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健美操运动技能中的价值研究
——以广东省高校为例
2023-11-14向春玉
向春玉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东珠海 519090)
1 问题的提出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改革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教育课程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专门技能、拔尖的创新型人才”。教育课程改革的强大驱动力是社会需求,务必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方针[2]。健美操是我国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鉴定项目之一,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正逐步迈向体育职业标准化教育的轨道,人才结构的培养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3]。适合居家运动的健美操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健身行业对健美操教练的迫切需求,促使我们必须在提升学生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指导、创编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奠定基础。
当前,健美操教学尚未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相脱节,学生感觉“学无所用”,学习兴趣和内驱力缺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全班集中式的“讲解—示范—练习—纠错—再练习”的教学模式[4],教师的一味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过分依赖,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分析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高校健美操课程需要打破原有的教育壁垒,探索符合健美操课程特点并行之有效的教法与学法,才能高效地培养出适应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理论、自主与协作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最早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较流行的一种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5]。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任务为主线,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协助者和评价者[6]。香港教育署曾明确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应包含五个特征:任务要有一个适当的情境;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活动要对作品的完成起导向作用;任务要考虑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能掌握知识和技能[7]。从任务驱动法的内涵来看,该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健美操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索任务驱动法与学生健美操运动技能形成的契合点,根据健美操教练、指导员等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情景化任务。采用教学实验法,对比分析任务驱动法与常规教学法在健美操课程中的应用情况,验证任务驱动法更能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假设。同时,希望通过研究可以改善健美操教学的授课方式和优化教学内容[8],进一步丰富健美操课程的教学方法,并能将任务驱动法推广和应用到其他技术技能类体育课程。
2 实验规划
2.1 实验对象与分组
以任务驱动法在健美操运动技能形成中的效果为研究对象,实验对象选取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大一学生共计55人,根据前测数据划分为实验组28人和对照组27人,保证组间差异不显著。剔除缺课超过3 次、未完成测试和问卷无效的学生5 人,故实验后对比分析时实验组为27人,对照组为23人,共计50人。
2.2 实验时间与地点
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健美操实训室进行为期15周,2学时/周,50 min/学时,共30学时的健美操教学实验。
2.3 实验教学设计
2.3.1 条件控制
为防止教学实验中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严格控制实验因素[9],采用单盲法,即学生不知道实验组别的划分,避免产生“霍桑效应”。同时,两组除了在教学方法等教学设计方案上有区别外,其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试内容、评分标准及授课教师等因素均相同。
2.3.2 教学内容
以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著的《健美操》为主要参考教材,前3 周完成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后开始教学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教学内容相同,即:健美操成套规定动作(2016广东省学生健美操规定动作二级)、健美操教与学、健美操编排。
2.3.3 教学组织形式
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协作式学习,将其分为4 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学生先自主选择,再由教师根据健美操基本动作的学习情况、身体素质等前测数据,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调整。前期小组长人选由教师指定,后期根据任务需求和学生意愿轮流担任组长。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如讲解示范、练习等,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小组。
2.3.4 教学流程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流程,如图1。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流程,如图2。
图1 常规教学法的教学流程
2.4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2.4.1 评价指标与测评方法
2.4.1.1 课堂运动状态
每名学生都配一个专用的心率传感器,采集每次课学生的课前相对安静心率、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消耗热量等身体活动数据,比较两组学生课堂运动状态,计算运动心率负荷指数来评价学生的运动强度。即:运动心率负荷指数=平均心率÷课前相对安静心率,小强度为1.2~1.4,中强度为1.4~1.6,较大强度为1.6~1.8,最大强度为1.8~2.0。
2.4.1.2 体质健康水平
教学实验开始前,授课教师运用专用秒表和皮尺测量学生的肺活量、50 m、800/1000 m、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计算出体质测试的综合成绩。
2.4.1.3 健美操专项能力
运用双盲法进行考试评分,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实验者与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10]。学期末,由1 名国职考评专家、2 名俱乐部高级健身教练和2 名健美操教师(任课教师除外)对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教学指导能力、创编能力、表现力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考健美操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和健美操竞赛规则,评价详情见表1。健美操基础理论知识的评价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由授课教师根据教材设计考试内容。
2.4.1.4 学习健美操的主体感受
本研究参考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结合健美操教学实验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了《健美操教学中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调查表》,共26个题项,分为学习态度(10题)、教学满意度(6题)、自信心(10题)3个分量表,采用四级自我评价得分法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总分。经专家检验,具有较好的内容与结构效度;经重测法检验信度,得出相关系数r=0.826,P<0.0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可用于本研究中。
教学实验开始前、结束后均以微信问卷星形式发布问卷,在授课教师现场监督下进行填写和提交,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2.4.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 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等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同质性检验
在正式开始实验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其组合的教学。3周即6学时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班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同质性检验,发现两组学生的课堂运动状态、体质健康水平、健美操基本动作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整体水平相当,保证了实验的可靠性。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健美操教学时,运动心率负荷指数均值在1.4~1.6,课堂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对于体育生来说,该强度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机体的潜能,很难达到健美操教学目标。
表2 实验前实验组(28人)与对照组(27人)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2 任务驱动法对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
3.2.1 课堂运动状态检测结果与分析
当学生掌握健美操基本动作及其组合后正式开始干预实验。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课堂运动状态各项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都显示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常规教学法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课堂运动状态。由表3可知,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课堂运动状态各项指标的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值均为0.000,小于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能明显提升学生的课堂运动状态。
表3 实验前、后实验组(27人)课堂运动状态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3.2.2 健美操专项能力检测结果与分析
经过15 周的教学实验,学期末,采用双盲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见表1)是基于健美操教练、健美操社会指导员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教学内容来设置的,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对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自学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创编能力、表现力、健美操理论水平进行了评价。
