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段五环节”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2023-11-15于岩平
于岩平
本文系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双区”建设专项一般课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SFQ 116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三段五环节”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对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科学内涵,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对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针对“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模式;学生主体
一、“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概述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实,改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强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愿。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纷纷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三段五环节”教育模式,即一种呼应义务教育改革的全新教学模式,是新形势下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与课后巩固三阶段有机结合、有效衔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方面,该模式主要包括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和当堂检测等五个方面。该模式的实质和精髓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堂达标。”“三段五环节”模式始終坚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由教师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预习部分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并可以与后续学生的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形成有效的衔接。学生通过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对课程的重难点形成初步印象,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这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对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与课题组进行讨论备课的过程中,会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设计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学习任务,同时相互交流各班级的情况,提前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学生为中心,规划课堂的教学方法与进度,这提升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突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性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全程以学生为中心,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在该模式下,教师会根据教学活动的需求设计教学任务,在内容上突出重难点,体现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并设计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具体而言,在学生的课前预习、合作探究与课后学习等环节,教师会设计出多类型的学习任务,除了常规的阅读、选择、填空、写作外,还会设置一些专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把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延伸到了课外;教师会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英语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或者在生活中印证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点的迁移运用、独立思考、实践提高,最终巩固学习成果。
(三)增强预习效果
在“三段五环”教学模式中,教学课题组在课前阶段会围绕学生的预习内容、预习时间、预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将讨论内容进行优化,形成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学生可以系统梳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框架、重难点知识以及经典例题等知识盲点和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具有针对性,对课堂的重点也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建构,在大脑中形成基础印象;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教师制订的导学案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知识框架和核心内容等,同时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带着问题去思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幅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率。
(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创新学习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良好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心理,避免学生出现不在状态或厌学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都是先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知识的重难点回顾,再进行新课程内容的讲解,这样的学习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混淆课堂的重点内容,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在“三段五环”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在英语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发挥创新能力,创设各种有趣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英语的漫画、神话故事、经典名著、音乐艺术等切入学习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到英语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习注意力、了解课程背景及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感悟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增加了学生的深刻印象。
三、“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合作交流,团队协作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主要是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对教师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首先想到的是寻找教师的帮助,这不利于学生批判性、创新性思维的养成。而在“三段五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综合考虑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划分小组,小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在每堂课中,每个学生会将自己思考的问题提交给组长进行汇总,小组长会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交流,这大幅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大胆质疑、发表言论。虽然有些学生的观点可能存在错误,但这也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思考的结果和过程都是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有利于他们批判创新思维的养成。在小组讨论完后,小组可以进行成果展示,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质疑,这有利于学生间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二)点拨归纳,重点提升
在以往,教师认为课堂的结束即教学任务的结束,而忽视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过程,这使得课堂教育的过程缺乏重点、逻辑不够清晰,学生难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对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的针对性突破,例如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进行自学无法深入理解的问题,以及学生质疑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都需要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这样课堂的重点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课堂目标更易达成,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成果。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学生在哪一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概括,抓住学生存在的薄弱点,以及课堂的重点、难点、疑点和易混易错点等,进行重点点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记忆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许多学生在初步接触英语时存在畏难心理,在背诵单词和课文时,也会存在较大的困难。许多学生会采用拼音标记或者汉字标记的方法学习英语单词的发音,然而这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讲解英语音标的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英语发音的规律,通过音标记忆单词,这才能使学生的英语口语更加标准、学习更加轻松。
(三)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學习知识,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三段五环节”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讲解时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掌握的时间大幅增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新的学科知识。同时,教师讲解时间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其在英语教育中的地位弱化,只是身份发生了转变,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了引领者、监督者,每一节小学英语课都是由教师设计、引导与推动的。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教师完成知识的讲解,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具体情境或者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首先尝试自己摸索解决,包括查找教材、课外的知识点,以及多读题干、进一步理解题目信息等,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将题目中的信息和自己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同时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不是求助他人,而是自力更生、独立思考。增强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与同学、教师一起进行合作探讨,通过团结协作解决问题。
(四)高效训练,巩固强化
在以往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在讲完课程知识点后,会布置练习作业,不仅作业量大、缺乏针对性,给学生造成了很重的学习负担,且练习效果不够明显。而在“三段五环节”教育模式中,学科训练并不是简单、机械式地做题,而是教师遵循精选精练的原则,针对课程教学中体现的难点、薄弱点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在学科基础上也存在差异,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刀切”,而应该因材施教。
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分组,设计出不同的作业,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重视单词、短语、对话等基础性内容,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体会考查方向以及题目类型,这也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基础知识训练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难度与灵活度,题目类型和考查方向不应该受限,而应该突出新颖性和灵活性,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它能引导学生自己探寻题目的规律和解题方法,找到适合的做题节奏,同时熟悉了解各种各样的题目类型,积累多种经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此,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从而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在训练强化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科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分析中外文化对比性或演讲、诵读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并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不同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在课后阶段,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如课堂中不同学生的接受情况怎么样、兴趣表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课堂整体节奏的把握怎么样、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及掌握程度如何。这些问题都应该值得教师去反思,然后总结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进一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更快乐,从而改善学生的课堂感受。
学生在学习后,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与纠错,如知识点掌握得怎么样,能否轻松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否有效地解决了难点与疑点,课堂的参与度是否达标,等等。在总结、反思后,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方法进行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在课后,教师也可以根据整体的教学情况布置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作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后训练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增强自信。
参考文献:
[1]余华靓.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J]. 校园英语,2022(45):181-183.
[2]丁春霞. 践行“双减”,增质提效——“双减”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 教育界,2022(31):56-58.
[3]修莉,盖旭兵. “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实践与反思[J]. 基础教育论坛,2022(36):36.
(责任编辑:廖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