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颈骶并治”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23-11-13黄跃斌王泽宇曾伶伶江昌茵涂润泽曾翼翔赵书聪

中医药导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针刀筋膜脊柱

黄跃斌,王泽宇,曾伶伶,江昌茵,张 娟,涂润泽,曾翼翔,赵书聪,付 磊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2.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100)

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ivical spondylopathy,NTCS)又称局部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肩颈部疼痛、僵硬,常伴椎体不稳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目前,本病治疗方法多样[1-4],其中针刀疗法在治疗NTCS中疗效确切[5-6],有起效快、疗效好等特点[7]。针刀“T”形术式在临床应用广泛,以枕下肌群及颈椎棘突等作为主要治疗部位[8],旨在调整颈周的力学平衡,但在远期疗效、安全性及选点数量上有进一步的优化空间。近年来,随着超声诊疗技术在肌骨显影中的优势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生将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应用于临床[9-10],其优势在于对病灶部位可实现精准、安全、高效的闭合松解[11]。因此,笔者团队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及临床预试验[12-13],从脊柱整体“弓弦力学”、筋膜线和经络循行角度出发行针刀操作,并结合现代肌骨超声技术,提出了基于“颈骶并治”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NTCS的思路,在临床应用中近、远期疗效明显,选点精简,但缺乏系统全面的评估。故本研究拟观察基于“颈骶并治”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14]拟定:(1)主症为枕部、颈肩部疼痛、活动不适、僵硬等异常感觉,可存在压痛点;(2)影像学结果显示颈椎退行性变;(3)除外颈部其他疾患或其他疾病导致的颈部症状。

1.2 纳入标准 (1)符合NTCS诊断标准;(2)年龄18~60岁;(3)男女不限;(4)病程1~24个月;(5)同意收集部分个人资料作为研究分析用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3 排除标准 (1)入组前7 d内已接受药物等其他治疗者;(2)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者;(3)合并心血管、肝肾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脊柱结核、畸形、肿瘤等;(5)局部有感染或溃疡者;(6)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障碍者;(7)有精神病不能配合治疗者;(8)意识不清,或不能配合评分,或语言交流障碍者。

1.4 伦理原则 制定知情同意书,向受试者提供有关临床研究的详细情况,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受试者可以得到的收益和可能发生的风险与不便。向受试者说明个人资料均会保密,研究是完全自愿的,在研究中有权随时退出,必须在得到受试者的签名同意后方可进行临床研究。试验方案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伦理批号:2023-KY-010。

1.5 研究对象 根据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n=2×[(uα+uβ)×σ/δ]2及临床预试验结果,以颈痛程度VAS评分作为观察指标,预试验中治疗组患者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VAS评分下降(3.20±0.57)分,对照组VAS评分下降(2.50±0.63)分。设双侧α=0.05,把握度为90%(β=0.10),查表可知,uα=1.960,uβ=1.282。δ(平均数之差)=3.20-2.50=0.70,σ取较大的标准差0.63代入公式,得n=2×[(1.960+1.282)×0.63/0.70]2=17.03≈17,考虑“脱落”情况,增加20%的样本量,最终需要两组研究对象各20例。

收集2022年1—6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刀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NTC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颈骶并治”治疗。(1)定点。①颈部:枕外隆凸及其两侧旁开2.5cm处;②骶部:骶正中嵴第1骶椎棘突顶点及两侧髂后上棘。(2)操作。取俯卧位,消毒后取一次性喜灸牌4号小针刀(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行操作,操作时在超声引导下进针刀,并行针刀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开大的血管、神经。①枕外隆凸: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转刀口向下铲剥3刀,后贴骨面左右方向向下铲剥3刀;②枕外隆凸左右旁开2.5 cm处: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调转刀口向下铲剥3刀;③骶正中嵴第1骶椎棘突顶点:从骶正中嵴顶点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贴骨面向左右分别铲剥3刀;④髂后上棘: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出针刀后按压止血,贴敷针刀孔。

