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装饰研究
2023-11-11王钊宇
王钊宇
1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装饰历史溯源
1.1 文庙建筑彩画的历史沿革
文庙建筑是祭祀儒家先贤,传承儒学思想,推崇礼仪文化的重要场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记载:“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1]。”彩画作为建筑装饰的一种形式出现,同时也是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方式,为后世文庙建筑彩画发展奠定基础。
秦汉时期文庙建筑彩画多绘饰于梁架、天花、斗拱上,其中柱椽上绘云龙纹样,藻井绘制如莲荷等水生植物纹样寓意以水制火。
在西晋的佛教建筑兴起后,宝相花纹、莲瓣纹等纹样成为文庙建筑彩画的主要题材,建筑的椽檩、天花均有彩绘装饰。隋唐时期的彩画色彩华丽,线条刚劲有力。这一时期以“五彩遍装”图案为主,如唐代佛光寺东大殿,额坊通刷土朱,整体呈现几何图案的三维立体效果。
宋代《营造法式》第14 卷中详细记述了彩画的制作技艺与匠作制度。书中提到了“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和杂间装”等技艺手法,宋代将彩画共分为9 种,“以蓝、绿、红三色为主,用退晕方法表达颜色深浅,图案形式以统一韵律体现高度程式化。”[2,3]此时期的文庙建筑注重自然山水审美意趣。元代彩画沿袭宋式彩画风格,以青绿相间为主调,能够展现彩画纹饰的清淡素雅之美。
明清时期的文庙建筑彩画在工艺技术上更加精致,图案设计追求精致繁缛,色彩与造型富丽堂皇。明代木构彩画以梁、檩、额枋等部分为重点,斗拱彩饰多使用单色平涂技法,呈现冷艳高雅之美感。
清代文庙建筑彩画具有纹样庄重、构图严谨等特点。清代彩画动植物、几何纹样多采用对称形式,大面积采用平涂与退晕手法。山西晋城府城玉皇庙大殿彩画如图1 所示。
图1 山西晋城府城玉皇庙大殿彩画(来源:网络)
1.2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形成背景
我国地域装饰文化千差万别,皖东南地区的文庙建筑彩画“在工艺程序、构图、设色、纹样上均有独特性,体现特定建筑特征、空间关系和审美情趣。”[4]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使皖东南文庙建筑在平面、装饰、施工工艺等方面独树一帜,为文庙建筑彩画兴起奠定基础。
当地在建造文庙建筑时,非常注重建筑的装饰,讲究“物必饰图,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建筑上绘饰有各类丰富寓意的图像,用于传递金榜题名、一路荣华的祈愿和寄托。
1.3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艺术特征
皖东南地区的彩画装饰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其审美理念体现了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对礼制的尊重。
皖东南地区的文庙建筑彩画常绘饰于梁枋(图2)、立柱(图3)、门窗等建筑构件上,常绘“包袱锦彩画”题材,内容以景织图案为主,有龟背锦、画意锦、琐纹,藻头部分绘有如意纹与十字架造型组合。天花彩画纹饰题材以“万”字纹、菊花纹为主。天花常用涂胡粉打底,再绘饰青紫色调[5]。文庙窗格彩画采用几何形纹饰,通过雕饰与绘彩工艺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门窗颜色常根据屋主人的需求,施以朱红或金黄色;窗格以纵横相间或斜向相交的小段木条相扣,形成各具特色的图像。
图2 绩溪文庙梁枋彩画(来源:作者自摄)
图3 绩溪文庙建筑立柱彩画(来源:作者自摄)
2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构图的相关分析
2.1 梁枋彩画三段式构图
皖东南地区梁枋彩画呈现出“端头―枋心―端头”这种三段式构图,着重突出枋心部分,整体构图简洁明了[6]。梁枋彩画从建筑整体空间营造至局部构件设计均体现以中为贵的主次秩序关系。
梁枋包袱锦枋心部位构图分为三角形、矩形、菱形,这3 类可以组合成下搭袱子、上裹袱子、直袱子、叠袱子4 种形式。“梁枋构件为突出包袱中心部分,在规则几何锦纹上做平贴金图案,内容为‘笔锭胜’;‘笔’寓意仕途,‘锭’寓意富贵,‘胜’寓意胜利[6]。”这些图案由八宝图案组成,主要表现当地达官贵人期盼仕途顺畅的心理。例如,绩溪文庙书院梁架上多施包袱彩画和流云,袱子主要纹样一般为满地锦纹。藻头部位构图为圆形或椭圆形,由整朵花或如意头组成,整体上刚柔相济,形成方与圆相呼应的关系。绩溪文庙梁枋彩画三段式样构图如图4 所示。
图4 绩溪文庙梁枋彩画三段式样构图(来源:网络)
2.2 天花彩画平板式构图
天花是皖东南地区文庙建筑内檐的重要装饰部分,皖东南文庙建筑平板式天花根据纹样可分为“锦地画”与“素地画”两大类。
