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2023-11-14梁广波张敏健李钟华余峻霖陈敏茹杨彬彬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9期
关键词:缝线肱骨肩关节

梁广波 张敏健 李钟华 余峻霖 陈敏茹 杨彬彬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 佛山 528211)

肱骨大结节骨折发病率约占肱骨近端骨折的20%,常由于肩关节脱位或瞬间高能量外力所致,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中10%~30%合并有肱骨大结节骨折[1]。Mutch 分型从受伤机制及大结节的骨折形态出发,把肱骨大结节骨折分为:Ⅰ型撕脱型、Ⅱ型劈裂型、Ⅲ型压缩型,其中MutchⅠ型撕脱骨折占39%[2]。Beks RB 等通过荟萃分析显示,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5 mm 者,手术治疗效果更佳[3]。临床上常用肱骨近端钢板进行手术固定[4]。钟名金等研究显示,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能通过内、外排锚钉将缝线交错成“网状”,将肱骨大结节骨块复位和固定,也能起到良好的疗效[5]。本研究选取医院收治的Mutch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比较肱骨近端钢板与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治疗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60例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1 例,女19 例;左肩18 例,右肩12 例;平均年龄(59.70±15.61)岁。治疗组男12 例,女18 例;左肩16 例,右肩14 例;平均年龄(63.82±13.81)岁。两组在性别、患侧和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获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KKNL-2021-20 号)。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18 周岁以上;经X光和CT 检查确诊为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5 mm,患者同意手术治疗方案;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患者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衰竭;术前麻醉ASA 分级Ⅳ级;患者受伤前有患肩关节疾病,影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患者受伤后合并肩关节盂损伤,影响关节稳定性;有精神障碍,需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听说读写能力障碍。(3)剔除标准:术中诊断与术前诊断不一致而需临时更改手术方式;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影响正常康复进展;中途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要求退出本研究。

1.3 治疗方式 治疗组予行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手术治疗。术中于患肩正外侧肩峰下行纵型切口,经三角肌入路,纵向分离暴露肱骨大结节,于肱骨头关节面边缘置入内排带线锚钉,锚钉尾部带有2 根缝线,使缝线穿过冈上肌和冈下肌,用外排锚钉将线尾交叉固定于肱骨大结节骨碎片的下方,形成缝线桥,固定肩袖韧带和肱骨大结节骨折块。对照组予行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于患肩前外侧行弧形切口,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从肌间隙分离暴露肱骨大结节,直视下复位肱骨大结节骨折,于肱骨外侧放置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拧入螺钉固定,并用缝线穿过肩袖,收紧固定于钢板上。两组患者的手术均由科主任(高年资主任医师)主刀。对于入组患者的治疗和用药均根据中国卫生部颁布的《肱骨上端骨折临床路径》进行,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后行抗感染、消肿止痛和康复治疗等处理。术后康复均由同一位高年资康复治疗师进行指导,术后4 周内用软枕行肩关节外展外旋位固定,逐渐行肩关节被动外展、前屈、背伸、外旋等活动,术后6 周开始逐渐行肩关节主动活动锻炼。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一般住院资料(年龄、性别、患侧、术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Constant-Murley 评分。记录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VAS 评分:在纸上面画一条10 cm 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总分100 分,其中疼痛15 分、日常生活能力20 分、关节活动度40 分、肌力25 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与者完成情况 治疗组有1 例患者因术中发现合并肩胛下肌撕裂,需行修补手术治疗,剔除组外。治疗组有另1 例患者因术后5 个月出现脑血管意外,剔除组外。余治疗组28 例患者和对照组30 例均完成观察指标的收集,并得到术后6 个月内的有效随访。

2.2 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上,对照组均高于治疗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

2.3 VAS 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VAS 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主效应显著,F=1 970.215,P<0.001,提示任意两个时间点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的VAS 评分均低于术前VAS 评分(P<0.001),术后6 个月的VAS 评分低于术后3 个月VAS 评分(P<0.001)。见表3。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

?

