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县花生产业发展探究
2023-11-13乔芳芳
乔芳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舞阳县充分发挥花生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壮大花生特色产业,深化“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增收新模式,加快构建花生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了“县乡产业强、村村产业兴”的崭新局面。
一、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花生属豆科落花生属,舞阳县境内四类土壤(黄褐土、砂姜黑土、褐土、潮土)均适宜花生生长。舞阳县属温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气温适宜,有利于花生干物质的积累。花生品质好,且大田无毁灭性病虫害,若发生个别常规病虫害如蚜虫、根腐病等时,只要合理用药都可及时防治。花生作物具有固氮和改良土壤肥力的功能,对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花生除果实外,其副产品(如蛋白饼粕、藤蔓)是发展动物养殖的良好饲料来源,对发展畜牧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花生在舞阳县种植历史悠久,但种植地區多为沿河流域,如章化乡、侯集镇等。2016年之前,全县年种植面积1 333.33~2000 hm2;2016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扩展到 3 333.33 hm2;2017—2019年全县连续3年花生种植面积突破 6 666.67 hm2;2020年花生种植面积达12 033.33 hm2;2021年花生种植面积13 120 hm2;2022年花生种植面积12 240 hm2。目前,花生种植面积超过大豆,成为继舞阳县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种植作物、第一大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品种以高油类的罗汉果系列为主(如宛花2号、中豫6号等),同时有少量彩色花生和富硒花生等。全县散户花生种植约占90%,收获后主要是带壳卖给收购商;订单种植约占10%,主要是按照相关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种植,收获后以高于市场价0.2~0.3元·kg-1的价格卖给订单企业。
目前,全县95%以上花生是采取麦茬直播方式,排除天气等不可抗因素,平均每667 m2产量350 kg,每千克售价7元,每667 m2收入约2450元,全县花生种植总产值达4.4亿元,种植成本约1000元,每667 m2纯利润约1450元,较玉米种植每667 m2利润(约750元)增收700元。除此之外,花生的加工和相关服务等后续价值仍有巨大潜力,值得大力探索和发掘。
二、花生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处于产业链低端
舞阳县花生主要以销售花生果为主,产业链条较短,通过简单初加工剥壳销售花生米增值较少,同时“三品一标”、深加工企业较少,副产品深加工产品不多、效益低,花生壳、花生衣、藤蔓等副产品需进一步开发利用。
(二)花生市场销售渠道单一
舞阳县花生主要由南阳市等地外来客商走村串户零星收购,收购时难免出现受制于人的现象,收购价格不稳定,收购量也得不到保障。同时,本地生产加工以初加工为主,小型作坊榨油、鲜煮、干炒等商户会收购一部分,整体销量较小。
(三)品牌影响力不强
舞阳县域内花生生产和加工企业在产品培育和品牌塑造上重视程度不高,仅仅是给产品取一个名字,甚至停留在企业名字加花生大类上,产品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基本没有。
(四)花生种植人工投入大
全县整体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适宜花生播种、管理和收获机械缺失。目前,花生覆膜播种机械在生产中已推广应用,但尚未解决夏直播、套种花生的机械化问题,收获、摘果、脱壳等生产环节的机械种类少,花生种植全过程费工的特点已成为提高花生生产规模及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抗风险能力不足
2016年以来,花生种植面积虽逐年增加,但2017年和2021年受秋季梅雨季节影响,洪涝灾害导致花生种植减产50%,即便投入大量劳动力收获剩余的50%,也因天气原因大量花生出现霉变,导致花生品质降低,农户遭受巨大损失,花生种植面积出现波动。
(六)政策支持不够
花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花生种植方面,且仅仅是2020年200万元和2022年的不到150万元,奖补对象是贫困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或土地流转出去种植花生),每667 m2奖补标准是200元,政策支持上存在范围小、覆盖面不全和带动能力不足的现象。
三、花生产业发展的前景探索
舞阳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以优质品种为支撑,打造高油、高油酸等专用优质花生示范基地,以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为引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全产业链发展为目标,以“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发展为路径,吸引国内知名食品生产、油料加工等企业入驻舞阳县,推进优质花生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提升花生产业质量效益与产品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前景规划
1.到2025年,建立花生种植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以上。舞阳县花生种植面积2万hm2以上,平均每667 m2产量突破400 kg,年花生总产量在12万t以上,综合产值不低于10亿元。
