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研究

2023-11-15赵翠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26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金部门

赵翠英

(北大荒集团总医院太湖疗养院,江苏 宜兴 214221)

线上申请审批系统、智能化统计系统以及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当前信息技术为我国事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开拓创新管理模式的充分表现,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指以智能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智能化的预算管理模式,当前在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有效改善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水平,因此有待进一步探讨我国事业单位优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策略[1]。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特点

首先,预算管理一体化具有广泛性的特征。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通过运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强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业务环节信息数据的掌握,包括近期部门开展项目数量、财政支出情况、财政收入情况等等;除此之外应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还能够了解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和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包括对人员的薪酬支出、设备管理维护的费用、设备采购经费支出等信息数据。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有效加强对于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控制,深化领导管理层对事业单位的全面管理[2]。

其次,预算管理一体化具有规范性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财政支出模式,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财政支出模式其审批机制更加严格,审批的流程也更加规范。例如,若某部门需要申请资金使用,需要向预算管理部门提交申请,说明资金使用的目的和途径,预算管理部门将本次资金支出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通过一系列审批流程后,方可进行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在使用期间预算管理部门不定期对申请部门展开调研,评估其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规范资金使用申请的审批流程,加强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管,有效规范了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管理的模式[3]。

最后,预算管理具有信息化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加强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和部门信息的掌握和了解,提高信息数据掌握的全面性和具体性。另一方面,资金使用的申请、审核、审批以及评估流程都是通过信息技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系统提高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型。

二、事业单位中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重要性

第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增强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先对各业务部门和业务单位进行预算,各部门再依据资金预算的情况开展业务活动或履行职能。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在于管理部门对于各个部门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评估时,无法保证评估信息的真实性。而预算管理一体化则是要求各个部门提前将开展项目活动的资金需求进行上报,依据各部门需求进行科学化的预算编制。

第二,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预算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环节信息数据的掌握,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各部门定期反映的财务信息数据,了解单位内部各环节的实际财政收支情况,针对部分部门出现财政超支的情况,预算管理部门应削减对其财政预算,同时分析其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途径,以此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实行项目绩效管理,对于绩效目标完成合格的项目预算管理部门应优先对其进行资金预算的安排,而针对绩效完成不合格的项目,预算管理部门应撤销对其资金的分配,以此提高企业内部项目完成的质量提升、效率提高以及成本控制,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项目活动。

第三,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控。在过去,事业单位内部由于预算管理对于单位内部各个项目资金预算审批的流程不规范,导致一些具有风险性的项目也能够得到资金预算的审批,而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分析项目开展是否符合单位当前发展情况以及外部的环境因素,导致项目在开展之后产生了负债的情况,最终不得不由单位承担风险。而预算管理一体化,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掌握单位内部的整体发展状况,对项目开展的资金需求进行严格审批和核算,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在项目开展实施的过程中,预算管理一体化加强对于项目的动态化监督,控制资金风险的发生,提高事业单位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资金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整体转型。财政资金作为我国事业单位运营和履行职能的基础,通过运用合理的预算管理方法和资金分配的手段,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分配的合理性。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框架的逐步完善,能够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结构,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能。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事业单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尽管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非常重视单位内部的财政收支情况,期望在控制成本、降低支出的同时,提升自己履行职能和开展项目的能力,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层预算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导致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难以进行。

一方面,部分领导管理人员认为预算管理这项任务只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不需要其他业务部门和项目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导致财务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开展工作,无法推动一体化体系的建立。

另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对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全面认识。在预算审批通过以后,管理人员便认为自身的任务已经完成,从而没有对审批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导致后期对项目进行考评时缺乏必要的依据。

(二)预算指标设计不合理

首先,预算管理部门在对预算申请项目进行评估和审批的过程中,没有强制要求申请项目列出具体的支出细目,导致预算管理部门无法掌握该项目具体的实施途径和支出范围,增加预算支出的风险。

其次,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指标设计过于复杂。其在对项目进行审批时流程较多,且预算指标较多,例如在预算批复和预算调整环节设置重复的必填指标,导致项目的预算申请过程过于麻烦,这与预算管理一体化提高审批效率的初衷相违背,极大制约了项目的开展。

