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谷一瞥
2023-11-11邵凡辉
邵凡辉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旸谷文学社简介
旸谷文学社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级文学社团,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立的“华师一附中文学爱好者协会”。“旸谷”为日出之意,旸谷文学社恰如其名,以其青春朝气和无限魅力会聚了华师一附中广大文学爱好者,成为师生诗意栖居之所。旸谷文学社自成立以来,积极促进文学交流,开展了文学讲座、阅读沙龙、“三行诗”大赛、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主题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曾出版《楚歌》《华英》《旸谷》杂志,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旸谷文学社致力于培养文学创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每周开展校内外导师授课一次,学生自主活动课一次,不定期邀请知名作家、大学教师授课。祖慰、董宏猷、晓苏等曾来校作文学报告,著名学者易中天教授为旸谷文学社亲笔题词,多位社员著有个人作品集,并由长江文艺等知名出版社出版。
●宗旨:汇八方之英才,展文学之风采。
●荣誉:华师一附中优秀社团,社刊获“武科大中南分校杯”湖北省首届校报校刊特等奖。
“旸谷”,乃古书中日出之地,文学社以“旸谷”为名,其故有二:一为取譬人才。曩时师旷论学曾言:“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旸谷诸君,诚能以青春锐气,好学敏求,各领风骚,别开生面,则不负此喻;二乃追崇澄明也。太史公言屈平:“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旸谷诸君,宜应心有鸿志,于漫漫前路,向朝阳而直上,逐曜曜之光,达澄明之境。观此二者,皆存殷殷期冀之意。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岂独《诗》然?广义之文学,大略如此。旸谷文学社以汇八方之英才,展文学之风采为宗旨,内含兴发才思、以文会友、瞰取世事之义。上合夫子之教,下奉学界“文学即人学”警论,假借少年灵思,终成有温度之文字。
旸谷文学社建立以来,蒙历届导师、社长倾心开拓,社员潘江陆海,各骋其才,乃创《楚歌》《华英》《旸谷》杂志,校园文气,可谓盛矣。数年间,楚才、新概念作文等获奖者众,从事文学、文化相关行业,为翘楚者,不乏其人,可谓代有风雅俊士,斯文在兹。
古之学者必有师。旸谷文学社每周开设社团课程,聘校内外导师各一名。讲习内容,遍及文论、诗词、近现代散文、小说……师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沉酣其中,怡然有得!长此以往,社员登堂入室,纷纷有作。
大观社员所作文章,有诗词,法李杜而夺文学之桂冠;有佳赋,法相如、苏子欲采文学之英华;有小说,法树人、从文欲续文学之血脉;至于散文杂记,不在话下……概之,众体皆备,风格异趣。或戏言曰:“天下能文者尽入华师一之彀中矣,而旸谷文学社独占十八!”此言恐为谢灵运及为文者不许也,可一笑过之。
曹丕言:“蓋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于今,人或谓有拔擢之嫌。然慎思之:不平则鸣,提笔作文,言大众之欲言,裨补世事,是有益于国也;一腔心事,三两琐细,人间至情,生死之悟,每有跨代共鸣,可谓不朽也。天下为文者,不求有益于国,不求不朽者鲜矣,故旸谷诸君宜明察秋毫,精进本领,则名垂后世可待也。余尝作诗句,寄语诸生多进益,势如朝日凌山关。劝勉之意,昭昭可见。古有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之憾叹,旸谷诸君,若退而结网,勤动笔墨,令后世“有感于斯文”,则此生于文无憾也。“海内存知己”,今与天下为文有此志者共勉,他日相会,江湖不忘。
文以载道,文以言志,文以娱乐……前人之争备已。旸谷诸君,亦有不同,然皆存爱文学之一念。即此一念,便得文采风流之旸谷。旸谷诸君亦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广泛交流文学同好,切磋琢磨。即如去岁,江城三行诗大赛,旸谷诸君不乏崭露头角者,播社团之风流于四方矣。
窥一斑而知全豹,列位看官借今日一瞥,或可知旸谷大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华师一附中旸谷文学社,愿以爱文学之一念,结交四海文友,并创传世文章。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