先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循证气道

陈尾莲,张 晶,魏小婷,王先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急诊医学科,福建 泉州362000)

呼吸衰竭是常见的呼吸系统危急重症之一,因机体氧气(O2)与二氧化碳(CO2)交换不均而致缺氧明显或CO2大量潴留[1]。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较多,机械通气可解决不同病因导致的呼吸衰竭,为患者提供必需的呼吸支持,降低疾病死亡率。但当通气时间延长,会影响呼吸生理、血流灌注等功能,引起各种并发症[2]。因此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旨为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循证医学是在1992年首次提出,是为科学判断多因性疾病、综合性治疗疗效、提高治疗效果的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实用科学[3]。敏感指标是能定量评价及影响患者结果的标准,明确科学、有效的护理敏感指标,可反映临床护理质量[4]。因此本研究制定基于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的气道护理,并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就诊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80例,按组间资料均衡原则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0~73(54.86±3.27)岁;原发病:重症哮喘20例,肺水肿12例,慢阻肺8例;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0~75(55.14±3.31)岁;原发病:重症哮喘22例,肺水肿8例,慢阻肺10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P﹥0.05),可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血气等诊断符合呼吸衰竭[5];②均使用机械通气;③意识清晰;④患者或家属对本试验具体过程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者;②无创通气者;③意识不清,认知差者;④曾有胸腔手术史;⑤妊娠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病房无菌、清洁、消毒,清洗管路,监测气囊压力;对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知识;为患者给予口腔、营养护理,定期翻身叩背、排痰。

观察组在此同时另给予基于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的气道护理:(1)设立护理敏感指标。①先成立循证医学小组,组员包括主管护士3名、气道护理经验≥5年的专科护士3名及护士长1名,对组员进行相关护理知识学习培训。②制定护理敏感指标。由小组成员通过知网、维普、NCBI、万方等平台查找关于护理质量文献,剔除重复、无意义、无价值的文献,结合护理需求、现今急诊护理质量体系,确定护理敏感指标。并将确定的指标召开专家会议,对指标及方法进行改进及完善,确定敏感性指标:非计划拔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人员专科护理质量。(2)落实护理干预。①呼吸道护理:以雾化吸入、吸痰等方法清除分泌物,待其体征稳定后做吸气、呼气练习,锻炼肋间肌、膈肌。②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抬高床头30°~45°,每1~2 h更换1次体位,有利于预防内容物反流及分泌物排出;口腔以0.5%氯已定含漱液清洗,使用冲洗式牙刷清洁口腔,每天4次。③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拔管操作、气囊压力监测、通气监测、排痰吸痰技巧等知识。护士长负责对患者进行Ⅲ级质控:为患者制定完善护理计划;Ⅱ级质控:主管护师负责各护理流程的管理:病房环境控制、气道管理、呼吸机回路管理、叩背排痰等护理管理过程;Ⅰ级质控:专科护士负责病情监督、疾病护理、心理疏导及各项基础护理等,配合评估护理质量,积极参与护理计划实施。(3)质量改进。小组每个月召开1次护理工作会议,集中分析及收集护理中存在护理质量问题,并为后续护理计划提供完善措施。

1.4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气道黏膜损伤等;(2)恢复时间:机械通气、住院时间;(3)护理质量:本院科室制定护理质量调查表,调查本次护理质量:护理沟通、专科护理技能、气道管理、护理监督、护理舒适度5项标准,各项标准评分0~10分,分值随护理质量的提高而增加;(4)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6]评价疾病对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功能的影响,共有3个维度,经加权平均标准分转换,每个维度计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降低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比较[n=40,n(%)]

2.2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相关影响比较(P﹥0.05),护理后疾病对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明显减轻,且以观察组减轻最为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沟通、专科护理技能、气道管理、护理监督、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内科急诊常见重症,因患者肺通气不足、氧气供应不足,且CO2大量潴留会抑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诱发呼吸肌麻痹,甚至会危害重要器官,若抢救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机械通气是急诊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使患者恢复正常通气功能,维持通畅气道,并能缓解低氧血症、酸中毒等。但患者机械通气期间,会损伤患者呼吸道,且通气时间长,病情危重,患者处于基本意识清醒状态,发音功能丧失等,容易诱发抗拒、焦虑等心理,另外长期通气易诱发肺部感染、非计划拔管等并发症[7]。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机体康复。因常规护理缺乏统一标准,无护理侧重点,且不具备代表性,整体护理质量欠佳。当前,循证医学已从临床医学领域过渡至护理学、心理学等领域,且取得较好效果[8]。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遵循科学证据,制定符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敏感指标,以此提高护理干预效果[9]。进而研究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基于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的气道护理,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机械通气、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观察组护理后疾病对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生活功能的影响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了构建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使护理干预更加科学、完善,可减少患者通气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对生活、躯体功能的负面影响。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原因是该种护理方案具备较高的科学性、可行性,严格遵循科学证据,结合气道护理方法、过程以及疾病特点,提高气道护理针对性,并实现护理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以此能提高护理安全性;同时规范患者治疗、护理流程,发挥质量监控力度,强化对护理人员的系统、科学培训,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0];另外结合患者病情特点采用护理干预,使护理干预更具针对性及有效性,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为患者提供全面、及时的护理干预,以此改善其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11]。

护理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机制的建立,可保障患者治疗、护理安全。护理敏感质量可定量评价及监测影响患者治疗、护理结果的各项程序质量,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沟通、专科护理技能、气道管理、护理监督、护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构建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能够完善护理流程,明显提高本次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因是构建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使护理过程更加完善、细致,建立符合疾病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可全面、客观反映本次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护理价值、护理专业性;同时建立与患者安全的相关指标、护士工作质量相关的指标,以此能使本次护理更加全面、高效,进而能提高本次护理质量;另外敏感指标可为本次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强化质量控制,实施三级护理质控,促使病房环境控制、气道管理、呼吸机回路管理、病情监督、疾病护理、心理疏导等各项护理贯彻落实,并展开持续改进护理,以此能提高护理服务的专业性、高效性及标准性,进而提高护理质量[12]。

综上所述,循证视角下敏感指标在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疾病对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功能等负面影响,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循证气道
《循证护理》稿约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