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3-11-14刘金芳

考试与招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选科课程体系职业

□赵 洁 刘金芳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实施意见》立足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对考试招生制度做了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在此政策指引下,各地陆续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学生对选科、选考、选课、升学等的指导需求随之增大。因而,增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积极应对新高考需要努力的目标,也是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孔子最早提出且践行了“因材施教”原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独特性,并依据其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即当代的“个性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在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学生进行理性选择建立长远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

2.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具有育人功能

生涯规划指导有助于强化学生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新高考改革考试科目和志愿填报方式,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考试选择权、学科选择权和课程选择权,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生涯规划意识。在对山东省一所省重点高中和县普通中学所做的问卷调查中,76%的学生选科是自己做的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学生在选科过程中的“自主性”增强。

二、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本文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实施的山东省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别对山东省某所省重点高中(简称M中)和山东省某县城一所普通高中(简称S中)的高中学生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1600份问卷,其中M中发放800份,回收792份,S中发放800份,回收790份,总共回收1582份,问卷有效率为94%。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将当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情况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高中生涯规划调查情况及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高中生在“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方面总体上比较明确,这有利于他们对自身有一个准确、合理的定位,也有利于学校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但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仍然难以满足新高考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坚持分数优先,削弱了生涯规划教育效果

一些省市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体验活动或相关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但执行落实情况流于形式,未达到理想效果。学生的选科和未来大学专业选择等基本由学生和家长决定,最主要的是受到家长对孩子就业与发展倾向的思考影响,所考虑的大多是录取比例、家长能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提供的资源,职业薪资水平以及发展前景,潜移默化或者明确引导子女进行选择,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制。而且大部分学生在选科时坚持分数优先,存在明显的趋易避难的“功利化”选科倾向,这使得生涯规划教育效果不明显。

选科实质上是生涯规划的梳理过程,需要把将来填报的专业和想从事的职业结合在一起。在选择决策中,选择一个比较好的组合,取得较高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同生涯规划相结合,选择既能匹配自己的爱好、特长,促进潜能发展,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方向,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2.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备

在课堂学习中,学科教学没有将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没有充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体系,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科渗透课程体系没有建立。另外,生涯规划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也不够科学。由于学校本身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已经很重,在没有专职生涯教育教师的高中开发生涯规划教育的教材势必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在高考指挥棒下,大部分教师为教学备课、班级管理或个人自身发展等所束缚,缺乏时间也难以独立承担一门新课程的开发和教授,并且课程内容及意义也不好把握。教师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不够,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自编教材有形式主义倾向。

3.缺乏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多数教师从事生涯规划工作都是仓促上阵,部分教师虽经历了职业生涯指导培训,但短暂的讲座式培训无法培养教师的生涯教育专业能力,导致其对学生的指导有限。实际上,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体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欠缺,实践经验不足,将影响生涯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4.缺乏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

普通高中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同于职业指导,在升学压力等因素影响下,注重对学生选科能力与专业选择能力的指导,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过于形式化,存在走过场、不够体系化等问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学科选择能力与职业规划能力,而是在“对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有宽广而深远的透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使之能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主动、智慧、持久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与终身发展。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路径

1.扭转功利化倾向,强化立德树人导向

要保持改革初心,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坚持高考综合改革目标导向,把“立德树人”融入到高考改革各环节。生涯规划教育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来设计,克服功利化倾向,摒弃传统狭隘的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指导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切忌急于求成。

2.完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

高中、高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探索,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网络平台、生涯体验等多种方式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由政府集中优质资源开发全省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完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打造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由不同类型的教育部门做课程研发,政府按有关程序采购后免费提供给学校使用,这样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质量,避免各校由于课程开发、师资水平差异较大而导致的生涯规划课程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

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体验课程。让学生到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切身体验这个工作岗位的生活,以检验自己对这项职业的热情,及时获得切身的感悟和体验,评估自我能力与职业的匹配度,并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3.加强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平台,鼓励教师选修平台上与生涯规划有关培训课程,利用暑假师德培训时间聘请生涯规划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为所有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从而切实提高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素养,逐步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指导队伍。

4.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教育管理机制

要设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与指导机构,聘请有关专家制订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纲要和发展规划,统筹协调社会资源,科学高效地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加大对有关部门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完善定期检查制度,通过回访师生家长、实地调研、抽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在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成果和问题,建立总结、评价、反馈等长效机制,并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内容。

高中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团队,建立信息化咨询平台,加大对生涯规划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切实落实国家有关要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应建立与高校的长效合作对话机制,了解高校不同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并借助高校的资源开展先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高校要主动走进中学,积极参与生涯规划教育,让专家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向中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学科发展动态,让中学生了解大学专业,结合个人兴趣,明晰生涯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选科课程体系职业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职业写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爱的职业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