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2023-11-13王丹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文│王丹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养猪业需要直接面对的疫情就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近年来,该病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造成严重危害。一些养猪业采用集约化方式养殖,但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没有采用综合防治技术,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概述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为呼吸道传染病,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通过接触的方式传播,容易导致猪只死亡。这种病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如果气候环境发生变化,猪在潮湿且通风效果不是很好的环境中生长很容易患病,特别是一些养猪场的饲养密度较大,没有实施科学管理,加之重新组群过程中产生应激反应,就会导致这种疾病发生,同时还会与猪的各种病症产生交叉感染,如猪蓝耳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伪狂犬病等,由此加重病情。
当猪患有传染性胸膜肺炎后主要表现为两种特征:一种是急性病例,表现的特征是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另一种是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当发生急性病例时,如果没有采取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所以,猪患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具有典型性。
发病初期体温快速提高,可以达到41.5℃,出现食欲废绝症状,呼吸不够顺畅,需要张口呼吸,多为犬坐姿态。当病症进入中后期会有心衰现象,相继在耳、鼻、眼及后躯出现皮肤发绀。猪在临死前会有血性泡沫样液体从嘴、鼻孔中流出。经过解剖检查可以发现气管、支气管中有很多的泡沫状黏液,而且还会有血丝,肺有出血甚至坏死症状,还会发现有纤维素性渗出。
这种病症所具备的特点是攻势非常猛、发病速度快、病程不是很长而且在短时间内死亡,有的猪在发病时就会死亡,没有机会进行治疗。由于很多血清型菌株之间并不能实现交叉保护,会影响预防工作,此时最重要的是防控工作。
二、临床症状
该病有1~7天的潜伏期,如果为急性病例会突然发病死亡,病程非常短,有很高的死亡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所具备的特征是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或者并发急性败血症。慢性耐过猪表现出来的是不能健康生长,导致出栏超过规定时间。考虑到病程发展情况,临床上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病症(慢性型病症)。
1.最急性型病症。有个别猪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还未治疗就已死亡,时间非常短,令人措手不及。如果猪群敏感度非常高,这种病毒会快速传播。患病初期体温非常高,甚至可以超过41℃,此时精神状态明显不好,非常沉郁,没有食欲,还会出现呕吐或痢疾等症状。
病症早期虽然有呼吸症状,但并不显著,而且心率快,当进入后期会产生心衰症状或有明显的循环障碍,导致病猪出现很多并发症,包括鼻部、眼部、耳部皮肤呈现青紫色,之后会有呼吸障碍,呼吸越来越困难,需要张开口才能喘息,站立姿态会感到不安,通常会呈犬卧姿势。当猪濒临死亡时体温快速下降,口和鼻会有泡沫样液体流出来,其中还带有血丝。如果病猪有临床症状出现,通常在之后的24小时内死亡,多数在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超过80%,甚至达到100%。
2.急性型病症。当猪患有急性型病症时,病猪体温快速升高,皮肤有些发红,但不够精神,看起来疲倦、懒惰,不喜欢吃东西,呼吸非常困难,需要张开口,且伴随有咳嗽,此为病毒导致的呼吸障碍。
猪患病后卧在地上不愿起来,经常呈现犬卧姿态或犬坐姿态。当猪患有心衰时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病猪出现很多并发症,包括鼻部、眼部、耳部皮肤呈现青紫色,有的时候口中有泡沫,或者鼻腔流血。当猪患有这种病症未及时治疗2~4天内死亡。如果病症初期有所缓和,可以耐过4天,甚至超过5天,病症会逐渐消退进入康复期,转为亚急性病症或慢性病症。
3.亚急性型病症(慢性型病症)。病症度过急性期后进入亚急性型病症,如果感染病菌数量非常少,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在病猪体温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或者比正常温度稍稍高一些,此时没有食欲,伴随有自发性咳嗽或者间歇性咳嗽,有呼吸异常症状。当处于良好环境中并不会有其他的并发症,经过几天或者一周之后能耐过,但猪的生长比较缓慢,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会成为带菌者,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慢性感染群中有很多隐性感染猪,体现为亚临床症状,如果被其他病原微生物侵害,或者产生应激反应,此时,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会发展成为急性病症,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综合防治技术
1.对猪场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在猪场实施生物安全管理过程中进行引种检疫的时候要严格,发现有病原就要杜绝传播。没有发病的地区或者没有发现病菌的猪场最好采用自我繁育、自我养殖的方法,在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和育肥4个环节都采用完全进出的饲养方式。每一批猪出舍后都要将猪舍彻底冲洗,保证清洁,之后进行至少3次消毒,空舍2天之后才能引进新猪,这样可以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出现连续性感染症状,避免持续发生疫病。
引种时要选择非疫区做好引种检疫工作。引入的猪需要采取隔离观察措施,注射疫苗,确定没有疾病后才能进入生产区饲养,避免病原传入。如果猪场已经遭到污染,需要定期检查血清学,将阳性带菌猪及时清除,同时制定药物防治计划,保证猪群健康。
2.对猪只实施科学管理。要积极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饲养密度合理,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有效控制环境温湿度,同时还要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做好卫生管理,使猪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尽量避免负面因素造成的影响,对这种疾病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春季温差变化非常大,要注意预防工作,确保圈舍空气流通,包括圈舍内外环境及所使用的各种用具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猪群转栏的次数要尽量减少,也要避免混群,防止由于应激反应导致该病的发生。
3.对疾病做好预防工作。控制该病需要采用免疫措施,还要结合药物保健。现在市场有这种病毒的灭活疫苗,可以对猪定期接种,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通常在5~8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免疫,再过2~3周进行二次免疫。母猪生产前1个月要进行免疫接种,最好选用新的基因缺失苗,其中含有流行菌株和本场分离株,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另外,还要对猪常见疾病做好预防工作,如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降低猪只易感性。
4.做好隔离工作。如果发现猪只感染,感染猪只要立即隔离,并用缓解呼吸困难和抗生素的药物进行治疗,保证治疗的及时性,以获得良好的疗效,有效控制死亡率,将经济损失控制在最低。需要注意的是,在预防和治疗该病时,为了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要定期轮换使用预防性药物,按计划使用,测试药物敏感性,将特定药物确定下来。
(1)及时隔离病猪,并对围栏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一旦发生这种疾病,应根据个体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隔离和单独治疗;同时交替使用广谱消毒剂,对猪圈、周围环境、运输工具、衣物、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猪的尸体、排泄物等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临床用药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先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多西环素等更敏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疾病,引发疾病的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该病发病较急,甚至没有接受治疗就已经死亡,所以,日常工作中要做好防治工作,防止该病的发生,提高猪群质量,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