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职业污名化

2023-11-11叶姝槿

现代妇女 2023年8期
关键词:污名负面职业

叶姝槿

清华女博士石嫣,留学回国后,承包农场当农民,成为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父母都嫌丢人。

软件开发工程师李真桢,从科技公司辞职后经营快递网点,朋友们说她“疯了”,还有很多人说她“有病,好工作不要,来做快递”。

因“北大学子卖猪肉”而成名的陆步轩,回母校分享创业经验, 第一句话是:“我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甚至几度哽咽。创业初期,他也曾多次因为感觉给家人丢脸而放弃“屠夫”这个职业。

虽然社会一直在倡导尊重劳动,但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职业都会被公平看待,有的甚至饱受贬低和歧视。在如今的网络社会中,不少职业更是被“污名化”,遭遇网络霸凌。

污名化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会给奴隶做印记,以表明他们低下的社会地位。本质上就是给人打上负面“标签”,证明该人是有污点的。到了21世纪,“污名化”一词出现,艾滋病人、同性恋、精神疾病患者、变性人等群体都是经常被污名化的对象。

而职业污名作为污名研究的一个分支,很早就受到了管理学者的关注。Hughes早在1958年便对肮脏工作(即职业污名的前身)进行了论述。2005 年,美国真人秀节目“Dirty Jobs”的热播,让职业污名研究得到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Ashforth和Kreiner指出,职业污名会激起人们不喜欢和厌恶的反应,因为该工作违反了社会的“正常或洁净”工作的标准。公众会给这类工作贴上负面标签,对这类工作的从业者进行社会隔离,并最终产生偏见、歧视等态度和行为,进而导致这类工作被污名。Kreiner 等认为,所有的职业都会涉及污名,只是在污名程度上存在差异。

如今,职业污名已经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2021年7月,一则“中传‘95后’硕士毕业去卖房”的新闻,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全民热议。这位中国传媒大学“95后”硕士姚沁文,为了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在一家房产中介实习3个月后,被这个行业深深吸引,于是毕业后直接去做了一名房产中介。她原本的职业规划是从事新闻媒体行业,做一名记者,没想到因为一次实习经历,职业方向就此转变。

她的职业选择在网上引发了很大的争议:“名校硕士毕业去卖房,简直就是人才浪费!”“有这学历,干点啥不好,为啥要去卖房子?”仿佛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火坑。确实,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房产中介的刻板印象就是“黑中介”,连体面的门槛都够不上,更不会看到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

《2020中国房产经纪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占比分别为49.57%和61.91%。仅凭数据,是不是就能发现房产经纪人比想象中更专业?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有些职业却“白璧微瑕”,因为种种情况染上污名而招致他人区别认知和对待。甚至一些处于社会较高阶层、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职业,也会因为特殊事件引发公众负面评价,像“教师补课收受家长财物”“医生开高价药收红包拿回扣”等关于高声望职业的污名比比皆是。

职业污名不仅影响一个人对自身职业身份的感知,也影响自己对于所属家庭、学校等身份的感知,从而进一步对其心理健康、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人际关系等产生负面作用。职业角色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身份认同,当自己的职业被污名化时,个体很容易产生不被尊重感、工作压力和羞愧、害怕、焦虑等消极情绪,以及对职业的不认同,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高离职行为。职业污名对人际关系也有不利影响,比如个体会更容易感到被社会孤立、被歧视、被边缘化。严重的污名化甚至会对家庭造成消极影响。“北大屠夫”陆步轩在经营肉制品摊位时,他的孩子就经常被人调侃为“卖肉娃”。

污名化本质是用一种消极和负面的态度或行为来对待某一群体,它不只是贴标签或是消极印象这么简单,而是真正地对被污名群体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害,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威胁被污名群体的安全和归属需要,对其人格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那么,我们要怎样摆脱污名化的困扰呢?

提高自我意识,保持良好心态。当因为自己的职业而感到不被尊重时,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正在遭遇职业污名,要将自我评价与所属职业受到的污名稍稍分离,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减少或转移对负面评价的关注,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污名威胁或危机。采取积极、肯定和接纳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提升自信心,改善消极情绪,将外界的质疑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各行业组织和互联网媒体应肩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加强职业形象宣传,增强大众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减少偏见的产生,同时提高本群体内部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管理者也要从制度、职业发展规划、员工福利等方面给予员工帮助和支持,从物质和精神上保障员工的个人利益,缓解污名带来的负面影响。

偏见无处不在,甚至会隐藏起来。消除偏见,不僅是个人的选择,也是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直面和改变。

(摘自《工友》)(责任编辑 史旺平)

猜你喜欢

污名负面职业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职业写作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我爱的职业
污名的道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