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路上不容忽视的“身高问题”
—— 青少年矮小症
2023-11-13鲁燕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文/鲁燕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妈妈,我为什么比同学个子矮?”“没关系,你长得晚,会撵上他们的!”有时会听到家长和孩子有这样的对话,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真的只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自由生长”吗?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高问题,并致力于给孩子采取增加营养、锻炼身体等方法帮助孩子长高,但是现实有时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内分泌学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我国人均身高普遍增高的大环境下,青少年儿童中患矮小症的概率却达到了3%,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孩子身高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家长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让矮小症患儿可以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不要错过人生中最佳治疗生长期。
什么是青少年矮小症?
目前临床上一般用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来判断是否属于身材矮小,即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地区、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的2 个标准差或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 厘米者,就可诊断为矮小症。
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生长速度明显不同,但是婴幼儿期(3 岁以下)小于每年7 厘米,儿童期(3岁到青春期)小于每年5 厘米,青春期小于每年6 厘米,就提示孩子生长迟缓了,家长要尤其注意并及时带孩子就医。
矮小症会带来哪些危害?
疾病的影响:部分矮小症患儿合并甲状腺、垂体、性发育等方面的疾病,这些疾病不仅会造成身材矮小,也会带来其他危害。
心理受影响:在同龄人中身材矮小,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自卑、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等。
人际交往不良及社交退缩:由于害怕遭到同龄人的讥笑,矮小症患儿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变得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与社交。
就业、升学及婚姻受影响:矮小症会让青少年面临更多社会压力,因为很多职业和岗位对竞聘者有身高要求,相同条件下,身高高的人更容易受到领导的青睐。升学、择偶方面亦是如此,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遗传影响:矮小症有遗传倾向,子代中患身材矮小症的概率会比普通人更大。
矮小症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遗传是矮小症的主要因素,父母遗传影响占70%左右,还有30%左右与孩子成长的环境、营养、疾病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身材不高的父母可以在影响孩子身高的其他方面进行干预。
饮食因素:很多家长不注意饮食健康,为孩子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西式快餐,甚至是膨化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作为日常饮食,造成青少年营养过剩、不均衡等问题日益突出,再加上日常运动量较少,随之而来的便是矮小症、肥胖症、性早熟等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运动因素: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青少年平均运动量较之前明显减少。休闲时光,很多孩子用玩手机、看视频等行为代替了运动。没有足够的太阳光照和运动,机体就不能更好地产生生长激素,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生长迟缓。
睡眠因素:身体处于深睡眠状态时,生长激素分泌最快,而且分泌高峰出现在每天的两个时间段,晚上22:00 到凌晨2:00,和早上5:00 到7:00。如果青少年长期在此时间段内熬夜,没有进入深睡眠状态,就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心理成长环境因素: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释放压力,会使其身体内分泌失调,影响生长发育。
疾病因素:早产、宫内发育迟缓、性早熟、染色体异常、垂体和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也是矮小症的诱发因素,具体原因还需要找专业医师检查确认。
其他:生活方式、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电子产品过多使用等也会对青少年的身高发育造成影响。
对矮小症的理解误区有哪些?
虽然我国矮小症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真正因为身材矮小到医院诊断、治疗的青少年并不多,往往是因为家长的错误理解导致青少年延误治疗。对矮小症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种。
1.矮小症就是侏儒症
侏儒症和矮小症有很大区别,两种疾病的诊断对青少年儿童身高有不同的标准。一般矮小症患儿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正常平均身高2 个标准差,而侏儒症患者的身高则会矮很多,一般小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标准身高的30%以上。具体情况还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
2.孩子身高完全由父母的身高决定。
遗传因素在孩子最终的身高上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从围孕期到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层面的干预措施都可以对身高产生影响。也就是说,高个子父母的孩子不一定个子高,矮个子父母的孩子也不一定个子矮。
3.盲目地“补营养”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在孩子营养上的投入也与日俱增,加上各种商家、媒体对能增高的保健品大肆宣传,家长会掉入“拔苗助长”的误区,大量购买保健品,盲目给孩子补充“营养”,既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也耽误了孩子的黄金成长期,甚至导致孩子性早熟。
如何预防矮小症?
关注身高:家长至少每3 个月就要给孩子测量1 次身高,了解孩子的身高水平和生长速度。关注孩子生长情况,记录身高发展趋势,如果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生长速度慢,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科学干预。
保证足够的睡眠:临床研究证明,学龄期孩子要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 小时,并且在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要保证深度睡眠,关闭室内灯光、保持安静的环境、睡前不做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有效的深睡眠状态。
健康饮食:多吃优质蛋白、荤素合理搭配、粗细粮均衡摄入。同时避免营养过剩,少喝碳酸饮料、减少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果蔬的摄入。
增加户外运动: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并增进食欲,提高睡眠质量,所以需要保证足够的户外运动和光照时间。父母可以选择一项孩子喜欢的户外运动陪他长期坚持,培养其运动兴趣。
正向心理培养: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积极应对生理和心理变化压力、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
早期干预: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一直比同龄人个头矮小,有矮小症倾向时,要及时去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正规检查和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