每5 d治疗1次,共2次。

1.6.2 对照组 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T”形术式治疗。(1)定点。①横线:枕外隆凸及其左右旁开2.5、5.0 cm处,共5点;②竖线:C2—C7棘突顶点,共6点。(2)操作。体位、超声准备、消毒、针具、超声引导均同治疗组操作。①枕外隆凸及其左右旁开2.5 cm处操作步骤同治疗组;②枕外隆凸左右旁开5.0 cm处: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调转刀口向下铲剥3刀;③C2—C7棘突:进针刀达骨面,铲剥3刀,调转刀口沿棘突上缘铲剥3刀;④出针刀后按压止血,贴敷针刀孔。

1.2.1 单独组 单独组患者接受单纯腹腔镜术治疗,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 d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对盆腔粘连进行分离,将盆腔正常的解剖位置恢复过来,如果患者为盆腹腔型,则给予其烧灼术及异位结节切除术治疗;如果患者为卵巢型,则给予其囊肿剥除术及缝合术治疗;如果患者有输卵管伞端粘连,则给予其粘连松解术治疗,将异位症病灶切除及将卵巢囊肿剥除后送病理检查。同时给予患者美兰通液术治疗,以对其输卵管通畅情况进行检查。最后对盆腔进行冲洗,在此过程中将生理盐水充分利用起来,将透明质酸钠应用于手术创面,以对粘连进行积极预防。进行1个月的避孕后开始试孕。

每5 d治疗1次,共2次。

1.7 观察指标

1.7.1 颈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5],划一条10 cm的横线,0~10表示由无痛逐渐过渡到剧痛,0为无痛,10为剧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横线上标记(横线长度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通过测算长度记录疼痛分值。

1.7.2 颈椎活动情况 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法[16],以人体颈部中立位为0°,活动至有明显疼痛不适为限。用关节量角器(昊量SK)测量颈椎屈伸、侧屈及旋转的活动度[17],并对所测数值量化积分统计。3分:侧屈、前屈、后仰>40°,侧转>75°;2分:侧屈、前屈、后仰30°~40°,侧转60°~75°;1分:侧屈、前屈、后仰20°~<30°,侧转45°~<60°;0分:侧屈、前屈、后仰<20°,侧转<45°。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对上述两指标进行评定。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8]结合VAS评分加权计算方法[19]于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评定。VAS评分加权值=(治疗前VAS评分-治疗后或随访时VAS评分)/治疗前VAS评分×100%。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VAS评分加权值>7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影响生活和工作,50%<VAS评分加权值≤75%;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25%<VAS评分加权值≤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VAS评分加权值≤25%。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等级资料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5.00%(17/20),对照组愈显率为85.00%(17/2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愈显率为80.00%(16/20),对照组愈显率为45.00%(9/20)。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短期内两组临床疗效无明显区别,而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和组别的变化趋势,首先进行模型评估,根据QIC值比较,结果表明选用Autocorrelation结构后模拟,模型的拟合度最好(QIC值=90.025)。结果如下:(1)不同时间点比较结果:Waldχ2=682.311,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分组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Waldχ2=19.935,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中变化幅度不同。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各时间点及时点间差值的VAS评分,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短期内在降低VA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维持更久,可有效缓解颈部疼痛症状。(见表4~6、图1)

图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趋势图

表4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时治疗组 20 5.17±0.14 1.89±0.15 2.09±0.16对照组 20 5.09±0.15 2.01±0.22 2.65±0.23 Z 0.492 0.692 2.686 P 0.623 0.489 0.007

表5 两组患者VAS 评分GEE 模型效应检验

表6 两组患者VAS 评分GEE 参数估计值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比较 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两组患者ROM评分随时间和组别的变化趋势,首先进行模型评估,根据QIC值比较,选用Autocorrelation结构后模拟,模型的拟合度最好(QIC值=31.988)。结果如下:(1)不同时间点比较结果:Waldχ2=35.115,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说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评分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分组与时间因素交互效应:Waldχ2=16.944,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交互效应,说明两组患者ROM评分在治疗中变化幅度不同。

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间各时间点及时点间差值的ROM评分对比情况,结果如下: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比较,治疗组患者RO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提示两组短期内在提高ROM评分上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远期疗效方面,效果维持更久,可有效改善颈椎活动功能。(见表7~9、图2)

图2 两组患者不同节点ROM 评分趋势图

表7 两组患者ROM 评分比较 (±s,分)

