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2023-11-11朱梁艳王鹏宇张译丹

村委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艺术节发展路径茶文化

朱梁艳 王鹏宇 张译丹

摘要:宏村发展的艺术手段,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艺术小镇的建设与艺术节的举办。而宏村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在于其成了一个符号——代表徽派文化、传统徽派村落设计和自然山水格局之间有机结合的符号。无论在文化特质还是地理空间布局上,婺源县都与宏村一脉相承,但婺源县在整体发展上存在同质竞争严重、缺乏创新意识、文化产品类型单一以及缺乏全要素资源整合的问题。在茶文化传播上,存在对外传播渠道方式受限、缺乏传播创新、专业传播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宏村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作为婺源地区发展的有效参照样板,以期通过婺源县的特色茶文化艺术节推动婺源县产业链逐渐完善,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艺术节;徽派文化;茶文化;发展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9-014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G249.27;J124     文章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指出“要有计划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展示区、文化产业特色村落,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体育产业,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1]。乡村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乡村文化,“进一步挖掘、梳理、守护、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以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在当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

1   宏村以艺术推动村落振兴进程分析

黄山西麓的黟县,古称桃花源里。境内有多个宗族聚居的村落,保存着完整的明、清民居建筑,距县城10km的城东北有个偏僻的村镇——宏村,古称“弘村”,始建于南宋,最初只有13间房,俗称“十三间楼”。在宏村,建筑与天地相连,文化与艺术齐平,传统的自然村落、徽派艺术与山水构成了一幅写意而又怡然的画卷,三者之间有机相融,超脱世俗。而宏村发展的艺术手段,则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艺术小镇的建设与艺术节的举办,其中包含影视、摄影、写生、渔灯等文化艺术。

1.1   艺术小镇

宏村不仅历史悠久、形成周期长,而且其艺术产业布局更是早早开展。2000年,电影《卧虎藏龙》上映,宏村富含底蕴且诗意的意境初登荧幕舞台。2007年,由北京新时刻文化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宏村秀里影视基地[3],为宏村发展艺术特色架起了桥梁。2016年,黟县启动四大特色小镇建设,宏村以其古朴的风景和浓厚的徽文化成为打造艺术小镇的重点。

除去传统的影视类方向的艺术文化建构,宏村的特色小镇布局全方位出击、多方引领,因地制宜吸引摄影、写生爱好者,带动当地二次宣传。此外,发展民宿文化,联合龙池湾温泉民俗度假村,促进当地就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最需要的是创新,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更要注重文化的傳承与创新。”[4]而宏村的艺术小镇,从创立之初便极度重视“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只有做好了传承,才能有水平、有方向、有特色的创新,传统文化得到了艺术创新,从而激发了宏村的经济、文化、艺术活力。

1.2   艺术节

《黟县志》里有载“旗帜、伞盖、人物、花卉、鳞花之属,剪纸为之,五色十光,备及奇巧,合城士庶往观,肩摩踵接,车马填巷,灯火达旦”[5]。闹灯会是黟县最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动,每年正月十五,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而这种当地的节日节目,自然会引起外地来此游玩旅客的兴趣和青睐。2021年6月26日,合肥一批参加拓展的客人一定要来体验花灯巡游。同年10月9日,“乡村笔记”带着50名中学生来参与非遗花灯的了解及制作。“作为艺术节的间接经济效益,艺术节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6],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及其他群体,毫无疑问会带来更多的正向收益——新游客带来经济新的增长拐点,经济增长反过来增强当地文化艺术产业的复兴信心。

2   婺源县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概述

2.1   试点选择

坐落于黄山黟县东北部的宏村,依山造屋,傍水结村,白墙黑瓦,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坐落于江西东北部,与安徽省、浙江省交界的婺源县,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保存完整,且独具徽派风格。宏村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在于其成了一个符号——代表徽派文化、传统徽派村落设计和自然山水格局之间有机结合的符号。无论在文化特质还是地理空间布局上,婺源县都与宏村一脉相承。

