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让儿童的想象插上彩色的翅膀
2023-11-11陈雅萍
陈雅萍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童话故事,或多或少都陪伴过每一个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
我最早接触的童话应该是小时候父亲读给我们听的《民间故事》。在那些故事里,鸟儿会说话,山川河流都有灵性。上小学时,我第一次进城里的新华书店,就被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迷住。虽然几毛钱就能买一本,但对我来说仍是一件奢侈的事。当时,我征得售货员的同意,拿着书站在书店柜台边,一口气读完才恋恋不舍地还给售货员。从此以后,书里那些鲜活的人物、有趣的故事就在我的脑海里扎了根。后来的日子里,父母每次给我零花钱,我再也舍不得买好吃的,而是一点点攒起来,然后步行十几里路,去城里的新华书店买《童话大王》。童话故事,伴随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
长大后,我自己也写了一些童话故事,发表在《农村孩子报》《洛阳晚报》等报刊上。这些故事都植根于我面对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的时候生发出来的灵感。创作童话故事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孩子,用孩子的视角观察这个世界,与世界对话。
怎样才能写好童话故事呢?我认为,有一个好的开头,作品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开头,能成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有兴趣读下去。
比如《彼得·潘》是这样开头的:“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孩子们看到这句话肯定会想,这个例外是谁呀?所以就会在阅读中进一步探究。
接下来就是中间部分,即故事情节推进和发展的高潮。创作时最好做到情节曲折跌宕,有重复、有冲突、有因果。前文情节中的哪些做法导致后来出现哪些问题和矛盾,以及怎么解决、有何结果,都要交代清楚。比如《三只小猪》在结构上就用了重复手法,从草房子到木头房子再到石头房子,故事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最终小猪赶跑了恶狼,孩子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故事的高潮一过,就到不可或缺的结尾了。结尾该怎么写呢?这就要提到童话故事对人的教育性、启迪性。善于提炼总结全文,是童话作者必备的写作能力。
还可以用结尾不动声色地让孩子们产生思考,明白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曾发表过一篇作品《兰花草和蚯蚓》:兰花草自视甚高,不愿与蚯蚓为邻,便赶走蚯蚓,结果脚下的土壤板结严重,兰花草无法吸收养分,差点儿枯死。所幸蚯蚓不计前嫌,回来帮它松土,兰花草才得以活过来。此后,兰花草和邻居们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孩子们看到这里就会明白,清高自傲是不可取的,只有谦虚低调、与人为善才能收获更多好朋友。
当然,文字的生动优美也是必不可少的,童话应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
孩子的世界是充满想象的世界,所以我们写童话故事,就是要给孩子们的想象插上彩色的翅膀,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责任编辑/李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