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被人知道自己很努力
2023-11-15是大可呀
是大可呀
初中的时候看到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我深受激励,白天掐着大腿根,吞下哈欠,聚精会神地听物理定律;夜晚熄灯后,我小心翼翼地在被窝里打开微型手电筒学习。坚持一学年后,成绩未起波澜,眼镜度数却直线上升。
宿管阿姨多次发现夜里若隐若现的灯光,怀疑我私藏电子设备,班主任知道后,联想到我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模样,严厉劝我将影响休息的手机交出来,然而我即使觉得委屈,也不肯说出学习到半夜的事实,只好撒谎自己在看漫画书——要是被大家知道我加班加点学习还考这么糟糕,岂不是坐实我是个笨蛋?
从那时起,我便患上了“学习羞耻症”,畢竟比起彻头彻尾的学渣,还是被娱乐耽误的中等生更容易让人接受。这种状态持续到中考前,学霸同桌为了拉我一把,将所有技巧与笔记倾囊相授,可我却用余光心猿意马地环顾四周,仿佛听见了“学霸给她补课也是白瞎功夫”“没头脑就是没头脑”之类的泄气话,我学得愈发吃力,最终她如愿以偿考入市重点,相差近百分的我则留在了本地高中。
进入新环境后,我的情况有所改善,渐渐前移的名次勉强带来点安慰,但我依然习惯性地遮掩自己的努力和内心想要变好的欲望。班上有一个从县里来的男孩,无时无刻不在刷习题册,但成绩毫无起色,同学无声的眼神里流露出同情,我似乎又看见了那个笨鸟先飞但飞不动的我,心想还是不学则已,一学就突飞猛进的那类“差生”更让人羡慕。于是为了营造反差感,我开始悄悄学习,似乎努力是人人皆有的那张底牌,被别人知道就会感到羞耻,万一努力不成,更加羞愧难当。
直到高三,努力成为一种必须。班主任亲自题写奋战高考的标语,大家目标极为统一,所有事情为学习让步,时刻不容松懈。这是我短暂的不为全力以赴感到羞耻的时期,肆意地在题海里沉浮,兜里随时揣着写满单词的小卡片,若时光停留在那一瞬间,我将会是最幸福的人。
可惜这样的时光只有一年,而羞耻感并未伴随成长而消失,反倒因掺杂了更多的因素而变得沉重。大学是个角色众多的竞技台,毫无方向的我像黑暗森林里小心穿行的旅人,探索着出口又不想被其他人发现。明明在图书馆学习了一整天,面对好奇询问的室友却会说:“去得太早光顾着打瞌睡,回来这么晚是因为看小说入了迷”;明明想利用空闲时间考取几个证书,但在朋友发来聚餐邀请时却从不好意思以学习为由拒绝;明明彼此都异常努力,在朋友圈还是一副嘻哈玩乐的搞怪样,开玩笑地恳求大家别卷别卷……
大家心照不宣地践行着缄默法则,用“放松”的幌子为正在做的事覆盖上一层可喘息的屏障。我也总是很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在努力学习,甚至会向外界展现出一种我在“摆烂”的信号,这样的羞耻感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成为内耗自己的元凶。
“骗别人”和“骗自己”的界限逐渐消失,假“毫不费力”最终变成真“不够努力”。当看见专业排名上垫底的名字无地自容时,我想靠努力重回巅峰,但于事无补,于是成为不折不扣的“学习差生”。
世界上有一种令人害怕的安慰叫作“你真的很努力”,原本是夸奖的话语,却因为没有配得上的结果而泛出别样的意味,其实潜台词是“你除了努力一无是处”。失败之后我向初中同桌描述现状,羡慕她的学习天赋,她却说:“我也曾对日夜不息的努力感到羞愧,但那又怎样?”
身为医学生的她这几年见识到了无数天赋异禀又格外拼搏的高才生,他们彻夜努力,从未对学习感到羞耻,有的只是对不努力的愧疚。她说:“当我为了保研逼着自己摆脱‘努力羞耻症一年后发现,聪明人从不会看轻努力拼搏的人,只会看不起过着不如意的生活却只知道自怨自艾的人。”
我学着克服历年来折磨我的“学习羞耻症”,告诉自己,学习是件美好的事,不用为努力感到羞耻,也不用遮掩自己对美好未来的野心,比起不敢迈步的人,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子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