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2023-11-14刘淑德娄方瑞董秀强任中杰纪翔王文杰
◎ 文/刘淑德 娄方瑞 董秀强 任中杰 纪翔 王文杰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数据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渔业资源调查发展现状,梳理了当前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了相关原因,并提出加强政策扶持、互联共享、挖掘分析、智慧应用和安全保障等措施建议,旨在提高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管理和应用水平,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任何天然物质和自然能力即为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物质资源、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和能源资源等。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渔业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基础性和持续性的工作,其基本目的是对渔业资源种类组成、群落结构、资源量与可捕量等进行调查与评估,可为加强海洋渔业监督管理、推动执法体系建设、推进海洋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科学养护和合理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当前,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已从“单一数据”向“资源与环境全要素数据”方向转变,数据采集范围也从单个监测站位向重点海域甚至全海域发展,由此便产生了海量数据,这无疑对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数据处理能力带来了更大挑战。与此同时,社会对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逐步提高,信息化逐步成为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有关专家呼吁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工作重要性逐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重视。2013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明确要求健全渔业资源调查评估制度,加强资源调查评估能力建设,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渔业资源环境常规调查评估,重点调查主要经济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等重要渔业资源产卵、索饵、越冬场所和江河入海口等重要渔业水域。
在此背景下,各级海洋渔业主管部门和各类涉海科研机构在有限资金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长期或临时的、全域或局域的,以研究为主要出发点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为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体系正在形成,为实现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但总体而言,调查数据应用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据估计,我国每年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获得数据量约2亿余条,大部分被用于科研机构学术研究,各级渔业主管部门采用较少,相关调查报告更是很少发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各地、各级水产科研机构和渔业主管部门在海洋渔业资源信息积累和数据库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已建成一些实用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并推广应用,涵盖渔业科技文献搜集、科研成果管理、全国渔业区划、渔业统计、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从而极大提高了渔业科研和渔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活动间有效协同不充分
在我国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部门和单位很多,它们分属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各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各单位间运行相对独立,缺乏有效交流合作,从调查计划制定、任务的设置到数据资料使用,均按照分块模式和各自需求独立组织实施,缺乏集中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往往出现同一海域重复调查甚至相互制约的现象,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设备互补,造成人力、财力浪费。
(二)调查方法和标准不统一
调查过程中,调查船规格、调查网具结构和规格、站位布设、调查时间和频次、取样方法等对调查结果都会产生显著影响。由于各调查单位往往根据各自历史经验自主设置调查站位,自由选择调查时间和频次,使用自制或特殊的调查网具及不同大小的调查船,进而导致得到的调查数据可比性、科学价值等较差,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同时,由于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使得各调查单位间资料分析和评价结论上存在差异,降低了资料统一性和准确性,也难以与国际接轨。
(三)调查数据资料不共享
目前,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共享和利用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障碍。由于各个开展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工作的单位或机构分属于不同系统或管理部门,并且在不同来源的资金支持下主要以科研项目形式开展工作,造成资源调查数据获取者或拥有者把调查资料视为专属物,不轻易公开或与他人共享,造成调查数据资料分散、相互封锁、难以综合利用。一些海洋渔业资源主管部门仅为收集资料而收集,将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获取的资料数据“束之高阁”,无法形成有价值的海洋渔业资源信息产品,难以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精确地分析和预报,无法对渔民生产提供有效信息支撑。
(四)调查数据分析挖掘能力不足
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方法对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才能评估渔业资源现状,探究影响其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找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当前,相关机构对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能力还很薄弱,从而无法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撑。传统的统计分析手段已经不足以高效支撑数据挖掘,需要通过大数据、AI算法、构建模型等手段展开分析,揭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探究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助力管理部门精准施策。
(五)数据应用智能化水平不高
渔业资源调查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高效应用。目前调查结果应用主要停留在资料的积累和查询检索,在研判海洋渔业资源动态变化、渔情预报和服务决策评估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智能化水平不高。一方面,一些调查项目与渔业管理部门需求脱节,无法提供与需求相匹配的技术服务,数据管理壁垒未被打破,数据可获取性、有效性、时效性也限制了数据更新及智能化应用;另一方面,部分信息化建设项目没有从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角度出发,盲目追求技术新颖性而脱离实用性,重展示轻应用,数据应用智能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目标。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作为渔业科学化管理基础,要坚持系统观念,积极服务渔业高质量发展,谋求数据资料从传统处理方法向智能化应用转型升级,支撑海洋渔业资源精准管理、科学决策、高效服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概念由此提出,指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网络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效获取海洋渔业资源数据,通过提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和应用水平,满足政府、企业、公众等对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信息的需要,实现海洋渔业资源调查和数据管理的深度融合,更加精准地服务于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和决策。
四、加快推进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一)加强政策扶持
在推进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建议政府进一步发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作为领导者和推动者,应研究和制定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信息化管理发展规划,引领信息化发展方向。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撑与政策保障力度,积极引导和动员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组织参与,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稳定、长效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二)加强互联共享
建立适应海洋渔业资源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机制。由国家层面牵头,垂直贯通国—省—市三级,管理并推动海洋渔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跨省份、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完善数据采集、传输、审核机制,促进各级调查数据互联互通。推动多部门联合制定调查数据联网共享管理办法、技术文件及共享清单,规范调查数据管理的组织形式、技术体系、安全保障等,推动海事、气象、环境等数据与海洋渔业资源数据真正实现共享。
(三)加强挖掘分析
在现有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获取数据基础上,强化对数据信息的深入分析,充分挖掘潜在价值。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高效集成多种类型的调查数据,丰富相关数据源,推动各类数据相互印证、补充,解决数据不全、不准、不真及信息价值含量不高等问题。加强多元化数据关联分析,充分反映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与海洋环境污染、重大工程建设、海洋捕捞与养殖活动、增殖放流与海洋牧场建设、伏季休渔管理等的关系,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变化趋势预测、养护效果评价等,为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提供支撑。
(四)加强智慧应用
根据养殖、捕捞、资源养护、渔业执法等渔业领域不同部门信息化需求及价值实现需求,自动选择算法模型与匹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智能编写技术,实现定制报告的自动生成;运用智能检索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高效、精准查询;运用语音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信息内容的生动展示;运用智能匹配、语言识别等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定向推送。
(五)加强安全保障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库包含大量基础数据,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必须加强数据库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需要落实等级保护、安全测评、电子认证、应急管理等基础制度,建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安全评估机制,明确数据安全的保护范围、主体、责任和措施。研究制定数据权利准则、数据利益分配机制、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明确数据责任主体,加大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等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