最后,部分应当删除的预算指标仍然存在。项目在进行预算审批时,由于选填了无用或禁填的选项,但预算管理部门并未对不可选项目进行标注,导致项目的审批在支付环节被拒绝,导致审批始终无法通过,使得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矛盾激化[4]。

(三)系统操作存在限制

相较于传统的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由于其整合了从项目申请到资金支付等所有预算管理的环节,导致管理系统的内容十分庞杂,与此同时由于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管理范围涵盖了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和项目,因此增加了其系统的运行负担。部分事业单位由于沿用传统的信息操作系统,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容、预算审批流程进行整合,导致管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异常。加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操作系统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失误,因此影响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的推进。

例如,部分操作系统没有后撤的选项,导致项目申请时一旦填写错误需要重新刷新网页进行重新填写,严重制约了预算审批的效率。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检索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再例如,已经录入信息的项目无法通过检索功能进行搜索,仍然需要通过人工检索的方式才能调查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制约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四)预算编制与发展战略脱节

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对较长时间段内资金预算的计划和方案,能够有效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计划性和规范性。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导致其脱离了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目标。例如,事业单位在进行季度预算编制时,只会考虑下一季度资金预算计划,而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考虑,片面地制定一个笼统的预算方案,没有对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的预算计划进行具体细分。

(五)功能开发利用不全面

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初期,其初衷便是要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管理系统智能化的预算管理体系,但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和体系,其功能并不完善有待进一步开发。比如,各个部门内部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基本资料,管理系统没有将人员信息过渡到下一年度的功能,导致每一年度初期需要对单位内部所有人力资源的信息进行整体的统计,极大加重了预算管理部门的负担。

除此之外,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当前预算审批、项目绩效评估以及预算公示等系统并未实现一体化的统一编排,导致管理人员需要对多个系统进行管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输的衔接,容易引起信息与实际情况无法对应。

四、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增强领导层业财一体化意识

事业单位领导管理层的一体化意识是影响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领导层对该预算管理模式的认识至关重要。

首先,领导管理层应深入了解当前时代下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内涵和特点,基于其内容分析预算管理一体化对于事业单位发展重要性,在思想上认同和接纳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

其次,领导层应加强单位内部的文化建设。事业单位领导层要定期对单位内部各个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进行强调,强调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单位内部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预算管理人员加强管理、积极落实的责任心,同时提高业务部门配合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层应引导单位构建相应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体系的相关内容,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做出规范。

(二)提高预算指标设计合理性

首先,在设计预算指标时,预算管理部门应将指标进行细化,要求业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申请时必须明确交代预算的用途、目标和范围,满足要求后方能通过审批。其次,针对部分审批环节中重复的预算指标,预算管理部门应酌情简化重复的预算指标,提高业务部门预算审批的效率,保证预算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对于部门不必要填写的指标以及不明确的指标,预算管理部门应对该指标进行详细说明,要说明该指标是否需要填写以及填写的要求,提高预算审批流程的规范性。

(三)合理拓宽系统操作局限

一方面,针对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滞后的问题,应摒弃传统的操作系统,委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公司对事业单位的操作系统进行完善,保证信息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普及过程中,为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所有部门对信息系统的操作,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应用系统,保证系统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委托专业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进行引导,在操作系统发生故障时,专业人员能够及时进行检修并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

(四)依照部门职能合理编制预算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纠正传统的预算编制模式。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立足于单位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不能够将目光局限于短期的利益之上,将编制预算的目光放远、范围放宽。除此之外,在进行编制预算时,要落实成本控制的理念,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保证事业单位能够以有限的资金,履行最有效的职能,提高事业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积极完善系统相关功能模块

首先,完善系统相关功能模块需要强化对预算审批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流程的监管,完善监督管理系统,一方面保证预算管理审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保证预算落实的有效性。其次,建立自动报表公示系统。对系统录入单位内部各项目开展的绩效考评情况、资产管理情况、预算分配情况进行系统录入后,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并在单位主页进行公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一体化作为当前事业单位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性和编制预算规范性的有效措施,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通过优化系统、完善功能、强化意识等有效手段,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能力,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资金部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