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 天 短 讯

2023-11-13赵迎龙,赵宏校

航天器工程 2023年5期
关键词:星链航天员载人

神舟十六号圆满完成任务

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1月1日报道,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包含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个航天员类型,是第3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当日完成与空间站组合体的对接;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交接,2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10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此次任务中,航天员乘组和地面科研人员密切配合,开展了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迈出了载人航天工程从建设向应用,从投入向产出转变的重要一步。

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地面系统全面完成现场安装部署调试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10月22日报道,近日,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地面系统在站验收会在埃及航天局举行。会上,项目总承包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汇报了地面系统安装部署及在站测试等总体情况,得到了一致认可,中埃双方代表随后签署了会议纪要,标志着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地面系统全面完成现场安装部署调试,将转入地面系统试运行阶段,为卫星发射后做好全面准备。援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政府密切协作,深度落实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开展航天高科技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标志性项目。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承担项目全过程管理职责,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地面系统部分的研制与交付任务。本次完成在站验收的地面系统建于埃及航天局,具备卫星任务规划、卫星遥测遥控、卫星数据接收、数据存储管理、标准产品生产及专题产品生产等方面技术能力。后续,中方将继续在现场为埃方开展地面系统操作与维护技术培训,并与埃方人员共同确保地面系统稳定运行,为卫星发射后接管卫星控制权,顺利开展卫星在轨测试做好准备。

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召开

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10月11日报道,10月2—6日,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在里海之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办,阿塞拜疆航天局承办,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联合协办。本届会议主题是“全球机遇与挑战:给太空一个机会”。中国宇航学会协调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中心、深空实验室、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箭公司、驭星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会,组织了400平方米的展览。这是中国航天以历史上最大规模团组和展览参加国际宇航大会。在本届大会期间,中国嫦娥五号团队获得2023年国际宇航科学院“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等作为团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并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同时,中国宇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大明参加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竞选并成功当选。

遥感三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10月5日报道,当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九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两级运载火箭,具备不同轨道要求单星、多星发射能力,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3t。

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发布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10月3日报道,10月2日,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期间,国家航天局发布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机遇公告。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任务,嫦娥八号计划于2028年前后实施发射,将开展月球多物理场、区域地质剖面探测与研究,月基对地观测与研究,月球原位样品分析及资源就位利用、月表环境小型封闭陆生生态系统实验与研究,将与嫦娥七号等共同组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将优先考虑具备开展器间交互、联合探测的任务级合作,具备月面基本操作能力的月面机器人,以及其他互补性的科学载荷和科学创新性强的合作项目。着陆器开放200kg载荷资源,独立模块质量不超过100kg,用于开展系统级和单机级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意向书申报截止时间为2023年12月31日,计划在2024年4月完成初步遴选,9月完成最终遴选,确认合作项目。

遥感三十三号04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9月27日报道,当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遥感三十三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三号04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海洋和陆地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具备不同轨道要求单星、多星发射能力,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为3t。

我国开展“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

据《中国航天报》2023年9月20日报道,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相关航天专家表示,我国正在开展“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论证。“羲和二号”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由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提出。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方成教授介绍,“羲和二号”将争取于2026年前后发射至日地L5点,对太阳进行立体探测。截至目前,日地L5点尚为国际探测空白。在该区域探测科学意义重大、工程可行性较好、投入产出比高。结合近地观测,可实现太阳活动现象的三维重构,为揭示太阳爆发的物理机制提供关键信息;能够提前4~5天观测到即将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实时追踪面向地球的太阳爆发,给空间天气预报带来革命性突破。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9月12日报道,当日,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已受控再入大气层。货运飞船绝大部分器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随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上行的多项空间应用项目进展顺利,取得可喜成果,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其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于2022年12月18日成功释放“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立方星,目前该立方星在轨运行稳定,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峡两岸及全球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提供了良好航天科学实践平台,有力推动了内地和澳门在航天科普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和交流互动。此外,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在轨实验取得成功,初步验证了燃料电池能源系统在轨舱外真空、低温及微重力条件下发电特性、变功率响应规律以及电化学反应的界面特性,为空间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理论支撑,未来将推动宇航燃料电池应用发展,为推进我国载人探月任务提供有力支持。空间高能粒子探测载荷完成首次舱外探测任务,该探测载荷是国际首次在空间探测领域突破了新型无机激发体探测关键技术,实现了高效中子测量和高精度中子/伽马射线甄别;未来将持续开展空间轨道各类带电粒子、中子及粒子辐射效应探测,为开展相关空间科学试验和工程应用等提供关键参考参数,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前沿科技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从2021年底开始面向社会征集货运飞船搭载项目,目前已有三批次应用项目搭载进入太空开展实(试)验。后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持续面向社会征集搭载项目,进一步发挥载人航天工程综合效益。

