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在教育教学上的实现策略

2023-11-15王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舞剧延安

王昕

引 言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自古以来,就有“以舞见兴衰”的说法,舞剧、音乐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发展史。延安时期舞剧音乐首先体现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演进过程,在当代精神谱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延安时期的舞剧属于延安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以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实践历程为对象而创作的舞蹈艺术形式,包含了音乐、舞蹈、舞剧等多方面的艺术元素,研究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探索其实现策略和当代价值,有利于延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自远古时期人类诞生开始,音乐和舞蹈一直密不可分地伴随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不同特色的舞剧音乐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风俗、信仰、期盼和愿望。延安是红色文化的摇篮和圣地,因此延安时期舞剧是中国舞剧艺术发展的历史产物与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在独立与富强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并创作了延安时期的舞剧音乐。

早在北伐时期,为激发士兵的斗志、争取战斗胜利并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军队,军队中的宣传队员就会以文艺汇演的表现形式进行演出。《中国舞蹈通史》中写道:与城市舞蹈演绎模式不同的另一种模式——“将艺术创造、表演与政治、军事斗争联姻,作为战争和政权获得胜利的文化工具”。这类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均运用了音乐、舞蹈等形式,能够将其审美功能有效运用于政治目的。之后专业舞剧的发展使得中国舞剧音乐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如代表作《水兵舞》《海军舞》与《国际歌舞》等。延安时期舞剧在此时处于单一发展与混合发展的涅槃时期。

中国革命长征时期的舞剧是以一种“飞行演出”的模式在发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士兵的情绪,剧目包括《千人当红军》《打骑兵歌》《打骑兵舞》等,成为展示红军风貌、鼓舞士兵气势、激励红军战胜恶劣环境、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支撑,为革命理想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到了抗日阶段,延安时期舞剧吸收了大量的“民族”与“民间”特色元素,将舞蹈、音乐与戏剧等混编作为主要的文艺方式,成为与人民群众深入互动的窗口。比如,“西安事变”后,战士剧团随彭德怀司令员参加西北军渭北警备部队的阅兵式,演出了《亡国恨》《长征胜利歌》等歌舞节目。

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延安时期舞剧发展进入了再认识与再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当代价值

延安时期的舞剧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播延安精神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以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新载体、新路径。在“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能激发和鼓励新一代的中国青年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唱响时代主旋律,勇于创造优秀的舞剧作品,推动当前的歌舞艺术及整个文艺领域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发展。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当代价值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延安时期的音乐艺术为丰富军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群众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从党史的角度来看,延安是我国有名的革命根据地,音乐艺术在宣传、教育、团结各个阶层力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次,从文化价值角度看,延安时期音乐艺术作品所践行的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音乐传统,延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倡导的文化传统,这正与中国现阶段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最后,从文化保护和传承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已成为民族音乐的经典,所以,延安时期的舞剧也成为经典中的一部分。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在教育教学上的实现策略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是我国音乐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组成部分之一。追溯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发展、起源和特色,充分理解其与历史发展相结合的含义,是弘扬和传承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基础工作。在音乐科目的教育教学中,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实现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从教育教学工作角度充分理解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历史意义

首先,在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中,要充分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内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旧社会、赶走帝国主义,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延安文化代表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所蕴含的底气和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锣鼓喧天、气势浩然的全民歌舞时期,不仅仅是舞剧和音乐,还包括其他文艺作品,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焕然一新的气象。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在走向民间的同时,也掀起了向民间学习的热潮。伴随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身秧歌”“胜利腰鼓”一度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内心欢呼雀跃的象征。这一时期也诞生了许多舞蹈音乐专业院团,创作出很多舞蹈音乐新作品,促使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发展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如《红绸舞》《人民胜利万岁》《进军舞》《艰苦岁月》等。文艺工作者用歌剧、舞剧、音乐等方式赞颂革命之伟大,表达革命人高尚勇敢的精神,以及对旧社会憎恶和对新社会无限向往的情感。

其次,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代表延安时期的文化,具有经典的文化价值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培养人们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综合素质起到催化作用。同时,延安精神也可以内化内心的共鸣,激发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努力学习、善待父母,有家庭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勇于拼搏和奋斗。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初步发展的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不仅在延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是对以后的音乐和舞剧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所以,从教育教学专业方面探索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实现策略,一定要结合历史发展充分理解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内涵与魅力,挖掘其重要的特色、意义,使其真正融入教学。

2.整理和整合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资源作为教育教学基础资料

(1)收集整理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相关资料作为教学材料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发现,针对“延安时期舞剧音乐”这一话题,在国内并没有人做过非常系统和专业的研究和梳理,所以,要实现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推广、普及,应先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网络、博物馆、图书馆等不同的渠道,专门收集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经典表演视频、音频,探析各代表作的背景、表达愿望、表现方式等,不断汇整各项音乐元素,提炼音乐价值。

很多研究者仅是从音乐学角度分析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曲式、和声、歌词、旋律及其音乐学价值,但未对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政治价值作全面评价。整合相关资料时,可以从专业角度延伸到普通视角,多方面探究,为更好地实现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价值做好准备。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既是对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文化的整体积累与梳理,也是对延安文化进行创新的基础。延安时期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而是可内化为内心精神层面的文化,是可以应时代发展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而继续延伸和拓展的文化。例如,经典永流传的《红色娘子军》舞剧和音乐,一直延续到现代,仍然是经久不衰且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这种舞剧和音乐,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标识性,看到同类型的舞剧场景或者听到其独特的音乐,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相关故事情节。

