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金融统计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23-11-14赵玥
□赵玥
金融统计工作是评估经济建设健康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金融机构核心工作之一,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金融监管、决策和政策制定。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必须做好金融统计工作,以更好地推进金融支持市场主体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面临的挑战
监管部门数据质量新要求的挑战。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的全面实施,同时监管对各金融机构报送工作进行了制度更新,显示出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监管方向从统计型指标监控到主题型业务数据报送,再到明细各级业务数据报送的监管趋势,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对银行机构在数据质量、数据治理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统计工作模式转变带来的新挑战。随着金融业综合统计全面推进,每月基础数据采集量较传统统计采集成倍增加,相应的数据治理、挖掘应用任务也随之扩面增量。数据基础薄弱、数据治理问题多,难以发挥数据和统计的价值。各机构加强数据源头责任制管理,负责本业务条线数据统计口径、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对数据质量承担直接责任。
依法合规统计意识仍需加强。依法治统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金融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但仍有个别机构为应对考核、规避金融监管等目的,对金融统计制度有选择性地加以执行,或没有在当年及时执行,未经报备同意随意调整统计数据,严重损害了金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严肃性。
缺乏专业的金融统计人才。新发展阶段金融统计及调查工作面临的多是开创性任务,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是做好新发展阶段金融统计及调查工作的前提基础。金融统计条线的能力短板逐渐显现,特别是面对大数据,数据挖掘运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掌握不够,已有的统计队伍配置和人员业务能力已越来越难以承担上级新的专项工作。
对策建议
将金融统计工作纳入公司治理。通过设立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督四层组织架构,建立数据属主分工协作机制,保证数据管理目标的贯彻落实。一是董事会负责制定数据战略,决策与数据治理相关的重大事项,掌握银行的逻辑及物理数据资产和数据治理现状;审定银行数据的战略规划和治理政策;督促高管层建立权责明晰、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资源配套的数据管控组织与制度流程体系,并规范开展数据治理工作,有效落实数据战略规划和治理政策。二是设立数据治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全行数据治理工作,制定、发布并维护数据管控的体系框架,组织制定企业级电子化数据的标准规范体系和质量及安全管控的程序、技术标准、手段和方法,对员工开展数据治理教育培训等。三是明确数据治理执行机构的职能职责。各执行机构负责管理数据资产的生产、应用、交换、归档和质量校验比对;负责数据管控程序在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执行;定期或不定期向数据治理委员会或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数据质量管理的最新要求,并反馈数据管控存在的问题。四是数据治理监督机构将数据质量及安全风险纳入全行风险管理范围,识别、评估并监测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及时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监督检查数据合规要求在业务和信息科技部门的落实情况。负责数据治理的审计工作,制定落实审计制度、流程和计划。
建立满足统计工作需要的专业队伍。一是严格执行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及时准确、收集汇总并报送辖内统计报表,通过夯实数据基础、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提升全行金融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二是强化数据质量执纪问责,部门及机构负责人为该机构统计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提高重视程度,切实提升数据质量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工作,在对数据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判断指标数据趋势。不断完善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努力创新统计分析方法,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研究水平,增强分析报告有效性和可读性。四是规范统计工作行为,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归档等工作。按照“收集资料完整、归档要件准确、整理及时规范、档案保管安全”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力推进统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五是指导、监督下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工作。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六是根据业务实际对具体业务指标的业务定义、统计范围、取数口径等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
完善功能,加强数据应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本使命。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推进,结构性、政策性任务越来越重,金融统计要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实体经济以及结构性改革的服务支持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各项政策效果评估,更好地服务于支持地方发展战略,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微观金融数据的整合与分析。金融机构在全面完成统计标准化数据采集后,要做好数据质量的评估,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资源优势,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统计数据分析和应用,为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