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时代下精装住宅个性化设计策略研究
2023-11-11陈雨晗
陈雨晗 罗 晶
1 我国精装住宅的发展历程
1.1 简单式拼凑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房市场不断发展,于1998 年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此时的精装住宅大多是样板房,装修内容一般为墙面粉刷、地砖及墙砖铺贴、柜体安装等,目的是使消费者对所购房屋产生较为具体的认知,了解空间的整体布局[1]。
1.2 品牌化运作阶段
2002 年,建设部发布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标志着政府开始引导商品住宅向全装修和精装修的方向发展。精装住宅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房地产开发商会根据客户的选择对部分毛坯房进行精装修。随着开发商与部分品牌家具和知名装饰企业展开合作,精装住宅的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2]。
1.3 标准化统装阶段
2008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装饰装修管理的通知》,鼓励各地完善配套政策,推广标准化精装住宅。标准化统装的精装方式可分为3 种情况:第1 种是将室内固定界面装修到位,达到可基本使用的程度;第2 种是在第1 种的基础上将具有收纳功能的固定家具安装到位,厨卫空间精装至可直接使用的状态;第3 种是消费者仅需购买移动家具、灯饰和窗帘等软装陈设便可拎包入住。这一时期的精装住宅虽然解决了硬装修的问题,但其采用批量装修的标准化模式,户型固定且风格单一,导致精装住宅呈现“千屋一面”,这是我国精装住宅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3]。
1.4 个性化精装阶段
不同年龄和阶层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装修喜好,标准化量产的精装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装修诉求。同时,开发商为突破同质化竞争,开始关注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使精装产品由基础性向增值性不断深化,精装模式从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批量精装走向个性化精装。
目前,个性化精装一般通过2 种方式实现,一是针对1 套户型设计3种及以上的精装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二是在基础精装上配置可供选择的菜单,即“1+N”的产品模式。其中,“1”指基础装修,“N”指N 项可选产品,在装修方案的基础上提供装饰饰面、收纳和设备等选项,体现出装修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和生活习惯等按需选择。例如,陕西省西安市褐石二期项目制定了3 种精装套餐,如图1 所示。其中:二星套餐以现代风格为主,针对厨卫空间设置了2 种装修风格可供选择;三星套餐针对改善型客户,设计了典雅和现代2 种风格,搭配浅、中、深3 种色彩,共组成6 种装修效果供客户选择,且在二星的基础上提升配置;四星针对高端改善型客户,采用国际大都会风格,主要聚焦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如软装、收纳和智能化设施等。
图1 陕西省西安市褐石二期项目菜单式套餐(来源:作者自绘)
精装住宅从一次性装修到位到菜单式全装修,赋予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在工业4.0 的时代背景下,精装住宅将在装配式精装和个性化定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平衡装修的批量化与个性化,实现精装修的品质升级。
2 工业4.0 时代下精装住宅个性化策略研究
2.1 工业4.0时代相关理论
2.1.1 模块化设计理论
目前,住宅生产体系主要为标准化体系,工业4.0 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精装住宅标准化和个性化之间的矛盾。通过引入模块化理念,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将住宅拆解为多个功能模块,采用拼接、分解和组合等手段实现量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4]。
2.1.2 个性化定制理论
欧美的拼接建筑研究(Stiching Architecten Research,SAR)理论和日本的支撑体住宅(Skeleton Infill,SI)技术作为开放式住宅的代表,为精装住宅的个性化定制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中国建筑行业提出了中国的支 撑 体 住 宅(China Skeleton Infill,CSI)理论体系,对支撑体和填充体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类,划分为不可变体系和可变体系2 种。不可变体系由支撑结构体系和公共设备构成,其中:支撑结构体系指住宅结构框架,包括固定的梁柱和承重墙等;公共设备指住宅外部的管道和线路等。可变体系主要包括可变空间和填充体。在可变空间中可以进行理想化设计,例如通过可移动的隔墙赋予空间可变性。填充体由建筑内部的非承重墙、门窗和设备等组成[5]。
2.2 工业4.0时代精装住宅个性化需求
2.2.1 标准化体系下满足内部多样化
在常规精装的基础上,通过选配不同类型的家居部品对已有内装进行升级。从居家收纳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可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一体化集成设计的收纳柜体,以扩大室内收纳空间,或者另行选配包含衣柜、电视柜、橱柜、玄关柜和书柜等在内的收纳部品,以实现更加优异的居家功能和生活体验。同时,还可升级内部的智能系统(智能门禁系统、照明模式调节等)、适老适幼化系统(安全扶手、紧急求助等辅助设计)、健康升级系统(空气、湿温度、声环境、水健康等升级模块)、精细化设计系统(一键开关断电、清爽凉霸、马桶旁预留插座等人性化细节)。在加载过程中,对部品的形态、颜色、风格、容量等项目进行自由选配,由于排列组合的多样性,其所产生的结果无法估量,因此不存在任意一个住宅完全相同的情况。