锦地画在构图中体现了“板中有灵”的风格特点,彩画底纹的万字纹、寿字纹、米字纹等图案井然有序,而底纹上形态各异的虫鱼鸟兽则打破了这种规律,展现出一种灵动与自由。然而,这些虫鱼鸟兽又被底纹所统一,形成独具特色的视觉效果。例如,在旌德文庙建筑天花绘饰的《鸡鸣富贵图》(图5)中,公鸡被置于画面中心部位,四周则绘饰着读书博古纹样。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板中有灵”的视觉效果,寓意着“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表达了人们对学子一鸣惊人、富贵荣华的美好期盼。
图5 旌德县文庙《鸡鸣富贵图》(来源:作者自摄)
素地画又称平板式素地天花,分为棋盘式、井罩式、方格式。花支条部分基本不作彩画,只作油饰;天花板部分设有圆光,底色多刷白,岔角多绘宝相花等吉祥图案。天花彩画题材较为固定,多绘龙凤、仙鹤等祥瑞动物,作五彩渲染,如绩溪文庙建筑天花绘饰《仙鹤祥云图》。云鹤是最早出现也是流传最广泛的鹤吉祥图像之一,寓意长寿的美好愿景。
2.3 门窗彩画对称式构图
皖东南文庙建筑门窗彩画典雅精致,采用对称式构图能够增强门窗彩画的视觉冲击力,充分彰显出了文庙建筑庄严肃穆。对称式构图以一线之轴,将画面分割,左右对称,彼此相互呼应;门窗彩画常以中心为焦点,通过左右对称绘饰元素,使画面在视觉上保持平衡。画面中的元素在轴线两侧对称分布,能够创造一种稳定而庄重的视觉效果。门窗彩画的线条清晰明亮,可以避免繁杂冗余的装饰;对称式的构图风格能够突出主题,给人带来清新明快之感。门窗彩画的对称式构图既是传承我国古代所推崇的对称美,又是道家均衡发展的思想模式和文化理念,同时此类构图形式也表达吉祥寓意,使观者产生共鸣。
3 皖东南文庙建筑中彩画色彩分析
3.1 色调优雅柔美
丰富的色彩是文庙建筑的特色之一,其彩画风格追求沉稳与素净之美。在明代中后期的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常以淡雅的土红、土黄等暖色为主色调。彩画在色彩搭配上达到“艳不俗、浓不重、繁不乱、淡相宜”的设色要求,与建筑本身庄重肃穆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典雅精致的视觉效果。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色调过渡温和自然,色彩之间常采用渐变过渡的方式,呈现流畅、柔和的视觉效果,给予人们宁静的情绪空间体验。该地区的文庙建筑整体彩画饱和度较低,更注重塑造淡雅、内敛的风格,能够体现出文庙空间典雅含蓄、高规格的艺术魅力。这种对空间的色彩追求,体现出当地对道家文化的重视,追求“见素抱朴”的生活观念。
3.2 设色对比突出
对比手法是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色彩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整体遵循重色为底、亮色于上的基本原则。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常用红绿、黄蓝、黑白等配色,使画面中色彩对比鲜明,色彩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金黄色常作画面点缀,突出画面中心。例如,绩溪文庙梁枋构件上用土黄色打底,檩条中间绘有包袱式彩画,以红色为主调,与周围黑、白、绿配色形成鲜明对比,凸出表达包袱式彩画的主题内容与宣扬的情感。
通过对比明亮色彩与暗淡色彩,可以达到突出画面中的重要人物或元素的效果,使其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此外,通过色彩对比能够传达不同的情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艺术表达力。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在设色方面有独特韵味。
3.3 技法平涂晕染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采用平涂晕染技法用于营造柔和、渐变的色彩效果,使装饰呈现质朴、温和美感。平涂指将颜料均匀地涂抹在绘画表面,使整个区域色彩一致。而晕染则是通过逐渐混合颜料或使用湿润刷子或海绵,使色彩在某些区域逐渐融合或渐变,以达到柔和过渡效果。平涂晕染技法常用于绘饰天花、梁枋构件。通过运用不同的晕染技法,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柔和流畅的视觉效果。皖东南文庙建筑装饰技法常用山水、花卉、云纹元素,能够突出画面的立体感与层次感。
平涂晕染技法不仅使文庙建筑彩画呈现优雅柔美的色调,同时也展现出工匠师傅对色彩的精湛掌握与创作技巧的高超运用。平涂晕染手法使文庙建筑彩绘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彩绘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4 结语
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建筑工匠的智慧结晶。通过利用文庙建筑彩画的装饰作用,可以建构出繁复的宗族社会生活,其典雅的纹样、质朴的色彩,以及贯穿古今的图案形式,均展现出古代文教空间的独特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通过挖掘皖东南文庙建筑彩画中蕴含的多样性构图原理,不仅可以对当下历史风格建筑的设计实践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