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崖式水位:一脚就跌进了深渊

2023-11-13袁晓

课堂内外·初中版(科学少年) 2023年8期
关键词:抚仙湖断崖毛里求斯

袁晓

湖中断崖

淺滩旁边就是深渊

这大概要追溯到300多万年前,抚仙湖所在的云贵高原位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当时的地球,还没有形成我们现在的陆地轮廓,在岩浆的推动下,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发生剧烈碰撞,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凸出。地壳岩石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发生弯曲断裂,产生断层贮水和石岩溶蚀现象,进而在云贵高原形成一系列湖泊。抚仙湖就是在那时形成的一个高原断陷型深水湖泊。

高原断陷型深水湖泊,从通俗来讲,就是地面发生断裂,沿断裂方向出现拗陷,拗陷处逐渐储水,进而形成湖泊。它们最常见特征就是——湖岸平直而狭长,岸坡突然陡峻,深度较大,抚仙湖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抚仙湖也有平直而狭长的湖岸,许多游客会在这些浅浅的岸边游玩。但它的危险之处就在于,这浅浅的湖岸和旁边的深渊,竟只有一步的距离。

这极端的地理环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要从云南的气候说起。

云南位于西南季风区,常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导致抚仙湖风浪较大,原本的岩石湖岸受到波浪的侵蚀,导致岩壁后退,在这个过程中,泥沙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较浅的沙滩湖岸。

从浅滩往前一步,就是深渊,这种“断崖式水位”在构造湖中是极其常见的。而另一类“断崖式水位”不似抚仙湖这样依靠地质构造的内力作用产生,而是依靠流水的侵蚀而产生。

河中断崖

陡峭的U型阵

河中的“断崖式水位”常见于平原地区的河流。

比如,在黄河下游地区,由于地形逐渐平缓,落差逐渐变小,水的流速也越来越慢,最终一些泥沙就沉积到河床之上,形成宽阔的淤泥质河漫滩。这个时候,河床形状就像大写的字母“U”。但是在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由于河道形状的改变,不得已做曲线运动,表层冲击凹岸,凹岸的水积攒较多,只得向下流动,同时携带岸边泥沙向河流底部移动,原来为“U”型的岸边就会变得更加陡峭。再加上黄河水泥沙多,河水浑浊不见底,常常会给不明水情的游玩者带来生命危险。

海中断崖

有的成风景,有的成事故

既然湖里,河里都有断崖,那海里有没有断崖呢?当然有,海底瀑布,就是海中断崖。

比如,著名的毛里求斯海底瀑布就是在海平面上出现的一大片陡峭直立的断崖,巨大的深渊不可见底。悬崖之上,铺天盖地的银白色“水流”汇聚一处,争先恐后地从断崖处直冲而下,极其壮观。

毛里求斯瀑布的奇幻要归功于它独特的地理环境——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岛。火山喷发,熔岩不停地向上“生长”,高处成了露出海面的岛屿,低处则成了海面下的大陆架。由于熔岩的“生长”几乎是垂直向上的,这就导致了毛里求斯大陆架的巨大落差,海水深度可以从几米一下跌至近千米,再加上那些岩浆岩出现部分坍塌形成内凹的沟壑,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海中断崖”。

在海里,还有另外一种眼睛看不见的“断崖”。

经常出海航行的人都知道,轮船的“吃水”(船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程度在不同海域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浮力(密度越大,海水的浮力就越大)。

正常情况下,上层的海水密度低,随着水深增加,密度不断变大。但有些地方的海水垂直密度却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就像水在上,油在下,就形成了“液体断崖”。

这种“海中断崖”的出现,会对潜艇航行造成影响。当潜艇正常潜航时,浮力重力相等。突然由高密度海水进入低密度海水,浮力迅速减小,潜艇快速下沉,就会面临巨大危险。

“二战”以来,各国海军数次在“海中断崖”失事。比如,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1963年的深潜实验中就遭遇海底断崖,瞬间掉入水深达到2600米的海底,这远远超过了潜艇的最大潜深。强大的水压导致潜艇爆炸,断成6截,小碎片更是散落在数万平方米的海底,艇上载有的129人全部遇难,22枚核弹不知所踪。

猜你喜欢

抚仙湖断崖毛里求斯
断崖上的花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抚仙湖恋歌
『天堂原乡』毛里求斯
走进抚仙湖
十八大后遭“断崖式降级”的官员
对非洲小学汉语教学的思考——以毛里求斯为例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从学情看毛里求斯汉语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尽快改变人口的“断崖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