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 数据库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3-11-15严翔,郑蒙,李娜
严 翔,郑 蒙,李 娜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 昆明 650000)
老年皮肤瘙痒症(senile pruritus,SP)是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常见的皮肤疾病,常伴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瘙痒持续6 周以上,可累及全身或局部皮肤[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皮肤瘙痒症成为临床关注的老年健康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发病率为11.5%~41.0%[2],该病病程长,目前不能根治。长期的瘙痒症状导致老年人习惯性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加重病情,甚至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4]。
可视化分析是通过相关软件将大量数据转化为可视图谱,使人们对事物发展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更易挖掘隐藏在数据中的结构、规律及分布情况,有助于快速整合信息、制定决策[5]。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检索从2003 年1 月~2023 年4 月在CNKI 数据库发表的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相关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热点,为临床护理人员在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检索CNKI 数据库,检索词为(“老年皮肤瘙痒症”“主题词”“精确”)OR(“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主题词”“精确”)检索2003 年1 月1 日~2023 年4 月30 日的全部文献,排除重复发表、会议摘要、学位论文及主题不相关的及CiteSpace软件无法分析的文献后,最终获得文献606篇。
1.2 研究方法 采用 CiteSpace6.2R3 软件对文章的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其中的主要参数设置为:起止时间为2003 年1 月~2023年的4 月,1 个时间切片的时间为 1 年;主要的节点分类分别是作者(author)、 关键词(keyword)和研究机构(institution);其余的参数设置均为软件的默认值。最终生成关键词及研究机构的相关图谱。CiteSpace 创建的可视化图谱由节点和线组成。图中的节点代表节点类型,例如机构和关键词。每个节点的大小代表频率,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合作、共现关系。中介中心性用于量化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越高,网络中通过节点的连接数就越多。
2 结果
2.1 发文量时间分布 对纳入的近20 年以来在中国知网(CNKI)上收录的有关老年皮肤瘙痒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领域的发展较为曲折,但整体上该领域内的研究数量在2003 年~2016年呈上升趋势,2016 年~2023 年呈下降趋势。2007年~2009 年的发文量均超过20 篇,2011 年发文量高达50 篇,见图1。
2.2 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谱分析 从研究机构的名称的字体大小判断发文量,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表明各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6]。由生成的图谱发现(见图2),共有节点461 个,连线99 条,被纳入的文献中,研究机构有461 个,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较为分散。而研究机构之间有合作关系网的是张家口市中医药剂科、张家口市中医老年病科等。
图2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能精确的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及研究前沿动态,帮助我们较快的了解核心内容,能更好的把握研究方向。根据关键词可视化图谱(见图3)可以看出,共有335 个节点及511 条线,节点以圆圈表示,其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节点越大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两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有联系,线条的粗细程度和关键词之间的密切程度相关。高频关键词以“瘙痒症”为核心,其中心性为0.31(见表1),高频关键词主要为老年人的皮肤瘙痒、临床观察、中医、治疗及护理等。
表1 老年皮肤瘙痒症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性
图3 关键词共现
2.4 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的聚类图谱中(见图4),主要的观察指标为聚类模块儿的大小、modularity Q 值和 mean silhouette;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聚类模块儿,聚类的规模由不同的模块儿大小表示,Modularity Q 指标表示聚类节点联系程度以及Mean Silhouette 指标表示聚类主题关联性[7]。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中的对数似然率算法(LLR 算法)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在关键词聚类图谱中共获得335个节点,511 条连线,中心度(D 值)为0.007,模块值(Q 值)为0.828,Q 值>0.30 表示聚类结构显著,平均轮廓值(S 值)为0.946,S 值>0.70,说明聚类同质性较好且可信度较高[8]。在图谱中每个聚类的编号与聚类的规模大小呈现相反的关系。聚类的编号数字值越大,其所代表的聚类所占规模越小,最终得出10 个关键词聚类标签。
图4 关键词聚类
2.5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指某一时段关键词引用量有较大变化的情况,用以发现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和趋势。在关键词的突现图谱中主要的观测值为 strength,表示突现词的强度,值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其中红色的条表示突现词的持续时间段[9]。通过对老年皮肤瘙痒症高频关键词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见图5),“疗效”从出现到结束的时间最长,从2012 年到2020 年持续了8 年,“中药”的突现强度最大(3.04),在2014 年出现。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 年起在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研究中,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中药疗效及生活质量。
图5 关键词突现
3 讨论
我国老年瘙痒症研究发文作者、机构、地区之间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从2003 年起,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文量逐年呈上下波动,但整体上该领域内的研究数量在2003 年~2016 年呈上升趋势,2016年~2023 年呈下降趋势。研究机构主要为中医学类院校及附属医院的皮肤科,但机构及地区之间的合作较少,且文章质量不高,这与地域限制、发文机构分散有关。因此,建议老年皮肤瘙痒症研究开展跨地域、多中心、深层次的研究,也同时考虑到不同区域对于疾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加强跨地区、跨机构的合作交流。
根据高频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及纳入文献内容,将我国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研究热点归纳为以下内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在中医方面的治疗效果及临床观察;老年皮肤瘙痒症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
我国在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研究侧重于中医治疗及临床疗效的观察。老年皮肤瘙痒症在现代医学主要以针对症状治疗,并辅以止痒。本病疗效难以维持、易于复发;而中医通过辩证论治、专访治疗、单味药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外治法治疗显现出优势及有效性[10]。从共现图谱显示,“中医”“治疗”“临床观察”“疗效观察”的中心性分别为0.08、0.2、0.08、0.05。在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中,研究学者侧重于对疾病的治疗及疗效的临床观察。但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一个慢性皮肤疾病,对于疾病的预防和中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我国老年皮肤瘙痒症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层次探索。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瘙痒症的频次为19,中介中心性为0.31,生活质量的频次为6,中介中心性为0.09,护理的频次为12,中介中心性为0.27。在老年瘙痒症管理过程中,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是评价治疗和护理效果的结局指标。杨洁[11]等对男性老年瘙痒症患者瘙痒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发现瘙痒严重影响了夜间睡眠,瘙痒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降低了生活质量。韩冬雪[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研究发现,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从而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张倩[13]等人进行中医情志调欲法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医情志调欲法通过分阶段分别进行认知调欲、欲求评估、调和情志、顺逆兼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相关研究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但研究设计质量有待改进,主要针对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后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再通过相关的指标进行评价,研究类型较为单一,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增加横断面研究及前瞻性研究,完善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影响因素的探索,避免或减少该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症状改善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发现,“健康教育”“搔抓行为”“睡眠质量”“行为矫正”“自我效能”关键词联系紧密。龙雄初[14]等学者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心理调查与分析发现,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病程越长越增加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生焦虑、抑郁的危险性。李曼[15]等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结合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模式来逆转“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来改善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是非常有效的。目前对于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病及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对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不能做到有效的健康教育及症状管理,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有研究学者采用行为习惯逆转疗法[16]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患者瘙痒症状,提高自我效能,从而控制搔抓行为,逆转搔抓习惯,防止因“瘙痒—搔抓”循环引起病情迁延不愈和恶化。健康教育可以启发患者对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进行约束,同时引导其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分析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发病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能够缓解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症状[17]。因此未来应开展基于循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研究的健康教育,以提高疾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