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耕地酸化的原因、治理措施及应用
2023-11-13张明璐伊松白黎璐璐
张明璐 伊松白 黎璐璐
近年,受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外流、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化肥、农药过度施用与不合理灌溉等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引起耕地酸化,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阻,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治理酸化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势在必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基层技术人员、务农群众因缺乏相关知识,难以选择合适的酸化耕地治理措施,迫切需要简洁易懂的应用指导。本文结合宛城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种植模式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帮助。
一、南阳市宛城区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
(一)施肥量偏大
宛城区农民普遍选择基肥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往往过量施用氮肥。在此基础上,因土壤板结、灌溉等因素造成的土壤透气性不佳导致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提升土壤中的氢离子含量,降低pH。
(二)施肥种类不合理
受市场售卖限制,氯基复合肥为主要用肥种类,大量施用该类肥料,土壤中的氯离子含量增加,提升土壤中的氢离子含量,降低pH。
(三)灌溉方式不合理
大水漫灌的淋溶作用导致耕层钙、镁等碱性盐基流失。宛城区常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7—9月多发密集型大量降水,累计总量一般大于400 mm,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0%以上,也会导致耕层碱性盐基流失。另外,据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南阳市降水pH在6.77~7.34,酸雨发生率为0,暂无酸雨污染,但全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分别为9 ug·m-3、23 ug·m-3,二者溶解于雨水中形成亚硫酸与硝酸,是降低雨水pH的主要因素。宛城区7—9月降水多伴随雷电,促进一氧化氮(NO)与二氧化氮(NO2)在空气中的合成,短期内其浓度提升后与二氧化硫(SO2)一起随降水进入耕地,对耕层土壤pH短期变化也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经过多年的秸秆还田与深耕深松,宛城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值逐步提升至20 g·kg-1左右,但含量仍然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富里酸(黄腐酸)、胡敏酸等大分子腐殖酸含量较低,酸碱缓冲能力不高。
(五)农作物的吸收偏好
宛城区常年花生、大豆种植总面积在0.87~1 hm2,且分布区域较为固定,该类作物对钙镁需求量较大,连年播种后不注意补充钙镁等肥料,也会导致土壤酸化。
(六)有机肥酸碱性难以分辨
市售商品有机肥pH为5.5~8.5,外包装不标注pH,群众购买到偏酸性的商品有机肥(pH<6)时,一定程度上会加速耕地酸化;畜禽粪便等来源的堆沤肥多为生理酸性,如无特别处理直接使用,虽然可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利于治理耕地酸化。
二、酸化耕地治理措施的技术原理
(一)治理措施的主要技术环节
根据宛城区耕地酸化的原因和农业机械化程度,宛城区在治理酸化耕地时从大面积应用的难易程度出发,在提高土壤缓冲性能、补充碱性盐基和氢氧根离子、科学施肥、秸秆还田等方面入手,最终确定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应用碱性肥料这三个技术环节。秸秆还田可以归还碱性盐基、提高土壤缓冲性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减少氮肥的不合理施用,应用碱性肥料可以大量补充碱性盐基、氢氧根离子,从而提高土壤缓冲性能。
(二)碱性肥料的选择与使用
综合考虑市售碱性肥料种类、肥料钙镁氧化物含量、务农群众操作便利程度、年均治理成本等因素,适合宛城区施用的碱性肥料为酸性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和碱性有机肥。酸性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有机肥料均为近圆颗粒型(粒径1~4.75 mm),不易堵塞农用机械的出肥口,便于机械化施肥时操作,减少人工投入。本文计算治理成本时均按近圆颗粒型计算,其每千克价格分别比粉状、柱状价格高0.2~0.4元。
按宛城区中高产田小麦每667 m2目标产量550 kg的推荐施肥配方N-P2O5-K2O为14-6-6(折纯),参照2021—2022年的肥料价格,每667 m2小麦的施肥成本约为170元,其中,纯氮(N)95元、五氧化二磷(P2O5)41元,氧化钾(K2O)34元。据此,应用不同颗粒型碱性肥料的作用原理、用量推荐、治理成本等详述如下。
1.酸性土壤调理剂与钙镁磷肥。宛城区耕地土壤质地多为中壤至重壤,2020年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21.7 g·kg-1。根据《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