2.建立花生产业化联合体2个以上,培育或引进花生深加工龙头企业2家以上,创建1个市级以上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花生产业强镇。
3.基本形成高油、高油酸等优质花生产业,带动“三产融合”、绿色生态发展、乡村振兴的花生特色产业区。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优质品种。舞阳县积极发展高油、高油酸和多彩等优质花生品种,通过专种、专收、专储、专用优质花生新品种,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优质花生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不断扩大花生产能。
2.强化研教推融合,提供全链条服务。舞阳县强化与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等科研教学机构深度合作,围绕优质花生生产耕整、播种、施肥、喷药、摘果、烘干、储藏、加工等关键生产环节,推广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和与农艺相配套的农机生产设备,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提高舞阳花生综合价值。
3.招引加工企业,构建联结机制。舞阳县持续开展产业招商活动,着力招引一批实力强、产品优、效益好的花生深加工企业入驻发展,补齐花生产业精深加工短板。对招引的花生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奖励机制,鼓励企业不断加强研发投入、升级改造和市场拓展等。
4.组建产业协会,拓展市场路径。整合全县花生种植经营主体、原料供应商、科研院所、电商平台、金融机构、营销企业等资源,组建舞阳县花生产业协会。通过协会开展标准制定应用、分类分级订单收购、品牌打造、市场推广、招商引资等工作,避免“空壳”现象发生,努力推动舞阳县花生产业实现“规模大、品质优、链条长、产量稳、效益高、销量好、口碑佳”的目标,形成“协会+基地+品牌+市场”的全链条良性循环模式。
5.“三名”综合推动,提升特色品牌价值。大力推动优质花生名品、名牌、名园建设,积极注册并有效使用“舞花”“舞阳花生”等国家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特色花生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各经营主体建设全链条质量追溯体系。同时,重视和探索开发电商和海外市场销售渠道,丰富销售方式。
6.分散产业风险,筑牢产业根基。舞阳县与中原农业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全面推广花生完全成本保险、意外保险等多种保险,对因暴雨、风灾、雹灾等直接造成的花生种植损失予以保险,降低自然灾害风险损失,通过保险兜底,提升花生种植经营主体的防险、抗险能力。
(三)强化组织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舞阳县成立花生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推动实施全县花生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政策等;对全县花生产业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各乡镇、相关涉农部门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推进措施,确保花生产业政策落地,全力推进舞阳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各行政村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现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基地”等多种形式,组建花生类集体经济合作社或产业化联合体,引导花生产业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合作与竞争,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收入。
2.设置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舞阳县财政每年设立花生产业专项基金,用以支持高油、高油酸花生、专用优质花生、多彩花生等新品种培育、繁殖与示范推广和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等基地建设和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充分发挥政策聚合效应。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积极申报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破解资金难题。
3.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技术服务。舞阳县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解决服务棚架,将之贯穿于花生产业发展的全链条服务。充分发挥花生优质高产技术对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涉农相关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明白卡等多种形式,抓住花生种植前期的有利时机、生長关键时期,推广普及花生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优质高产管理技术,提高基层服务人员和种植主体的科学种植水平。
4.全面宣传引导,激发产业动力。舞阳县通过新闻媒体、专题展销、发展论坛、节庆活动和微电影、相声小品、主题歌曲、农民画创作推广等有效手段,广泛宣传推介舞阳县特色优质花生品牌和产品,提升舞阳县优质花生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广播会、群众会等多种形式,宣传花生产业发展前景和舞阳县相关支持政策,提升群众自发参与意识,着力形成“龙头企业+经营组织+种植大户+农户+生产基地”的五位一体发展格局,实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