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感谢信
2023-11-11李炆蔓
编者按:2014年,时任湖北省民政厅减灾备灾中心副主任陈文兵带领“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工作组来到了武陵山深处的来凤县三胡乡进行帮扶。工作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留守儿童不仅生活条件艰苦,而且缺少陪伴与关爱。工作组及时将情况向厅领导汇报,联系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山里孩子,以此为起点,拉开了“爱心帮”活动的序幕。今年是“爱心帮”活动的第十个年头,受资助的孩子们有的如愿考上理想大学、重點高中,有的已经完成学业,成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栋梁,成为爱心传递的接力者。在“一对一”的帮扶过程中,山里的孩子与山外的孩子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相信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贵经历。在此特别选取几篇孩子们的文章。
一
尊敬的贾伯伯:
您好!我是姚登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秋天了。回想当初,如果没有您的无私帮助,我的大学梦只能是肥皂泡。我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由于家庭负担沉重,爷爷奶奶起早贪黑忙于生计,爷爷更是积劳成疾。在全家面对高昂的学费手足无措之时,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当您带着慈爱的微笑把助学金送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模糊的视线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对自己说:长大以后我要当一朵“蒲公英”,要把贾伯伯无私广博的爱心带到所到之处,传递给有需要的人。
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不可能安心地学习,也没有机会体验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我们这里家庭贫困的孩子,家里年纪最大的一般会在十四五岁辍学打工,养家糊口。幸好我遇见了您,是您和这么多不留姓名的好心人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得以在求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深知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努力学习,勤奋自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尽己所能帮助同学。我深知您的奉献初心,您播撒的爱心,我一定会努力将它传递下去。我相信,我们的困难是暂时的,我会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成就自我,回馈社会。
回顾过去一年,再道一声感谢!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姚登月
二
我叫李炆蔓,今年16岁。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庭突遭变故,我一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亲朋好友及邻居们经常给予我们帮助,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来到我家,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鼓励和资助,我和我的家人都非常感激!
在我7岁那年,民政厅领导通过村干部与学校老师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再通过驻村干部牵线搭桥,我成了李晓辉叔叔的“一对一”帮扶对象,到现在已有9年。李叔叔每月都给予我经济资助,从未间断,他还经常打电话问候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和我的学习情况。虽然我性格内向,不会大方地表达,但心里却十分感激。是李叔叔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是不幸中的幸运儿!我想,我必须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方能不辜负他的期望。
2020年上半年,武汉疫情严重,李叔叔身在武汉,有3个月的资助是一起转过来的。那天,他给爷爷打电话解释,前两个月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能出门,所以没能按时汇款,这次一起汇来了。我们一家听了特别感动,那么难的日子里,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帮助我。我们一家也非常担心他,知道他的每一笔善款都来之不易。去年夏天,我通过努力考上了县一中,我第一时间给李叔叔汇报,激动地向他表达了一直以来的感激之情。
在此,我向所有关爱我以及其他贫困学生的爱心人士表达诚挚的谢意,是你们用金子般的心帮助了我们,是你们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无以为报,只有更加努力学习,立志回馈社会,做一个和你们一样对社会有用、有爱的人!
(责任编辑/孙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