由表4可知,运用任务驱动的实验组考核成绩均高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运动技术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44;自学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创编能力、表现力以及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更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在完成各项实际工作任务时,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实践、角色扮演、质疑反思等互动活动更贴近健美操教练等职业岗位的工作情景,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性掌握健美操的特殊教学方法、创编原则与方法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健美操特有的教学指导技巧、与“学员”的沟通交流技巧等专项技能。
表4 学期末实验组(27人)与对照组(23人)健美操专项能力考核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2.3 学习健美操的主本感受
3.2.3.1 学习态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表5 可知,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态度有所提升,但P=0.057>0.05,说明常规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健美操学习态度的作用不明显;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态度。表6显示,在学习态度方面,实验后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增长幅度大,均值分别为35.07 和30.39,P<0.01,说明两组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任务驱动法比常规教学法更能对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
表6 健美操学习态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15 周教学实验,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还是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在健美操学习态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实验组产生了更加突出的效果。调查分析可知,对照组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主要是由健美操项目特点引起的。而实验组则是由于实施任务驱动法之后,健美操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引起的,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有利于学习目标具体化、明确化,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有所用”,激发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方法手段与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前,教师设计、发布自学任务,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技术,掌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中教学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中,教师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导向,组织、引导、促进、协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既定任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发布拓展任务,如要求学生到校健美操社团担任教练助理或教练等职务,完成实操性任务,为实现“零距离上岗位”奠定基础。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教师从“满堂灌”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与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任务驱动法引起的诸多变化促使学生健美操学习态度产生了更加积极的影响。
3.2.3.2 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7 显示,实验前、后,采用常规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P=0.892>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运用常规教学法进行健美操教学对满意度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明显。实验组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均值分别为17.48 和22.04,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对于改变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表7 健美操教学满意度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经过15周的教学实验后,由表8可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均值高于对照组,且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与常规教学法相比,学生更喜欢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健美操教学的满意度。究其原因,一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健美操教学时,大部分时间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完成既定任务,能深刻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二是,小组成员在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中扮演不同角色,如教练员、学员、裁判员等,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充分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三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更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健美操教学也更加满意。
表8 健美操教学满意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3.2.3.3 自信心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9 显示,经配对样本T 检验可知,15 周教学实验之后,实验组学生自信心的综合平均成绩比实验前的综合均值提升明显,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健美操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健美操的自信心。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对自信心各项指标综合均值也有所提升,P=0.011<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健美操是一项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强烈的节奏性,使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11],因此,健美操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表现地落落大方,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表9 健美操学习自信心的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由表10可知,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自信心测试指标综合评价无显著性差异,但通过分别采用常规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健美操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自信心的综合评分的均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8.15 和24.87,且P=0.007<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自信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任务驱动法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实验组在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健美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辅助者,关注点在于如何更好地引导、促进、鼓励学生去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频繁的沟通交流,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掌握任务背后深层次的知识、技能,逐步建立信心;学生通过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他人的鼓励与肯定能促进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进而增强自信心。
表10 健美操学习自信心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经过15 周分班对照教学实验,从实验前后所测数据分析可知,不论是采用任务驱动法还是常规教学法,实验后学生的课堂运动状态、健美操专项能力、学习态度和自信心与实验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学生在各方面提高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相对于常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任务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学生依托学习小组进行协作式讨论、练习、质疑反思等,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提供了更广阔的师生、生生互动和自我表达的空间,营造出了一个“松紧适度”的实践氛围。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健美操运动技术、教学指导能力、创编能力,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等隐性能力。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于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和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体育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推广运用到其他课程和学科领域。
4.2 建议
在设定任务情景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任务的梯度性、可操作性、真实性。既要照顾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学生,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又要避免能力较高的学生出现“吃不饱”现象,为其提供附加高难度的任务。
小组学习是实施任务驱动法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开放式课堂的尺度,在给予学生一定自主权的同时,教师不能失去主导作用,要多采用引导式、鼓励式教学,加强师生间交流与沟通。
健美操教学评价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外学习情况、进步幅度等,建议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课内外学习情况的监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