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信息化时代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2023-11-15梁霏
梁霏
(南京市职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会计核算工作对于推动事业单位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单位更应该发挥自身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单位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信誉度。基于此,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其与会计核算充分融合有利于革新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还有利于单位及时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实况。依据2021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不断完善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规范和细化工作流程,合理配置内部各项资源,确保财务资金高效使用,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现象。
一、信息化时代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一,提高财务数据处理效率。将信息技术与会计核算有效融合,有利于解决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保障改革后的会计核算满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基于此,单位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完善会计核算系统,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核算失误,按照不同的工作分门别类管理。诸如,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专门计量、数据比对等。同时,运用会计核算系统,便于及时记录各项工作数据变动情况以及对经济活动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有效,为后期财务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此外,在优化会计核算体系时要充分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优化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
其二,有助于实现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目标。事业单位不同于社会其他企业,其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承担着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因此,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相较而言比较复杂。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不仅要考虑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益,还要注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不必要的资金,促进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财政资金。
其三,有助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在会计核算中融入信息技术,便于财务人员及时了解内部各项经济活动,避免浪费过多的人力资源处理基础的核算工作问题。同时,将会计核算工作与单位管理内容相融合,促进内部管理水平提高,保障单位管理的稳定性、科学性。
二、信息时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发展的现状
(一)缺乏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的重视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缺乏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会计核算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性、实践性要求较强,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长此以往,会计核算人员处理工作的思维模式过于保守,早已习惯按照固有模式展开各项财务工作,不愿尝试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失误。在该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推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落实,出现该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从管理层入手。大多数事业单位基本已经普及了会计电算化,但是与真正的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核算信息化是实现财务信息处理的智能化、高效化、便捷性。但是很多单位领导层片面地认为会计核算信息化等同于会计电算化,都只是具备记账、算账、报账的基础功能,未能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忽略信息化的集成性和先进性,无法了解信息化如何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促进核算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从基层员工入手。对于基层操作人员而言,会计核算信息化相较于会计电算化,无非是操作更加便捷,减少很多复杂的手工操作,有效降低工作压力。但却未能认识到信息化的丰富功能,以及其对会计核算的有效控制,正是由于单位上下都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信息化进程建设较慢,严重影响会计核算信息化价值的有效发挥。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
其一,在会计核算中引入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不仅是核算方法的改变,还有控制方法等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事业单位并未根据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而去调整内部控制,相当于内部控制还在沿用传统的规章制度控制会计核算,这对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内部控制需第一时间根据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核算重新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责,规定操作流程。但是单位内部控制更新的不及时,使得会计核算信息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出现很多违规操作,处理流程不规范,一旦出现问题,由于尚未明确职责,从而出现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对单位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有不利的影响[1]。
其二,传统的会计核算一般在审核以及复核相关内容时,需要相关负责人签名或者盖章授权,但是这种纸质的签名和盖章很容易被盗用,含有的潜在风险较大。但是运用信息技术以后,会计核算工作实现无纸化办公,针对一些会计数据的审核或复核都是采用口令的方式,但是该种方式亦面临着新的风险,一旦授权人在输入口令时被别人看见,容易被盗取。除此之外,虽然会计核算信息化取代了无纸化办公,但是手工记账,核算人员很容易发现其中的修改痕迹,而信息化办公,一旦被更改,则很难发现痕迹。因此,要加强内部控制,避免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尚未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
虽然很多单位已经引进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具体操作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导致会计核算流程缺乏规范化,无法对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展开全面监督,很容易出现一些违法违纪现象。部分单位虽然制定了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但是事业单位同时扮演了执行者与监督者的工作,导致内部监督机制无法真实有效地发挥其效用。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是服务于社会的机构,因此,单位要想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要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做到真正的信息披露,无法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从而致使出现一些违规现象,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公信力[2]。
(四)尚未构建风险防范机制,面临会计改革风险
