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2023-11-15唐冰雪柏晓玲姜会江雪牛雨田
唐冰雪,柏晓玲,姜会,江雪,牛雨田
(1.遵义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办公室,贵州 贵阳 550025;3.普定县人民医院 护理部;4.贵州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出院准备度(the 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RHD)是指医护人员判断患者离开医院、回归社会或家庭时进一步康复的能力[1]。目前,有普适性和特异性两类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出院准备情况,为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出院计划,从而改善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并发症发生率[2-3]。目前,国外针对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发展相对成熟,有多种评估工具和完备的出院准备流程,而国内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仍处于开发阶段,并且部分工具尚未得到验证。有研究[4]表明,出院准备度作为患者出院准备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早期地评估有利于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尽早地实施,以及社区资源合理地分配。因此,评估工作至关重要,而评估工具的应用可以规范并简化这一过程。故笔者以Arksey和O’ Malley[5]在2005年提出的范围综述报告为框架,总结国内外涉及的出院准备度工具,为今后医护人员开发本土化工具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的开发或(和)验证的原始文献。排除标准:非中、英文文献;翻译或引进的评估工具;综述、会议摘要;无法获取原文/全文。
1.2 资料来源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Sino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的开发或(和)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使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量表;英文检索词包括patient discharge、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discharge readiness、assess、tool、scale、questionnaire,人工检索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检索策略以PubMed为例:#1 “patient discharge” [Mesh];#2“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Title/Abstract]OR “discharge readiness”[Title/Abstract];#3 #1 OR #2;#4 assess*[Title/Abstract]OR tool* [Title/Abstract]OR scale*[Title/Abstract]OR questionnaire* [Title/Abstract];#5 #3 AND #4。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信息提取,分别独立完成,若遇到问题,与第3名研究者进行协商;由第一作者对最终文献进行分析,提取信息包括工具名称、国家、使用时机、维度/条目数、评分方式、评估内容、使用情况。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的结果 共检索获得19 181篇文献,英文文献17 846篇,中文文献1335篇,排除重复文献、阅读全文、追溯参考文献后,有31篇文献[4,6-35]符合纳入标准,研究内容关于工具开发的有5篇[6-7,11-12,26]、工具验证的有6篇[8-9,13,18,20,27]、工具开发及验证的有20篇[4,10,14-17,19,21-25,28-35],涉及25种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
2.2 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内容汇总 25种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中,从开发年份看,有5种[6-7,10-12]工具于1979-2000年研制,有5种[4,14-17]工具于2000-2010年研制,有15种[19,21-26,28-35]工具于2011-2021年研制;评分方式以Likert评分为主;从评估方式来看,有10种[4,16,21,23-24,29,31-34]工具由患者本人来评估,有8种[6,10-12,17,19,22,25]工具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估,有2种[14,28]工具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来评估,有5种[7,15,26,30,35]工具用来评估照顾者,见表1。
表1 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内容汇总
2.3 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基于健康评估工具选择标准的专家共识对25种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进行信效度分析;除了最早开发的ITARD没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KMC仅进行信度检验、PATH-S仅进行效度检验外,其余22种工具均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信效度良好。
3 讨论
3.1 大多数工具仅从单方面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情况,缺乏多维性 在纳入的25种工具中,有16个量表[6-7,10-12,14,16,19,21-26,30,35]仅从患者个人状态或疾病知识等单方面评估,忽视了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应对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仅被个别工具纳入或靠其他量表来评估。在我国2022年《关于规范大病患者病床周转率政策的建议》中,提出在保证患者安全出院的情况下,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率,缩短住院时长;这也说明了我国住院患者可能面临着“提前出院”“被出院”等困扰,而出院准备度就是衡量患者自身是否具有离开医院、回归社会的能力的一种评估工具。因此,在开发或引入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时,建议遵循Galvin提出的概念框架,结合我国国情开发出具有我国疾病特点、多维度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从而了解我国患者出院准备需求,探索国内患者的出院准备不足的来源,为患者制订合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此外,部分工具经其他国家翻译、验证,用来评估不同国家疾病人群出院返家的准备情况,但同一个量表应用于不同国家人群,信效度不同。在美国,Weiss等[4]开发的RHDS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9~0.87;在土耳其[43],经验证RHD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在我国,有Zhao及林佑桦翻译、修订的2种不同的版本,经验证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1和0.89[2]。因此,在不同国家的疾病人群应用重新验证量表的信效度可降低量表条目之间的异质性,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稳定地测量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3.2 国内尚缺乏客观他评和主观自评兼顾的出院准备度量表 评估工具因评估目的的不同,评估方式也不同。分为主观自评、客观他评和两者相结合3种。在25种工具中,有2种工具[14,28]是从主客观的角度评估患者的出院准备情况;有10种工具[4,16,21,23-24,29,31-34]采用主观自评的方式对患者自身、心理等状况的感知判断患者出院准备情况;有13种工具[6-7,10-12,15,17,19,22,25-26,30,35]采用客观他评的方式通过收集患者生理功能的数据,结合医护人员临床经验评估患者出院准备水平;Weiss等[17]通过医护和患者不同的角度去评估,发现他评测量出的出院准备度低的患者再入院风险是患者自评的6~9倍;左丹妮等[45]发现护士他评得分结果高于患者自评;提示了医护他评和患者自评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未来评估患者出院准备度时应同时收集患者客观资料和主观资料,从医护和患者共同视角下判断患者的出院准备情况。
4 小结
本研究根据范围综述框架检索,纳入了25种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发现国外开发的多数工具未在中国人群中应用,信效度尚不明确;其次,部分评估工具质量仍存在不足,使临床应用具有局限性。建议未来国内学者在中国人群中进一步验证、完善现有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工具的信效度,同时兼顾客观他评和主观自评的评估工具,关注护患一体化测量,减少护患双方的评估差异,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或引入合适的、多维度的特异性评估工具,早期准确识别出院准备不足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