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不能被戏说历史带偏
2023-11-13徐芳
徐芳
《北京日报》报道,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观众对展览讲解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记者调查发现,各大博物馆中的私人讲解并不少见,因未经专业培训,这类讲解漏洞百出:首都博物馆一研学团领队在念展板时,错把“错金波斯文索耳鬲(lì)炉”中的“鬲炉”读成了“隔炉”;故宫博物院内一些直播自媒体在历史讲解中大谈秘闻、传说、野史,很多都未经考证……历史需要敬畏,讲解要有章法。规范讲解活动,既有助于保持井然有序的观展秩序,又有助于传播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知识和观点。
针对材料中的现象,有同学认为:破解讲解“戏说化”应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多些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谈谈你对这一认识的理解。
【观点】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发挥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作用,提供更好的讲解服务,帮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爱上博物馆,是文化惠民的体现,也是文化育人的使命所在。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博物馆是展示历史文物和文化的重要场所,讲解则是向观众传递正确历史知识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博物馆讲解必须遵循严谨求实的原则,为观众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历史文化信息。
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博物馆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是好事,但不能靠迎合观眾的猎奇心理和不良心态,而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探索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用生动的故事吸引人、感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