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预习导学案的意义与价值
2023-11-15黄殿爽
黄殿爽
本文系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双区”建设专项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预习导学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SFQ 106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小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形成学习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传统的“灌输式”讲述知识的方法已不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想做到“授人以渔”,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始终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本,将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导学案这一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减负增效、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预习;导学案
一、研究背景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其知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性、明显的抽象性。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往往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是“填鸭式”教学的接受者。这种重教轻学的局面,长久以来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往往过分注重大量题海战术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常常是怀着畏惧的心理。如今,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要求,更加强调个人的终身学习。只有培养出终身学习的学习性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维持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目前,“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个人生存的重要技能之一,我国的教育重点也逐步由“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慢慢转变。小学数学课堂也不能再应用简单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下训练、阶段检测这样的单一化模式,而是要使数学课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将课堂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机械训练的被动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入,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小學高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探索,新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导学案教学模式自产生以来,便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其影响力最为广泛,认可度也最高。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范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本,注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案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建立起启发式、引导式、探究式的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真正地做到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将学习交还给学生,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并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
二、导学案的概念界定
教案是教师在研读教材和结合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编写出的教学计划,包含讲述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及评价方式等,是教师课前准备的一种教学方案,主要服务对象是教师。而导学案不同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教案,其概念重点突出在“导学”两个字,导学即引导学习的意思。导学案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完成其规定的目标任务。该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高效课堂”的目标。导学案也是一种书面学习方案,是由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课堂知识要点、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水平等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以及课后总结训练的一种学习方案,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导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预习任务、课堂探究内容以及课后评价等,可以将课堂教学环节变得具有连贯性、有序性和逻辑性,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步骤逐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这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课堂效益。
三、小学数学中学生自主预习导学案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
预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的预习可以为学生以后的良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够将预习环节做好,其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将会大幅度提高。目前,很多学生对预习环节不够重视,预习能力不足,在预习环节中,很难找到重点和难点,不知道怎样去学习,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对预习的兴趣不高、预习效果不好,远远没有达到预习目标的要求。
在导学案式的教学模式中,设计预习导学案为学生的预习环节指明了方向。导学案一般是由学科教学组经过反复探讨优化而成的,其中包含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等主要知识,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教材,也可以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体系。导学案的设计综合了教师对教学的见解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使得学生可以带有目的性地预习知识内容,让学生的预习做到有章可循,为学生的学习构建起了一个大的框架。学生在该过程中,可以通过导学案了解新知识的理论框架,因此学生在预习环节以及之后的学习环节中,逻辑将更加清晰、知识体系将更加完善,同时逐步养成了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的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繁杂,知识结构呈现得不够清晰,前后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学习的重点、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当前的义务教育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提出了各种要求,学生往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头绪。导学案的应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使用导学案之后,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导学案的应用,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知识目标,加之教师通过对教材知识和教辅知识的优化重组,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和要点,因此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科的重难点,并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也形成了个人的学习目标。
(三)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导学案的应用,对学生的预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身份得到转变,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训练等环节,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梳理出知识脉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加明确,这大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带来的乐趣,有了更强的获得感,荣誉感;学生通过导学案的方式逐渐内化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了主动探索、主动求知的习惯,课堂的氛围也更加活泼、生动,成为开放、自主、积极的小学数学课堂,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加高效,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成绩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接受情况进行初步判断,但这种方式并不合理,容易忽略对某些学生的关注和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控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在普遍应用导学案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在授课前将导学案作为作业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进行预习,在上课前对学生完成的导学案进行批改,并及时总结导学案中反馈出的学生的问题,从而能够在课上着重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幅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学生方面,运用导学案对学生形成各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预习阶段,导学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指导方向;在课堂讲授期间,导学案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这大幅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逐步爱上了思考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从而提升了学习成绩。
四、小学数学中导学案的应用与推广路径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效使用导学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能够帮助师生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有效达成学习目标,实现了课堂的高效化。为推广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理念,现已被大多数的学校与教师所接受,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也被全国许多中小学引进。但一些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自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已经由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变成更加复杂的角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监督者。而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正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对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接受导学案这种新鲜的教学方式,并加强对该教育模式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
(二)完善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仍有部分教师未转变教学理念,在分数至上的观念下,不舍得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在表面上实行导学案教学模式,没有抓住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要点。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仍采用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些教师之所以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应用导学案的初衷,还给学生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育机构和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健全的培训体系,为教师实行导学案模式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使教师能够理解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真正从心里认可这一种教学模式,从而可以在熟练应用导学案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探究和开拓,促进该教育模式的完善。
(三)不断优化导学案教学模式
在初步应用导学案进行教学时,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在与学生的互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和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优缺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回顾自己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如果存在问题,下次教学如何调整、解决等;要分析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是否合理,全程教学有没有和导学案进行良好的融合,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导学案的编制上,教师要遵循课时性、主体性、目标性和层次性等多種原则,通过导学案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获得学习的自由,以及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获取新知,完善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
(四)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合作
传统教学中,考试制度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学校对教师进行奖惩的主要考核依据,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教师因个人私利与其他教师进行竞争,使得一部分教师不愿意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的沟通、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部分教师的封闭,导致信息交流存在困难,无法有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实现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学校必须健全教师评价制度,实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机制,采用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帮助教师实现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导学案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说课、听课、评课和议课的要求,通过各年级组教师上课、互相听课观摩、对同一教学课题进行评价和讨论等,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合作氛围。这能够凸显教师集体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智慧,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雷平,柴海英.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价值意蕴与实施措施[J]. 教育科学论坛,2021(35):78-80.
[2]时珊珊. 生学为主 师导为辅——使用导学案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J]. 小学生:下旬刊,2022(12):103-105.
[3]王惠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2023(02):93-95.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