婺源县的众多古镇村落与自然地形相契合,大多有机分布在河流两岸,很多分布在山谷中,或依山傍水,或居山理水。古镇村落之间的距离远近相宜,既不互相干扰又保持了良好的可达性。与自然地形相契合和适宜的间距是婺源县古镇村落整体空间分布特征[7]。婺源县在整体发展上存在同质竞争严重、缺乏创新意识、文化产品类型单一以及缺乏全要素资源整合的问题。

2.2   理念概述

婺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化设计和多规合一的理念,以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促进城乡互补和产业互融。艺术作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必须与农村的自然环境、农业基础产业和农民的文化地域特质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差异和特点的全域共建、共融、共享的创新模式[8]。婺源地区有着悠久的茶史和丰富的茶文化传统,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婺源茶文化。茶叶的生产极具特色,以绿茶为主要品种,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口感,茶叶品质优异,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吸引了众多茶文化爱好者。同时,婺源地区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致力于将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审美、生活方式相结合。茶文化作为当地旅游业的一部分,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风向标。文章选择将婺源县独特的茶文化元素作为婺源县艺术振兴乡村的关键支撑,深入挖掘婺源茶文化的内涵,形成富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符号,探索婺源县艺术振兴乡村的多种发展路径。

3   婺源茶文化特色与内涵表达

3.1   婺源茶文化特色

婺源县拥有独特的茶文化,具备自己独特的茶俗。当地居民钟情于品饮绿茶,并将陈年绿茶视为正宗。他们常用瓷壶来冲泡茶水,而茶叶则常常被保存在锡罐中。当有客人前来拜访时,必须经过茶过三巡,且茶杯不能装满水。此外,乡村山野常常会设立“施茶亭”,供过往行人自行品饮。正是由于丰富多样的日常茶文化,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婺源茶道”,其主要可以分为文人茶、富室茶和农家茶三类[9]。

3.2   婺源茶文化内涵表达

3.2.1   以茶化人

茶文化在廣义上指的是茶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上的茶文化则特指其中的精神财富部分。这个定义是一种西式、普适、逻辑性的定义,与茶文化这一富有人文气息的概念不协调,显得有些僵硬。茶文化的定义应该基于中国文化理论体系,方为正源。从文化词源《易经·贲卦·彖辞》的内容来看,可以窥见茶文化的本质:“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按照这个句式不难理解,茶文化即“以茶化成”“以茶化人”。

3.2.2   精行俭德

《茶经·一之源》中,陆羽提出了“(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说法[10]。这一观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精神的起源,也是陆羽将饮茶这种日常活动明确提升到精神层面的一个标志,从而确立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精神的地位。

3.2.3   天人合一

在工业文明到来之前,人类一直以一种温和的姿态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先哲总结出了朴素的生态文明观,即“天人合一”的思想。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传》)[11]。这两句话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纲,强调在处理这一关系时要保持适度、谨慎和全面。在婺源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和生态伦理思想,更能够将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制度、风俗和行为中,实际落地生效。如今,婺源县仍秉承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积极发展有机茶产业,并形成了一套有机茶制度文化。婺源县通过“山上戴帽”(保护山林)、“水口笠帽”(保护水源)、“村前茶帽”(发展有机茶业),努力实践着生态文明的理念,促进了婺源县茶产业的发展。

4   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文化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婺源县拥有显著的资源特色和独特优势。花田古村以其多元资源构成和紧邻山水之间的生态布局,展现出独具魅力的资源特质和突出优势。尽管如此,这些丰富资源分散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尚未得到有效整合。作为整个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县城有责任承担起满足游客吃、住、行、购、娱需求的主要功能。然而,目前的开发和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眼下的现实是,婺源县严重缺乏具备功能性和具有地标性的精品文化景区。这些景区将能够推动地区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地方经济和文化注入新的活力[12]。因此,需要从全域文化发展的理念出发,围绕乡村的特点和优势,整合各具特色的区域乡村文化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为未来的发展作出规划和调整。

