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2023-11-13谢圣海
谢圣海
一、中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结构形式
1.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作用: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3)优越性: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3.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特点: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4. 结构形式:单一制
(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中国与世界多极化
1. 当今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2)基本内容及表现:
3. 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生动实践
(1)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推动国际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1.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2.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3. 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四、中国与国际组织
1.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2. 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
3. 新兴国际组织的作用
4. 中国如何处理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1)中国应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广泛参加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但绝不牺牲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2)中国应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共同为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