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023-11-13孔祥丽陈学东
孔祥丽,陈学东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广东 东莞 523000)
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在当前这种国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际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科技打压和封锁的严峻形势下,我国一方面要做好国内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国际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使之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科技腾飞做出贡献。而要做到这些,没有一个完善的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1]。对此,本文以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为研究课题,结合本课题案例平台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实际运行经验,进行如下探讨。
1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的建设意义
建设一个有利于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体系,将国际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移转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具体来讲:一是有利于搭建一个人才聚集、科技领先的国际化平台,促进国与国之间科技合作与交流,向广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国际科技合作方式的更加灵活,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参与方的互利共赢;三是有利于国内科学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培养国内新生力量;四是有利于对国内外科技成果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技术创新的智力要素,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2]。
2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原因
2.1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的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服务体系功能建设与定位存在问题;二是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2.1.1 在体系的功能建设与定位方面
第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一是科技信息供需渠道单一,没有形成网络全覆盖;二是提供的技术支撑手段单一;三是科技成果评估手段单一;四是专家咨询系统还不够完善;五是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服务跟不上,包括协调组织技术培训,协调解决各方问题等[3]。
第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企业获取科技信息需求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专题调研获取;二是通过科技信息上报汇总获取。但前者成本高且耗时长,后者往往对企业的承担能力又了解甚少。
第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主要反映在经费方面,难以实现自我造血及可持续发展。
2.1.2 在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方面
第一,现行组织结构的适应能力较差。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不利于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4]。
第二,管理体制缺乏科学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作为一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政策依附度比较高,项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权责关系不够明确,市场开拓意识比较欠缺,不能对项目进行系统性、全周期的科学管理。
第三,缺乏科学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现有人员的管理缺乏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5]。
2.2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问题的生成原因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问题的生成原因,就其深层次来讲主要有两个:一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自身特殊性。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要求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这对一般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二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知识资源网络方面[6]。
3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案例简介
本课题研究的应用案例是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成立于2019 年4 月,是由东莞市科技局委托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联合其它企事业单位组建的一个独立的、市级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其使命是围绕东莞市产业发展需求,带动东莞市相关科研机构及企业开展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推动一批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聚集东莞,吸引一批国际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落户东莞,为加快东莞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人才聚集三大新高地,提供国际化支撑。
该中心致力提供创业孵化、股权投资、产业对接、项目申报、培育加速等全链条增值服务。其主要服务包括:
其一,专业的商业咨询辅导和丰富的投资机构对接渠道,满足不同阶段融资需求。
其二,全方位的入园优惠政策体系,帮助企业匹配和申报各级政府部门的产业、人才专项资金。
其三,建立“政、产、学、研、资、介”深度融合的国际科创生态体系,赋能高科技企业发展。其中:“政”为政府政策支持网络;“产”为产业转化加速网络;“学”为创业辅导培训网络;“研”为国际成果汇聚网络;“资”为金融资本对接网络;“介”为服务机构合作网络。
其四,来自清华等国内外高校的庞大资源网络,开拓国内外合作资源渠道和产学研科技配套服务。目前,境外合作机构主要有新加坡、日本、韩国、瑞士、德国、伊朗、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与近50 家境外源头创新资源机构建立了联络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紧密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收集入库了300 多个国际科技项目信息;举办了一系列高质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交流活动;引进了中韩(东莞)经济技术合作服务平台、中德(东莞)工业技术咨询平台、中国(东莞)伊朗高科技中心等15 个跨境技术转移合作平台;促成了20余个国际技术项目与本土资源对接;引进了加拿大斑马鱼筛药平台、美国AG 膜、澳大利亚正压电动呼吸器等多个国际优质项目落地东莞,取得了较好成果。
4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上述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再结合本研究课题案例单位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进行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验做法,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对策如下。
4.1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思路
本课题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思路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以科技成果服务机构为连接纽带、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政府和社会创新环境为保障的科技成果服务体系,创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学”“产”“研”为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以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具体参见图1 所示。
图1 国际科技成果合作支撑体系
4.2 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的对策
4.2.1 明确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
1.抓紧做好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试点工作,制定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政策措施,在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利益分配上,政府相关部门要予以明确;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激励措施方面,政府要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大业绩考核的力度,对成果显著,业绩突出的专家、教授政府要予以重奖,同时还要对出成果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予以集体奖励;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方式上,无论是横向项目,还是纵向项目都要用统一标准进行管理。
2.政府要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搭建平台,创建转化条件。政府要定期召开科技成果发布会,帮助企业实现科技成果对接;对已有的科技成果,政府部门要进行梳理登记,按照不同专业进行分类,按照成果级别分出近期转化和远期转化,并建立科技成果登记台账和科技成果转化台账,实行信息化管理。
4.2.2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
1.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行科技成果市场化运作。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作用,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咨询辅导、挂牌拍卖、融资并购等,引导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有企业,进行合法正当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
厦门吉宏一行,蓦然发现,“美好”是一种呈现、一种状态、一种态度,而庄浩及其带领的厦门吉宏,恰以“美好”为题,正在创造“美好”,传播“美好”。
2.建设一支能力强、服务周到的科技成果服务转化机构,鼓励类似于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面向市场,拓宽服务领域,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大胆应用科技转化成果。
3.鼓励科技成果服务机构,主动积极地与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联手,进行专利收藏、存储,开展战略布局,进行市场化营运转化。同时,为了保证科技成果市场化能够以正确的道路开展下去,还可以与第三方检验检测资格认证机构联系,构建一支能力强、技术硬、信得过的资格认证服务平台。
4.2.3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
1.从规章制度建设入手,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规划,简化人才引进审批程序,畅通科技人才交流渠道。
2.建设一支能力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议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要从战略的眼光出发,从现在起就设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相关课程,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才,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服务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绩考核机制,稳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
4.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咨询的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成果咨询服务中的权威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质量。
4.2.4 强化科技金融支撑
具体措施:一是在信贷管理上实行差异化管理;二是在信贷政策的制定和引导上制定相应的政策举措;三是扩大财政引导基金规模,健全成果转化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体系;四是采取降低风险投资税率、给予补助等多种措施鼓励风险投资。
5 结语
本文在对东莞市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国际面临的严峻挑战,就如何做好国际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工作,探讨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果转移转化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吸收学习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