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点绿成金”的“人才钥匙”
2023-11-14张翼翔
〉〉〉〉〉张翼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深入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加速推进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以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不断夯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建设的人才支撑。在实践中,我们深刻领悟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必须用好人才这把“金钥匙”。
以人才驱动绿色产业发展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就要用好人才这个重要创新要素、关键变量,做大做强生态优势产业,着力在绿色产业的细分领域上实现创新突破,推动现有企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主动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精准链接科技人才资源,常态化举办“才聚武夷”人才峰会、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以及与茶、竹产业发展有关的高峰论坛等,以地方产业链对接高校学科链、以地方创新链对接高校人才链,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人才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效匹配,进一步加大对竹纤维、高端水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要积极发挥人才平台载体吸引科创项目、聚集高端人才的“强磁场”作用,搭建白羽肉鸡、氟新材料创新、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白茶科技等产业研究院,合力攻关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难题,助力产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借助中央博士服务团、省派科技服务团的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对接合作点,有效推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落地,打造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形成“引进一个人才、组建一个团队、促成一个产业”的裂变效应。
以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的突破口。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培育和导入更多人才资源,全方位多渠道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居住在城市的人才引向乡村,为乡村带来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经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结合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提炼出“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工作基础”的思路,以及选派科技特派员、挂职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流通助理下乡的工作机制。要持续深化拓展“南平机制”,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南平市的科技特派员策源地优势,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流通助理,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力量。要注重搭建在外人才回报家乡的桥梁,建立完善在外乡贤人才库、南平籍大学生信息库等,制定鼓励人才回乡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从源头上为乡村振兴提供长效人才支撑。近年来,南平市聚焦乡村振兴需求,连续六年开展“人才·南平校园行”专场招聘会,创新基层党群工作者选拔机制,打造了既熟悉本土环境又具备带动能力的本土人才队伍。
以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平市作为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注重发挥好人才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开展系统研究和创新传播,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赋予了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要搭建文化领域人才交流平台,高规格常态化举办“考亭论坛”等活动,积极开展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更好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要发挥人才项目的牵引作用,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类高层次人才和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评选活动,凝聚一批老中青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并将其聘请为文化传播员,更好发出南平文化的“好声音”。要着力打造一批文化品牌,支持“大话熹游·卡通朱子”等“文化IP品牌建设”,打造《大儒朱熹》等精品剧目,以人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23 年9 月23 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建本匠人黄行忠(左一)在2023 闽台匠人匠心交流活动现场展示建本雕版。图:林善传/新华社
以人才增固民生事业底板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人才工作融入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更好增进民生福祉。要强化人才招引,发挥好人才政策先导作用,注重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境外著名高校、重点师范院校、重点医学院校引进人才,与省内外高校定向委托培养教育行业人才、医疗行业人才等,推动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要注重“柔性引才”,用好在京医务专家休假活动的特色品牌,与知名学校、知名医院或者名师、名医开展常态化合作,通过建立名师名医工作室,柔性引进教育和医疗领域的专家团队,推动建立“师带徒”机制,培养一批留得下、带不走、有实力的本土人才。要充分用好各类资源,不断吸引人才,擦亮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建立高端人才分时度假、分时培训机制,吸引更多“假日专家”“周末工程师”到南平市生活创业。要集聚高端教育、高端医疗的人才团队或“银龄人才”,开展项目服务、沙龙讲座、人才培训等,从而通过以点带面提升民生事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