表7 两组患者ROM 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随访时治疗组 20 1.50±0.13 2.40±0.11 2.30±0.10对照组 20 1.65±0.11 2.20±0.09 1.95±0.11 Z 0.000 1.344 2.402 P 1.000 0.179 0.016

表8 两组患者ROM 评分GEE 模型效应检验

表9 两组患者ROM 评分GEE 参数估计值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后,对照组有1例在出针刀后出现轻微血肿,按压后消失,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其余的受试者均无晕针刀、损伤神经后触电样疼痛等不良反应,治疗点亦无血肿、感染等发生。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患者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方面。风、寒、湿邪侵袭,外邪袭络,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或长期低头劳损,耗伤气血,气血不濡,筋脉失养则痛[20-21]。NTCS患者多因颈部肌肉紧张、挛缩致颈椎力学平衡失调,进而影响关节稳定性,甚至激惹神经,造成疼痛与关节活动障碍。因此,治疗方法主要在于疏通经络、调整气血、恢复力学平衡与改善神经卡压。针刀疗法利用其构造的优势,通过松解瘢痕,降低软组织张力,使颈项部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进而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卡压,同时还可发挥改善微循环、清除致痛因子、提高痛阈等作用[22-23]。针刀虽是微创疗法,但仍属非直视下操作,有一定的损伤局部血管、神经的风险。而肌骨超声在观察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方面灵敏度高,可以帮助术者直观探查到钙化和瘢痕组织,有利于精准松解;同时术者在针刀操作中也可以直观呈现病变周围的血管、神经,图像化掌握进针方向和深度,降低因个体差异造成的不必要损伤,提高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因此,针刀配合肌骨超声有利于提高疗效与安全性。

针刀“颈骶并治”的选点为颈骶段筋膜处,其治疗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3点。(1)脊柱整体“弓弦力学”理论。颈骶段筋膜位于脊柱的整体弓弦结合部[24]。此处受力最大、瘢痕形成最多,也是病损最为严重的部位之一。针刀松解此处可最大程度解除因力学失衡导致的粘连、挛缩,进而降低张力,解除卡压,调整生理曲度,重建力学平衡,恢复脊柱功能。传统“T”形术式只着眼于调整颈椎局部“弓弦力学”,而针刀“颈骶并治”思路不仅关注局部症状的改善,还从脊柱整体调节的角度出发,注重治疗效果的维持。针刀“颈骶并治”不仅解决了颈椎的力学平衡,还着眼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的共同平衡,从根本上解决脊柱关节不稳、肌肉张力失衡的问题,因此可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见图3~4)

图3 脊柱整体弓弦力学

(2)筋膜线理论。颈骶段筋膜位于人体后表线上[25]。后表线是一条连接人体后正中区域的整体筋膜,维持着人体直立姿势,并拮抗躯体前侧肌肉,在人体前后力学平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松解颈骶段筋膜可达到放松后表线的目的,使紧张的脊柱后方筋膜张力降低,脊柱曲度得到调整,人体力学重回平衡状态,进而颈椎功能得以恢复。

(3)经络循行理论。《灵枢·经脉》曰:“膀胱足太阳之脉……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入偱膂”。骶段筋膜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颈部形成密切联系[26]。足太阳经循行颈部,当筋肉劳损或受外伤、寒凉等刺激时,经脉堵塞,气血运行不畅,颈部筋肉失养,从而导致疼痛及经筋功能失调。“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针刀“颈骶并治”可通过刺激颈部与骶段筋膜进而激发膀胱经经气,使经脉气血通畅,则颈痛、僵硬症状自除。本研究发现,基于“颈骶并治”超声下针刀与超声下常规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一定的近期、远期疗效,但在维持远期疗效方面,前者更优。

本研究在选点上基于“颈骶并治”理论,不仅关注局部症状的改善,还通过脊柱整体调节的思路,着眼于治疗效果的维持,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而超声的加入实现了针刀操作的可视化,能实现对肌腱、韧带及其周围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动态观察,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传统针刀术式比较,超声下针刀选点更加精简,减少了因治疗点过多导致的不必要损伤。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还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加入更多的客观观察指标。

猜你喜欢

针刀筋膜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