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产后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模式的范围综述

2023-11-15汪昊兰杨明

军事护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盆底产后康复

汪昊兰,杨明

(1.首都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北京 10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据统计,我国己婚己育的女性中,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1],并呈逐步上升趋势,其中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2-3]。若产后损伤得不到及时修复,将会造成盆腔脏器脱垂、漏尿等,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产后盆底康复是有效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首选措施,它是指在科学的健康理念指导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改善产妇盆底相关功能在分娩中受到的伤害,实现全身心的康复[4]。但由于孕产妇对盆底肌康复的知识掌握度、依从性和主动性并不高[5],使其在实际临床运用中未能充分发挥疗效。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该人群对盆底肌康复相关知识的认知,使其意识到重要性,从而达到加快盆底肌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PFD发生率的目的[6]。目前,国内外针对盆底肌康复的健康教育干预形式以个性化、团体及网络信息平台为主,但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及效果等各异,缺乏整合性及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本研究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模式应用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以了解其应用现状及成效,指出该领域研究现存的问题,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和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产后女性,平均年龄≥18岁,孕足月,正常分娩产后无任何并发症及合并症;(2)研究主题为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3)结局指标与盆底肌恢复相关;(4)文献类型为实验性研究或类实验性研究;(5)文献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Medline、Ovid等数据库中产后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模式的相关研究。此外,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英文检索式包括(pelvic floor muscles / pelvic muscles / pelvic floor) AND (postnatal / puerperium / puerperal/delivery / postpartum / childbirth) AND (health education / education / knowledge) AND (influence / rehabilitation / application / effectiveness / improve / intervention)为关键词;中文检索式(盆底/盆腔) AND (护理/影响/应用) AND (产后) AND (健康教育)为关键词。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去重,由2名研究员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初步筛选,然后阅读全文进行筛选,过程中如遇分歧,则进行讨论或由第3名研究者协助判断,最终确定纳入文献。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主要包括作者、年份、国家、研究类型、样本量、研究场所、干预措施、干预时长、实施者、评估指标等。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初检得到1730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剩余1495篇。阅读文题和摘要初筛,排除1443篇;对剩余52篇文献阅读全文复筛,排除29篇,最终纳入23篇[7-29]文献。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篇文献中,干预样本量为36~734,发表时间为2002-2023年,研究来自5个国家,大多数研究的干预时长为3-6个月。纳入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3 讨论

3.1 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现状 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的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3类: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干预[11-12,14,16-19],即通过APP、网站等来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信息和延续性服务;以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干预[8,10,13,15,20,22,24-25,29],即以某种心理社会理论模型为指导进行干预;其余各项研究采用的健康教育模式均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构建[7,8,21,22,26-28]。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涵盖3个方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知识(生理与解剖结构、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防治措施)、产后盆底肌锻炼指导(方法、注意事项、必要性)、日常保健(孕前、孕产期)等,其中以正确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最为重要。干预时长大多在3个月及以上,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或康复治疗师完成,较少涉及外行人士,干预地点以医院为主。效果评价方面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生理指标:盆底肌力、盆底肌疲劳度和肌电值、产后尿失禁和产后盆腔脏器脱垂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性生活质量等;另一类是心理指标,如锻炼依从性、知识水平、满意度、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等。而现有证据表明孕产妇抑郁多发,且不主动寻求心理援助,这提示医护人员需要更加关注其心理层面指标的评价[30]。

23篇文献汇总结果均表明,健康教育在盆底肌康复领域显示出积极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有助于保障产后女性身心健康。在盆底功能层面,不仅能够提高盆底肌力,还可以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创伤,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31]。在心理社会层面,不仅提高了产后女性对盆底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盆底肌锻炼的依从性,还降低出现抑郁症的机率,减少产后继续投入工作的阻碍,有助于及早恢复正常社会活动[23]。值得注意的是性生活质量方面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较干预前提高,这提示也有助于增进夫妻间亲密关系[9]。

3.2 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评价指标需规范统一,以明确最佳健康教育模式 本研究发现,各研究间关于盆底康复的评价指标均不统一,尤其是同一类评价指标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种类繁多,如盆底肌力的测定,张文华等[13]采用Oxford盆底肌评分法,对盆底肌力的强度依次进行赋分,而沈秀英等[23]则使用会阴肌力测试法(international general perineal muscle strength test,GRRUG),将盆底肌功能分6个等级来进行评价;且部分自制问卷量表,信效度有待验证,这些都不利于二次研究的开展。未来在盆底肌康复方面的研究可选择大多数学者均认可或使用频次较多的评价指标和权威性较强的测评工具,以提高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目前,国内外缺乏对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和整合分析,导致难以基于循证角度来确定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最佳健康教育模式。未来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人群进一步细化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评价指标等,探讨适合于国内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模式,或选取大多数研究中最常用指标通过网状Meta分析等来对不同健康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进行量化比较,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并继续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提高证据支持。

3.3 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需注重个性化和针对性,重点发展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干预 目前应用于盆底肌康复的健康教育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理论模型干预中,患者容易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行为的改变和依从性的提高[32],但是需要制订规范的干预方案和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人力成本高。自行设计构建的健康教育模式则更为灵活,具有针对性。

但以上盆底肌健康教育的形式均多以图片和文字为主,孕产妇的兴趣较低,且后续随访多采用电话或家庭访视等方式,信息反馈滞后,容易出现数据丢失、康复效果不佳等状况。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护理服务理念来应对产后女性多样化的健康需求[33],护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此提供了大力支持。对于患者来说,“互联网+”健康教育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4],不仅能让产后女性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地接受健康教育和知识巩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35],还能够使孕产妇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快捷,通过彼此间的积极沟通与交流,增强其康复信心。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远程健康教育可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但从众多学者的研究[11-12,14,16-19]中可看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干预对象大多为初产妇,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下,对于年纪偏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来说理解和实施会比较困难,且网络远程干预难以实现有效监督,需要患者有高度的自觉性。因此,基于人工智能深入医疗领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未来临床实践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喜好、医疗成本、效益等各方面来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患者个人实际状况与需求来实现更加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盆底肌锻炼依从性和效果。

4 小结

本研究利用范围综述的框架,对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健康教育模式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后女性盆底肌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基本被证实。今后的研究中,应制订规范统一的评价标准以确定最佳健康教育模式,并大力发展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健康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盆底产后康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