图1 建国初期的《红色娘子军》表演图片

图2 2021年《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宣传图片

(2)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体会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内涵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或者到相关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亲身感受延安时期的文化氛围。另外,还可走访延安时期舞剧相关的表演剧团、专家以及传承人,进一步深入探索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发展历史、经典剧作、文化精神等。例如,延安时期的舞剧《飞夺泸定桥》,是根据红军真实故事“飞夺泸定桥”改编的,以音乐结合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红军前卫营不畏艰险、顽强战斗夺下泸定桥,使红军大部队安然渡河,继续向大雪山进发的英勇事迹。不论是黄中东先生编导的群舞《飞夺泸定桥》,还是其他舞蹈编者编排的穿插在《飞夺泸定桥》中的班长独舞和《战马嘶鸣》中的小战士独舞,都以独到的见解再现了泸定桥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决心和勇气。教师可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泸定桥、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舞剧、电影等,加深学生对延安精神的体会。

(3)鼓励学生创作和改编延安时期舞剧音乐

红色,是最鲜艳夺目的颜色,代表了活力、勇气、力量、热烈、吉祥、激情、斗志、喜气、振奋、释放等,也代表着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20 世纪80 年代的代表作《再见吧!妈妈》《囚歌》《为了永远的纪念》,以及20 世纪90 年代的《漫漫草地》《英雄》《哭泣的鸽子》等作品都体现了改革开放后的新时代特征和新文化因素的不断融入,舞蹈本身的艺术特性得到了更大发挥,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面貌和更宽泛的艺术内涵。21 世纪初出现了以《无名花》《父辈》《中国妈妈》等为代表的新时期舞蹈作品,舞剧音乐的创作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拓展。艺术家以细致的艺术方式和新颖的创作手法,为新时代环境下如何创作优秀的舞剧提供了模范与参考。学生可仔细琢磨每个时代不同的舞剧音乐特色,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再结合新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特色,对延安时期舞剧音乐进行创新。

3.将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编辑成系统教材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体现延安精神的价值,可将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以综合艺术的形式编辑成辅助教材,从教育和教学的角度进行宣传和继承。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属于延安精神的一部分,延安精神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可以“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为主题收集资料,对相关乐曲、歌曲、舞蹈故事、背景故事、曲式、歌词、旋律等进行整理,形成系统的辅助教材。该教材既可以运用于艺术课堂,比如音乐课、舞蹈课,还可以拓展成为品德课、综合课,甚至语文课、体育课等课程的教学资料。比如,教师可根据经典的红色音乐《红星闪闪》《红色娘子军》编排简单的、适合学生的舞蹈或课间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这些舞蹈音乐还可以改编成舞台剧、小品、快板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红色娘子军》是根据真实事迹改编的,且已改编成了众多经典的电视剧、芭蕾舞剧、舞台剧,甚至京剧样板戏,等等。理解红色娘子军原型的精神是创作和改编的内在基础,在教材收录中,可以将其相关作品编辑成一个系列,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音乐创作设备,对其进行新时代的表达,既是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又是对时代女性的肯定。

4.举办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相关活动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是具有鲜明表现意义的历史性音乐,也是日常教学和生活所需要的艺术元素,可以渗透到教育教学和人们的生活中。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生活实践举办相关的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活动,以对其进行宣传和发扬。比如,将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糅合到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等节假日的庆祝活动中,举办“庆祝国庆、缅怀先烈”延安时期舞剧表演大会、“重走革命路再温爱国情”歌唱大赛,或者开展红色歌曲创作比赛、红色故事会等。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延续延安精神。所以,也可以结合国家大事记,组织相关的延安精神教育研学活动,如带领学生到革命圣地延安考察,观看当地经典舞剧音乐表演,与老革命、延安精神文化专家等进行沟通交流,或在当地组织舞剧音乐表演活动,与当地文化团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丰富教学内容。

每一部舞剧、每一首音乐都是一个故事,都有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内涵,表达了某些情怀,从视觉、听觉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引起大家的共鸣。教师可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进一步认识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5.以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

教师应理解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传播意义和价值,不断分析延安时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表现形式、表现内涵、故事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既可以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资料,还可以结合借助现代化科技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深入挖掘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所蕴含的特色元素,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延安精神相融合。

改革开放已有40 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在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与心灵的需求却并没有被重视,没有内涵支撑的物质世界会逐渐走向“荒芜”和“贫瘠”,因此,延安精神的发掘正当其时。人们开始羡慕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渴望从那些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发现生命的意义和快乐的真谛。所以,可以延安时期舞剧音乐为主题,再现延安精神,弘扬革命先烈英勇不屈、不怕牺牲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情怀。例如,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在现代舞剧的基础上,对延安精神文化进行创新,重新编导《最后的名单》《沙家浜》《映山红》《庄严的誓言》等歌舞剧和舞台剧,用现代化的音乐元素将这些舞剧再次编辑,既要保留延安时期舞剧的精髓,又要提升表演力,丰富人们的视野,用新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再现延安精神。

6.结合时代主题进行渗透式教育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核心素养”培养是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可以结合时代主题进行渗透式教育。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时期舞剧音乐凸显了延安精神的特色,属于典型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所以,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教育意义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需要大家不断学习、领悟和创新。在日常教育中,高校可以通过团建活动、党建活动,进行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输出”,也可以结合时代主题,如党的二十大期间或者国家领导走访延安期间开展渗透式舞剧音乐教育。

结 语

延安时期舞剧音乐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意义的延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艺术领域和教育领域中也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延安精神发挥更大价值,应进一步对延安时期舞剧音乐的实现策略进行研究和探索。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舞剧延安
百科全书舞剧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舞剧《瑞鹤图》剧照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走进延安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