在事业单位加快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会计核算工作的转型。目前,大多数单位已经引入专门的信息化系统,并且已经革新会计核算方式,更多都是采用线上的方式展开会计核算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系统运行失误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会计核算需要在互联网中获取相应信息,如果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性不强,很容易出现信息系统风险。如果出现病毒攻击,则会导致会计核算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并且所有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处于互联网中,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重要资料的被窃取。同时,由于会计核算工作都是在线上处理,一旦线上出现某项数据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中所有的数据。总之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单位尚未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而导致风险产生。
三、优化信息时代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全员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改革单位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的思想认识,是实现会计核算改革的前提条件,只有革新全员思想认识,才能保障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用,使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改革目标相一致,促进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有效落实。因此,事业单位急需改变全员的思想认知,为其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自身思想价值观念,勇敢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全员正确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会计核算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一,加强管理层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领导班子要主动参与到会计核算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主动学习信息化相关知识,熟悉相关操作技能,上行下效,为会计核算信息化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
其二,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利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为职工普及会计电算化与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区别,使其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3]。可在单位公众号、微信群、自媒体软件上定期宣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可在线下邀请专业人士来单位为全体职工开启专题讲座,或者定期组织各部门汇报会计核算信息化的进展,通过讨论不断加深职工对信息化优势的认识。
其三,积极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学习活动,将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印成册,下发到财务部门,便于财务人员随时随刻地查阅资料,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翻阅资料解惑。
其四,事业单位可积极引进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由该人才定期为职工普及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同时,专业信息技术人员能起到更新升级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作用,便于根据内部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功能,紧跟时代发展脚步。
(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快会计核算的转型
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信息化体系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影响会计核算准确性的因素。同时,还能起到约束财务人员工作行为的目的,避免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现象。
其一,事业单位要依据当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变化,调整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以及控制内容,依据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内控体系中与实际会计核算不相符的内容或制度,确保内控体系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例如,应根据改革后的会计核算方法,完善风险防控措施。将不同岗位权责细分化,同时,还需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上凸显每个岗位的责任要求,以及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确保内部控制有效监督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具体落实。
其二,授权人要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根据不同级别的员工给予相应的授权,一旦口令被窃取,要追责授权人和盗密者的责任。授权人在输入口令时,应注意周边环境是否安全,确保不会有人偷窥。事业单位还可采用双重授权制度,不仅需要输入指令,还要授权人的指纹才能生效[4]。
(三)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提高会计核算效果
其一,健全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利用该机制重点对核算中心以及预算单位展开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工作,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效用。在监督过程中,不仅要核查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工作能力、专业素养、账务处理、会计信息是否失真以及专项业务审核等方面展开监督审核工作[5],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追责,并限其定期整改。会计核算中心要积极地将内部资金使用状况以及预算执行等情况及时地汇报给财务部门,确保会计核算过程的透明化,促进会计核算效果的提高。
其二,事业单位要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机构展开监督工作。利用外部监督机构,有利于避免事业单位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的情况。
其三,事业单位要加大财务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有利于防范内部违规现象的出现,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事业单位的职能。尤其是当下国家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日渐加大,事业单位要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将预算、三公经费、决算等信息公开透明化。
(四)制定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会计核算改革风险
事业单位加快信息化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单位要构建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综合分析容易出现风险的重点环节,对一些关键点加强监督,一旦出现异常便可触发预警机制,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各类风险。
单位要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增加防火墙等方式,避免在互联网环境中被不法分子窃取重要信息,做好重要文件的加密工作,有效降低窃取风险[6]。同时,还需做好信息备份工作,防止信息的被篡改,单位要设置专人对数据库以及相关资料进行监管,保障互联网环境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安全性。此外,事业单位还可聘用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信息系统做好升级维护工作。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长久稳健性发展,事业单位在购买相关硬件时,建议购买最先进的设备,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保障信息化建设无论进入哪个阶段,硬件设备都能支撑软件系统的运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信息化时代,只有不断创新会计核算体系,才能保障单位紧跟时代发展脚步,满足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基于此,单位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进程,助力会计核算转型。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层以及基层职工对会计核算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依据内部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为会计核算转型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用于全过程监督会计核算的实施效果,保障核算体系有效落实。还需为会计核算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注重对风险关键点进行防控,有效降低会计核算改革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