4.2   婺源文化特色“茶文化”传播困境

4.2.1   对外传播渠道与方式有限

婺源茶文化的对外渠道主要以茶叶对外贸易、国际茶叶博览会、世界遗产大会等实物形象媒体传播为主,倾向于引进国外茶企业和茶专家“走进来”。这种传播方式使得婺源茶文化辐射的时空范围受限,无法大规模地持续性地向外界输出婺源茶文化。虽然新媒体对外推广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图片、视频、网络新闻、专题等形式,但推广内容和形式普遍比较单一,缺乏由于缺乏对区域特色的全面了解,以及对目标受众的文化、地域语言和个性差异的深入研究,传播活动无法满足受众的体验需求,也无法实现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13]。同时,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作为江西茶文化的传播主体,缺乏统一的外部推广机制,使得目标受众对婺源茶文化的印象碎片化、不清晰,目标受众都不能对茶文化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4.2.2   受众的语言与习俗存在差异,传播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在将婺源茶文化有效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必须真正了解受众的社会和心理需求,因为不同国家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使得受众群体呈现多样性和庞大规模。因此,对于中国茶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存在着显著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其中,语言和风俗差异是婺源茶文化对外传播中亟须解决的两个问题。从语言差异来看,婺源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英语流利地解读和交流中国茶文化的茶艺表演团体和个人非常有限,导致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14]。从风俗差异来看,以婺源茶艺为例,它主要集中在婺源县旅游区,并定期在世界各地举办国际茶艺交流会,以传播茶经、茶道和茶艺。然而,当从全球各地不同国家的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时,由于这些多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此前缺乏足够的传播和介绍,会发现受众很难完全领会婺源茶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因此,需要致力于培养专业人才,具备深刻理解婺源茶文化的内涵,并能制作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茶文化内容,以推动婺源茶文化的全球传播。

5   婺源县试点艺术节设计展望

5.1   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路径

5.1.1   注重生产要素整合,“艺术+产业”模式

以潍坊青州市的山头村为例,山头村是对生产要素组合的成功示范。婺源县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面临着分散的困境,缺乏统一、标志性的文旅产业,借鉴山头村的整合营业模式,形成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可以为婺源茶文化艺术节设计提供底层逻辑路径。

山头村拥有优美的乡村景色和艺术特色,但产业长期分散,始终没有整合生产要素形成完整产业链。因此,山头村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的同时,引入了市场主体,整合当地特色资源,打造凤凰引民宿艺术村项目,项目分为三大板块:团建区、露营区和民宿区,陆续还会推出老的街巷、市集、公共配套等,并打造46套民宿院落。形成完整的文旅一站式产业链。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山头村累计接待各地游客近3 000人,民宿入住率达100%。通过民宿产业的引入,不仅吸引了周围的游客,甚至有北上广的一线城市居民前来旅游,大力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60余家,近60个村庄开发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办旅游农家乐400余家,直接吸纳农民就业2万多人,带动农民增收达20%以上。

5.1.2   开辟多元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时代数字技术

婺源县在茶文化的传播方式一直面临着传播途径单一、受限的困境,无法实现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在自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下,自媒体具有范围广、门槛低、互动性强的特点,能迅速完成宣传推广的需求,并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数据反馈,便于后期宣传的数据分析。及时开辟新的宣传渠道,是实现婺源茶文化传播的必经路径。

以丘北县为例,丘北县积极探索“新媒体+”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直播加强宣介,加快美食、民俗文化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推出“遇见普者黑”短视频大赛、“嗨翻普者黑”系列活动、“众说花脸”专栏等,吸引新华社、人民网等14家媒体参与宣传报道。积极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创建,持续擦亮“中国普者黑”名片。2023年,丘北县接待游客3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3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6%、84.5%。通过网络直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效益。2023年1-4月,实现网络零售额3 700余万元。

5.2   婺源茶文化艺术节设计路径

5.2.1   以传播茶文化特色为立点

婺源茶文化艺术节的开展目的在于深入挖掘江西省婺源县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当地制茶、品茶等茶艺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在设计艺术节活动时,始终坚持以推广茶文化为活动立点,引导游客亲身参与体验、观赏。