遥感四十号卫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9月10日报道,当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遥感四十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四十号卫星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抓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火箭为两极半构型,芯一、二级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捆绑4台2m直径两段式固体助推器。7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大于4.5t。

遥感三十三号03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9月7日报道,当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随后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遥感三十三号03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海洋和陆地资源普查、农产品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中国载人登月主要过程、航天器构型方案公布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9月1日报道,8月3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征集活动公告》。公告指出,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全面启动实施,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为汇聚社会智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现启动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征名活动。我国载人登月主要过程和执行载人登月任务的航天器构型方案也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同步公布。中国首次载人登月计划2030年前实现,将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技术由近地走向深空,大幅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能力。载人登月任务主要过程为:首先发射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在环月轨道停泊等待,然后再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飞船与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着陆器,着陆器与飞船分离后下降到月面,航天员开展月面活动。之后,航天员乘坐着陆器起飞上升与飞船对接,航天员进入飞船。飞船与着陆器登月舱分离后,返回地球。新一代载人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具有高安全、高可靠、多任务支持、可重复使用的特点,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近地轨道飞行任务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空间站。月面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用于环月轨道和月球表面间的航天员运输,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具有高安全、高可靠、落月精度高、适应月面环境能力强等特点,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高分十二号04星成功发射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2023年8月21日报道,当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高分十二号04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高分十二号04星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排的微波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SpaceX公司发射第116批23颗星链卫星

据国际航天爱好者2023年10月23日报道,10月22日,美国SpaceX公司从卡纳维拉尔角40号发射台发射了第116批星链卫星,目前发射总数目达到了5331颗。本次任务被命名为星链6-24,共发射了23颗星链V2 Mini卫星,火箭第一级之前已使用4次,本次发射后,其成功在无人驳船进行了回收。这是2023年的第49次星链发射任务,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表示接下来的3个月公司每月要发射10次以上,到2024年每月平均发射12次。星链V2 Mini版的通信能力是星链V1.5版的4倍,和星链V1.5版相比,星链V2 Mini版增加了更多强大的相控阵天线,并为网关站的回程链路增加了E频段。星链V2 Mini版的单星质量约800kg,宽度超过4.1米,太阳翼展开之后整星宽度约30m。目前,星链系统在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0万用户。

NASA灵神星号探测器开启探索之旅

据腾讯新闻2023年10月14日报道,当日,NASA的灵神星号探测器搭乘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升空,开启对同名金属小行星的探索之旅。灵神星属于富金属的M型小行星,其富含铁和镍,科学家们认为,这颗小行星可能是早期行星核心的一部分,对它的探索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地核及其它类地行星核心的形成过程。灵神星距离地球约3.7亿千米,探测器预计2029年8月抵达灵神星,开展为期26个月的探测任务,绕飞期间,探测器将完成拍摄照片、绘制小行星表面地图并收集数据以确定其成分的任务。灵神星号载有3项主要科学仪器:用于寻找小行星远古时期磁场证据的磁力计,帮助科学家确定小行星化学元素构成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光谱仪,以及提供有关小行星矿物成分及地形信息的多光谱成像仪。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灵神星于1852年3月17日被发现,它形似一颗不规则的土豆,最宽处约为280km。灵神星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需要5年,自转一周只需4个多小时,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3倍。

22颗第二代“星链”卫星发射成功

据腾讯新闻2023年10月14日报道,13日,22颗第二代“星链”卫星搭载猎鹰-9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SLC-40工位发射升空,卫星进入近地轨道(LEO)。本次任务是2023年“星链”星座第46次组批发射、总计第113次组批发射、第二代“星链”第26次组批发射。至此,“星链”卫星升空总数达到5265颗,其中2023年升空1599颗。本次发射的猎鹰-9火箭第一级(B1067.14)是其第14次飞行,发射后成功降落在在停泊于西北大西洋上的ASOG无人回收船上。至此,本年度SpaceX公司已经完成73次入轨航天发射,含4次“猎鹰”重型发射。

猜你喜欢

星链航天员载人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著名的载人深潜器
春节前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小心那个星链
“星链”第22组卫星发射
“星链”第18 组卫星成功发射
“星链”计划
我要当航天员
来吧,少年航天员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