2.4 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9);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主效应显著,F=3 250.207,P<0.001,提示任意两个时间点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VAS 评分(P<0.05),术后6 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 个月(P<0.001)。见表4。

表4 两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

2.5 术后并发症 两组均获得术后6 个月的有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其中对照组有2 例患者因钢板放置位置偏高,术后出现肩峰撞击症状。对照组有5 例患者术后出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治疗组有1 例患者术后出现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经康复理疗后症状均可得到缓解。

3 讨论

肱骨大结节是肱骨上端外侧的骨性隆起,为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肌腱的附着。由于冈上肌、冈下肌的牵拉作用,肱骨大结节的骨折块容易向后上方移位,难以解剖复位。Bono CM 等研究显示,肱骨大结节向上移位1.0 cm,肩关节外展时所需的力将增加27%,且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容易引起骨折不愈合、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6]。Park TS 等研究表明,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超过5 mm 的中青年,通过手术固定可获得良好疗效[7]。Rouleau DM 等对肱骨大结节移位骨折大于3 mm、5 mm、6 mm 和10 mm 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移位大于5 mm 患者的手术疗效更佳[8]。提示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5 mm 是一个重要的手术标志。本研究的对象均是肱骨大结节骨折移位大于5 mm 者,具有手术指征。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属于撕脱型骨折,骨折线水平,骨折块小,有时甚至为粉碎性骨折,因此较难使用克氏针、空心钉进行固定,对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还容易导致内固定失败[9]。董晤讯等研究显示,使用肱骨近端钢板固定,能复位和下压肱骨大结节骨折块,促进骨折愈合;同时能用缝线穿过肩袖,收紧固定于钢板上,减轻肩袖对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牵拉作用,减少骨折移位的概率[10]。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VAS 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提示疗效良好。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日益增高,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White EA 等认为,采用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手术切口较长,出血量较多,若放置钢板的位置偏高,容易出现撞击肩峰等情况[11]。因此,有学者选择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进行固定,它既能降低冈上肌、冈下肌肌腱的张力,覆盖固定肩袖的足印区,促进损伤肩袖的修复,又能加压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12]。而且使用PEEK 材料的锚钉,X 线下不显影,不需二次手术拆除内固定,能减少创伤和节省费用。刘刚等使用双排缝合锚钉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能有效地恢复大结节骨折的移位并缓解患者疼痛,有利于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13]。钟名金等研究显示,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5]。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肱骨大结节一般会出现明显的移位,见图1。经过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后,肱骨大结节能得到良好的复位,且于肱骨大结节内上方可见内排锚钉的置钉孔,外下方可见外排挤压钉的置钉孔,见图2。由于内外排锚钉均是聚醚醚酮PEEK 材料,X光下不显影,不需二次手术拆除,因此比钢板内固定有优势[14]。

图1 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

图2 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28 例患者采用双排锚钉缝线桥固手术治疗,术后VAS 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改善,且术后6 个月的疗效更为显著,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更少。提示双排锚钉缝线桥固技术与肱骨钢板内固定技术相比,创伤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性价比更高。两组患者术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 个月和术后6 个月的评分有显著差异,治疗组评分更佳。提示双排锚钉缝线桥固术治疗肱骨大结节Mutch Ⅰ型骨折的疗效更佳。且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治疗组出现肩峰撞击、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生率更低。

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肩关节镜和经三角肌微创切口各有优点。肩关节镜治疗具有手术创伤更小、软组织影响更小等特点,同时肩关节镜可以对肩关节进行全面探查,处理其他合并损伤,如Bankart 损伤、SLAP 损伤等;也可以行肩峰成形,防止术后出现肩峰撞击综合征。但肩关节镜手术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过长,有冲洗液外渗引起组织水肿、气道梗阻的风险,会增加麻醉风险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15]。肩关节镜手术学习曲线较高,需要的专业手术器械较多,普及难度大。经三角肌微创切口与肩关节镜相比较,创伤较大,有损伤三角肌和腋神经的风险,但三角肌微创切口能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时间较短,学习曲线短[16],因此便于推广应用。本研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三角肌微创切口,切口长度为(5.00±0.27)cm,出血量为(22.86±21.23)ml,创伤较小,术后肩峰撞击、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微创技术。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术后随访时间较短,后续仍需延长随访时间、增加样本量和通过多中心的研究来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和肱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比之下,微创切口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更佳、不需二次手术拆内固定等优点。且学习曲线短,不需特殊手术器械和工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缝线肱骨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缝线抗议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肩关节生物力学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