5.2.2   传统与创新交错平衡

通过艺术节进行文化传播需要有活动形式作为依托。在活动形式设计上,需要合理把握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性,传统形式如茶艺沙龙有效保障了艺术节的艺术性和茶文化知识传播中的严谨性,是艺术节中的主题活动;创新形式则承担宣传推广的作用,将新兴的解密、盲盒等元素融入艺术节活动中,有效吸引较为年轻的潜在受众群体。

在宣传推广方式上面也积极创新,充分应用当下新媒体的传播推广,邀请自媒体博主前往当地进行“探店”活动、开展当地特色文化产品直播、发布官方打卡挑战,引导游客自发成为宣传推广主体。

5.2.3   以带动婺源县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

艺术节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以艺术完成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划进行落地执行。以达到可持续性提升江西省婺源县当地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建设程度。在活动设计方面不能将其作为公益性活动进行设计。在艺术节活动设计方案中,其内容不仅仅体现了婺源县当地特色茶文化,也将当地特色民居文化、傩舞文化等融入其中,让游客在参与艺术节的过程中感受到婺源县文化的多元纷呈。活动也通过不同方式引导游客主动参与宣传推广,在打造文化IP的同时不断宣传当地的旅游景点、特色商户、民宿、民居等,助力当地各项文旅资源的整合重组,形成完整多元一体式文旅产业链,

5.2.4   注重专业人才建设

人才是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使其焕发生命力的关键力量。婺源县应积极探索与院校、企业合作,定向培育婺源茶文化专业人才;邀请国内茶文化专家、学者为婺源茶文化艺术节建言献策,为婺源茶文化艺术节中的文化传播提供专业的智力支持;鼓励人才充分发掘婺源茶文化资源,创意开发茶文化活动,让游客们在艺术节中全方位、沉浸式感受婺源茶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向往婺源茶文化。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艺术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手段。通过借鉴宏村艺术节运营模式及对宏村当地发展建设的推动作用,艺术节需同时具有文化传播、产业链建设、创意艺术、居民及游客参与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类比迁移,对同样位于江南水乡、拥有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江西省婺源县进行分析,其独特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通过以传播婺源茶文化特色为立点、以带动婺源县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的艺术节的策划设计,以期将婺源县的特色茶文化传承发扬的同时推动婺源县文化产业链逐渐完善,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EB/OL].(2022-03-21)[2022-03-2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2-04/07/content_5683910.htm.

[2]张新江.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有效路径研究[J].音乐创作,2018(12):148-150.

[3]黟县人民政府.宏村镇:打造产业振兴强磁场[EB/OL].(2023-05-15)[2023-05-15].https://www.yixian.gov.cn/xxbs/9187847.html.

[4]孙一鸣.传统文化主题型特色小镇的IP运作路径[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20.

[5]光明网.安徽黟县宏村:灯会里的年味[EB/OL].(2023-01-29)[2023-01-29].https://m.gmw.cn/baijia/2023-01/29/36326732.html.

[6]周正兵.藝术节与城市——西方艺术节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地理,2010,30(01):59-63+74.

[7]在婺源.婺源聚落画像之空间特征篇[EB/OL].(2018-11-27)[2018-11-27].https://www.sohu.com/a/278070876_690702.

[8]贺晓波.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域旅游规划思考——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23,32(02):72-79.

[9]胡晖.江西婺源茶文化、茶叶产业的发展研究[J]. 农业考古,2013(05):317-319.

[10](唐)陆羽.茶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

[11]小易.中华经典研读之《易经·系辞》十九[J].科技智囊,2007(07):75.

[12]余新祖,金元养,程根,程国新.茶与婆源的经济社会发展[J].蚕桑茶叶通讯,2012,(02):31-32.

[13]江美莲,侯彤彤,饶攀.“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茶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婺源绿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23,45(02):141-143.

[14]行怀勇,曹艳乔.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2020(05):76-86.

作者简介:朱梁艳(1999-),女,汉族,河北衡水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

王鹏宇(1999-),男,汉族,浙江宁波人,本科,研究方向为播音与主持艺术。

通信作者:张译丹(2004-),女,汉族,四川夹江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的创新型营销途径。

猜你喜欢

艺术节发展路径茶文化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