3443—2019),宛城区耕层土壤pH每提升1个单位,需要每667 m2补充150~190 kg钙镁氧化物。经折算,理论上每667 m2施用40 kg酸性土壤调理剂(钙镁氧化物含量>30%、pH>8)或50 kg钙镁磷肥(钙镁氧化物含量>35%)可以提升耕层土壤pH 0.1~0.2个单位。
酸性土壤调理剂为单一功能肥料,连续2年施用可大量补充碱性盐基和氢氧根离子,需在常规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额外使用。每667 m2施用40 kg土壤调理剂的成本为65~75元,麦播应用酸性土壤调理剂的总用肥成本为235~245元。
钙镁磷肥可以作为磷源,搭配尿素、氯化钾或硫酸钾等氮钾肥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既可大量补充碱性盐基,又可提供肥效,减少务农群众购肥成本,调动其应用治理措施的主动性。每667 m2施用50 kg钙镁磷肥的成本为80~90元,麦播应用钙镁磷肥的总用肥成本为209~219元。
2.碱性有机肥料。根据《有机肥料》(NY/T 525 —2021),有机肥料的pH>7呈碱性,则其水溶液必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因此,pH>7的碱性有机肥,理论上每667 m2施用40 kg,既能一定程度上补充氢氧根离子,提高土壤pH,又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缓冲性能,改善耕地质量。每667 m2施用40 kg有机肥料的成本为45~50元,麦播应用有机肥料的总用肥成本为215~220元。
三、不同程度酸化耕地治理措施的选择
(一)治理酸性耕地(pH为4.5~5.5)
酸性耕地的pH较低,极易快速下降至4.5以下被称为强酸性耕地,需要大量补充碱性盐基和氢氧根离子快速提升土壤pH。在此基础上提高缓冲性能、减少氮肥不合理施用,以期减少酸化诱因,增强治理效果。
因石灰性物质不宜连年施用,故建议酸性耕地采用麦播时2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酸性土壤调理剂(每667 m2施用40 kg)”技术模式与1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钙镁磷肥(每667 m2施用50 kg)”技术模式的循环治理方式。实行该循环治理方式能提升耕层土壤pH 0.3~0.6个单位,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9 g·kg-1左右,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治理酸性至弱酸性耕地(pH为5~6)
耕地pH为5~6的酸性至弱酸性耕地,pH极易快速下降至5以下,需在适量补充碱性盐基和氢氧根离子快速提升土壤pH的基础上,提高缓冲性能、减少氮肥不合理施用,以期减少酸化诱因,增强并巩固治理效果。
酸性至弱酸性耕地建议采用2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钙镁磷肥(每667 m2施用50 kg)”技术模式或2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酸性土壤调理剂(每667 m2施用40 kg)”技术模式与1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碱性有机肥(每667 m2施用40 kg)”技术模式的循环治理方式。实行该循环治理方式约能提升耕层土壤pH0.2~0.4个单位,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3 g·kg-1左右,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三)治理弱酸性耕地(pH为5.5~6.5)
弱酸性耕地的pH相对较高,以提高缓冲性能、减少氮肥不合理施用为主,以适量补充碱性盐基和氢氧根离子提升土壤pH为辅,减少耕地酸化诱因,巩固治理效果。
根据已治理耕地的调查結果,建议弱酸性耕地采用麦播时1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钙镁磷肥(每667 m2施用50 kg)”技术模式与2年“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碱性有机肥(每667 m2施用40 kg)”技术模式的循环治理方式。实行该循环治理方式理论上能提升耕层土壤pH 0.1~0.3个单位,提高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2.7 g·kg-1左右,长期效果有待实践验证。
四、治理措施操作要点
(一)技术环节使用时间
建议一年内两季作物均落实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两项技术环节,仅在麦播时使用碱性肥料。因夏播后降水强度一般较大,淋溶强烈,碱性盐基及氢氧根离子流失较快,且雷电导致雨水中酸根离子偏多,此时应用碱性肥料容易削弱治理效果。
(二)碱性肥料施用深度
经试验,碱性肥料施用深度为0~10 cm时,耕层pH提升效果较施用深度10~20 cm时更佳,故建议播种后地表撒施、撒于地表后旋耕10~15 cm翻入,种肥同播,不建议撒于地表后大于20 cm深翻。
(三)肥料选择
采用种肥同播时,应注意肥料外包装使用说明,确定是否可以种肥同播,以免影响出芽。
1.购买酸性土壤调理剂时应注意:氧化钙(CaO)含量越高,pH越大,治理效果越好,一般氧化钙(CaO)含量应大于30%,pH以8~10为宜。
2.购买钙镁磷肥时应注意: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总含量越高,治理效果越好,一般应大于35%。施用钙镁磷肥时应减少或不用其他磷肥,以免土壤有效磷含量过高生成磷酸钙难溶物,影响治理效果。
3.购买有机肥料时应注意:应确定有机肥料的pH为7~8.5,以免施用酸性有机肥料导致治理无效、加剧酸化。
(四)秸秆还田
酸化耕地应严格落实秸秆粉碎还田,尤其前茬种植大豆、花生等喜钙作物的田块,若因用作牲畜饲料等消耗了该类作物秸秆,则应适当加大钙镁磷肥、酸性土壤调理剂的用量。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