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博物馆疲劳”吗
2023-11-15阿娴
阿娴
暑期炎热的天气总让我们不得不一头扎进美术馆、博物馆等室内项目,享受空调的凉意。但是,你可能会发现,在博物馆逛两小时居然比在游乐场玩一天还累!这究竟是为什么?
参观博物馆感觉累的人不止你一个,甚至有个专业名词:博物馆疲劳。这可不是一个新兴词。早在1916年就有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2009年,研究人员比特古德分析了博物馆疲劳的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精神疲劳。这来自参观者长时间对展品的高度关注。有研究显示,参观者的兴趣最多只能维持半小时。
二是信息过载。博物馆里有太多展品,眼睛和大脑需要处理很多信息,参观者在重复接触同类型刺激后,会产生精神疲劳。
例如,在一个恐龙展馆中待太久,短时间内接受太多有关恐龙的知识的刺激,你的心情就会逐渐变得烦躁,对于剩下的展品只想走马观花看完,然后迅速离场。博物馆如果改变展品类型,结合互动体验,可以减少参观者的精神疲劳。
三是有限的注意力。参观者的可用注意力是有限的,让他们把注意力平均分配给博物馆中成千上万件展品,是不现实的。随着关注的展品数量的增加,加上噪音、闪光灯的干扰,注意力会急剧涣散。
有研究发现,主动规划自己游览路径的游客似乎比遵循博物馆设计好的路径参观的游客满意度更高。或者,你可以选择跟着导游或者博物馆的讲解员,听他们讲解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在讲解结束后再仔细欣赏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减少被数量众多的文物频繁刺激。
四是匮乏的知识。研究发现,知识匮乏是人们出现博物馆疲劳的关键因素。大多数人在看展品时只能发出“哇”“不错”的赞叹,然后再仔细阅读旁边的文本,对该展品的背景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学习,如此一来,两小时博物馆的游览,约等于上了一节120分钟的超长文化课。你不累,谁累?
解决办法是,在参观博物馆前,对该馆的历史、文化背景、产品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不是一头雾水地扎进“知识的海洋”。
五是身体疲惫。为了良好的展陈效果,许多知名博物馆建筑宏大,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例,其展出面积就达到了惊人的20万平方米。哪怕不看展品,在里面乱走一通,步数都非常可观。
虽然展览设计师为了确保参观者能够看完所有展品,减少“回头路”,会将展覽路线设计得非常巧妙,但大多时候,参观者还是很难避免走入岔路或重复参观。也就是说,在一个和鸟巢差不多大小的博物馆里,沿着S形展览路线参观,并在每个展品面前停留几秒,可能没逛几步你就很累了。
此外,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展品位置和游客身高的不匹配,参观者需要通过弯腰、身体前倾、侧身、半蹲等姿势来看清展品或者文字说明。这些动作会让原本紧张的肌肉更加疲劳。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秘书本杰明·伊夫斯·吉尔曼,曾在专著中细致描述了缓解博物馆疲劳应该杜绝的几个动作,如“身体前倾+背着手”、半蹲、爬高等。
更惨的是,当你疲惫不堪,想要找座位休息时会发现,一些较大的博物馆很少给游客提供休息区。逛博物馆两小时,需要休息一整天!
(大浪淘沙摘自“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魏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