2.2.2 长时间轴上动态的可变户型
在合理设置基础户型的前提下,通过功能转化和空间变化,使住宅能够随着不同阶段家庭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居住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体验和居住价值。例如,未来系项目在相同的面积段下打造出满足更多客户群体的户型,通过户内灵活可变的墙体,实现“换家不换房”的需求,满足家庭的全生命周期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未来系全生命周期户型(来源:作者自绘)
此外,对户型结构体系进行创新,通过分离建筑主体结构、公共管井与内装,将户内管线安置在吊顶、地板或墙板的架空层内。这种方式无须穿越楼板,从而消除排水管、烟道等管线位置对户型格局及后期改装的影响。例如,济南鲁能公园世家项目通过减少承重墙,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实现主体与内装分离,同时运用局部轻钢龙骨吊顶、轻钢龙骨隔墙、整体卫浴、整体厨房等技术,提高了后期户型演变的可能性。这种住宅可以适应家庭结构的不断变化,即使居住多年后也能达到轻松换线、便捷装修的效果,实现户型的完全定制。
3 工业4.0 时代精装住宅个性化设计思路
3.1 优化支撑体结构
以CSI 住宅体系为基础将住宅体系划分为可变体系和不可变体系,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并存的目标。通过使用更加优越的支撑体结构,增强梁柱的承重能力,并对室内局部剪力墙进行分压,用短肢剪力墙代替大范围的普通剪力墙,为定制户型提供结构支持。例如,无限系“万花筒”住宅项目设计为大板结构,取消了室内墙体,除厨房、卫生间和管井位置不可变外,其余空间都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布局,进而衍生出多种户型,能够匹配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如图3所示。
图3 无限系“万花筒”住宅结构(来源:网络)
3.2 确定模块化产品
在设计阶段,开发商通过研究热门楼盘户型和调研消费者需求,设计出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户型,并对收纳空间、厨房卫浴和活动家具等进行模块化设计。同时,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同功能模块的特点,通过模块内的排列组合和模块间的差异性组合,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住宅户型空间分为“安静”“起居”和“厨卫”3 类,分别设立“提取池”,在每个类别中设计若干可供选择的提取模块,将模块划分为刚需级、刚改级、改善级和豪华级等。在进行户型定位时,按照产品定位和目标客群的个性化需求,从“提取池”中提取模块并组合。同时,可以细化“提取池”。如将“安静空间”细分为“卧室”和“书房”等小型“提取池”,有助于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落实概念性住宅定位[6]。
3.3 打造个性化菜单
3.3.1 全生命周期户型
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消费群体对住宅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户型设计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例如,北京城建定福庄项目针对育儿、三代同堂以及尊老3 个阶段的家庭需求,提出全然不同的装修设计方案。其中:育儿户型以育儿功能为中心,采用客餐厅一体化设计,弱化餐厅功能,为亲子活动提供空间;三代同堂户型是适合绝大多数客户需求的3 室2 厅1厨2 卫的格局,一般情况下适用于“两位老人+夫妻+孩子”的家庭结构,此类户型的设计关键在于平衡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模式,空间布局上卧室分散开来,作息互不干扰,装修风格为“去风格化”,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尊老户型配置坐式淋浴和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施,老人房预留出分床空间和护理空间。
3.3.2 个性化精装加载菜单
实现全生命周期户型的同时,通过精装加载菜单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万花筒”项目采用1 个标配包+ 4 个加载包的形式,推出健康包、性能包、尊享包和智能包供消费者进行选择,能给消费者带来以人为本的家居生活体验,如表1“万花筒”项目智享加载包所示。
表1 “万花筒”项目智享加载包
3.4 建立可视化AI智选
完成个性化菜单定制后,可以将智能化技术引入精装个性化定制,提高个性化定制的效率。例如,可视化智选精装设计管理体系“π 计划”以精装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确定空间体系和集成模块的拆分逻辑,每个单元模块匹配5维精装数据信息,包括效果、成本、材料、部品以及工艺。通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将线下的选择过程转移至线上,消费者进入系统并输入项目的固有信息后,便可以完成匹配的精装默认方案。除此之外,在对应风格模块的效果和成本联动数据的支持下,消费者能够有逻辑地进行部品选配。
4 结语
在精装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精装住宅装修设计必须回归人居需求的出发点,以个性化为新的发展趋势。工业4.0 时代的智能制造将颠覆精装住宅开发模式,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建立灵活机动的精装管理流程,向个性化的设计思路和精装策略转变,满足目标客户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以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精装产品实现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