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藏巨兽?或许没那么可怕
2023-11-13千野
千野
当被小编问到深海中是否会藏着像巨齿鲨一样的史前巨兽,我一开始是拒绝回答的,因为这个问题我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大海神秘莫测,越往深处走,人类所知越少。人类曾以为深海不可能存在活着的东西,结果却发现了海底热泉旁的动物世界。唉,都怪自己忍不住喝了小编送来的奶茶,只能勉为其难地讲讲了。
——生物君
在深海,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动物也一样。巨兽要在深海里称王称霸,首先它得有足够的食物填饱肚子才行。
前面提到过,大海中最热闹的地方是从海面到200 米深的海域,因为这里阳光明媚,藻类和植物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接下来就是虾米吃水藻,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也正因为有着完整的食物链和充足的食物,大海才能孕育出蓝鲸和鲸鲨这样的巨兽。
然而,當阳光穿过水体时,红色、橙色和黄色等光波会被迅速吸收,逐渐只剩下幽幽的蓝色。随着光线进一步深入,即使是蓝色的光波也会逐渐消失。到了1000 米的深度,最后一丝微弱的光亮也消失了,使得深海水域处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因此,深层带也被称为“午夜区”,延伸至海面下约4000 米。在这一片黑暗之中,有吃的吗?
在这个区间,只剩下深海鱼和乌贼等海洋动物自身产生的生物光,就如同乌云蔽月时偶尔从云缝中透出的点点星光。这些微弱的光亮无法支持植物的存活,也就无法形成像浅海区那样的食物链。深海鱼类大都进化出了一张巨嘴,尽可能地捕获从上层海域遗落下来的残羹冷炙,包括但不限于动物尸体、植物残枝,以及动物粪便等。
如果运气好,深海动物们还能等到巨鲸的遗体“大驾光临”,这无异于一场天降盛宴,够它们吃上好一阵子。
深海鲨鱼或深海硬骨鱼会最先赶到,然后大口咬食巨鲸已经开始腐败的皮肉。在它们大快朵颐之后,一些小型的食腐动物会在几个月内消耗掉鲸鱼尸体上的软组织。更加微小的有机碎片,或称为腐殖质,会在附近的海底沉积物中富集一年以上,继续滋养细菌等微生物。一头巨鲸的尸骨,可以支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丰富生物群落,在海底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难道深海生物的生存,只能依赖浅海的施舍吗?并非完全如此。
你知道吗?地球的构造板块在一个被称为软流圈的高温流动地幔层上移动,板块运动造就了海沟、火山岛弧、裂谷等地形地貌。海底的火山活动会产生热液喷口(又称深海热泉)——冷的海水被炙热的岩浆加热,然后重新升上来形成喷口。
从喷口升上来的水不但温度超高(可以超过400℃),而且富含化学物质。一些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菌,就利用这些富含化学物质的热液作为能源,它们成为海底热泉生物链的起点,支持了一系列海底生物的生存,其中甚至包括虾蟹和鱼类。
如此看来,在深海里,虽然获取食物的难度高一点,但也并非完全没有希望。那么,我们可以期待巨兽的出现了吗?
在深海,怎么住?
除了吃,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底巨兽,还得能够在深海长时间地“住”下去。
要知道,除了海底火山热液喷口附近的温度高一点儿,深渊带的恒定温度约为4℃;到了超深渊带,温度将低至1℃。这两个温度,都比冰箱冷藏区的温度(一般在6℃左右)还要低。
低温之外,还有高压。水压会随着大海的深度而增加,在超深渊带,水压最大能超过1000 个大气压,大概相当于一辆小汽车压在你的指甲盖上。
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下,动物能生存吗?我们有请几位深海居民的代表来说说看,它们是如何应对的吧。
首先有请深度代表——拟狮子鱼。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居住深度最深的鱼类,是在日本小笠原海沟、水深8336 米的海底拍摄到的拟狮子鱼;而人类成功捕获的居住深度最深的鱼类,是在日本海沟、水深8022 米的水域中捕捉到的贝氏拟狮子鱼,人类也得以从这种鱼身上破解它们能深居海底的秘密——
(1)它们的身体里拥有特殊的蛋白质,能在低温下保持活性。
(2)它们舍弃了对于鱼类来说至关重要的鱼鳔。
(3)它们的骨骼和肌肉比浅水鱼少得多,取而代之的是如同白色果冻一般的脂类和胶质。柔软的身体在高压下能获得更好的弹性和保护,使得它们在深海中的游动更加灵活。
(4)为了节约宝贵的能量,它们甚至没有长出坚硬的鳞片来保护自己。
拟狮子鱼的体长仅有11 厘米左右,它们潜伏在海底,搜寻小型甲壳类动物为食,似乎无法作为大型动物的代表。那我们再来看看“大”的代表——深海鲨鱼。
(1) 深海鲨鱼拥有对低光水平依旧敏感的眼睛,或是自身拥有发光器官。它们放弃了如浅海鲨鱼一般对速度的追求,而是选择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缓慢行动,不知不觉间出现在猎物身后。
(2)其中一些深海鲨鱼可以进行跨越数百米的昼夜垂直迁移,白天停留在千米深的深海,夜晚移动到约200 米深度的浅海,以追踪它们的猎物。它们的一口尖牙总是能让后知后觉的猎物无法逃脱。
(3)这些深海鲨鱼的肝脏富含油脂,能帮助它们维持浮力,让它们能在不同水压的水层之间丝滑移动。这也是深海鱼肝油的重要来源。
(4)在寒冷的深海中,深海鲨鱼维持着非常高效的能量转换和较低的代谢水平,每饱餐一顿甚至能够支持半年至一年的活动,而庞大的体型可以帮助它们储存更多能量。
(5)深海鲨鱼从远古的恐龙时代就在大海中遨游,比起陆地或是浅海,稳定的深海环境让它们仿佛错过了进化一般,维持着原始的形态和面貌。它们晚熟而长寿,少有天敌,但也因繁殖率低而数量稀少。
这些深海鲨鱼,就是“深海中藏着史前巨齿鲨”的灵感来源。不过,虽然叫“深海鲨鱼”,但它们的生活区域也没有那么深。
科学家曾尝试在深海鲨鱼身上固定深度感应设备,所得数据证明它们不太会深入1500 米之下,深海潜水器也辅证深海鲨鱼通常不会长时间栖息在深于2000米的深海。毕竟潜入越深,身体所受的压力越大,所获得的食物并不会因此而增加。
相比10000 米的极限深度,2000 米还是太浅了点儿。
我的猜测
假如,真有某种大型动物生活在深渊带以下的深海,那么,它需要做到——
1. 身体要足够“软”。这样它才能适应高强度的水压。它不得不因此失去强健的骨骼和肌肉,或许还会失去鳞片。
2. 它可能没有眼睛,或者只有能感受微弱亮光的眼睛。
3. 在饮食上,它不得不忍受“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的日子。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它的动作不会太快,或许是一个伏击高手。
4. 它或许拥有从深海进入浅海的能力,但身体结构限制了它的杀伤力。换个角度想想,要是它能进入浅海,或许早就被人类发现了。
5. 它的家族成员数量不会太多,这既增加了人们发现它的难度,也降低了它靠集体的力量搞破坏的概率。
也就是说,即使有深渊巨兽存在,它们也掀不起太大的风浪。随着人们对大海的探索越来越深入,要是真有一天发现了深渊巨兽,大家记得帮我看看,我的猜测准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