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核算人员管理探析
2023-11-11李慧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100000
李慧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0000)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不断提升对高校的扶持力度,投入大量科研经费支持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鼓励科研人员创新,科研经费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对激发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培养高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科研政策文件推动“放管服”政策的落实,要求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在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对科研经费使用全过程实行监管。
高校科研项目基本流程包括项目申请、预算编制、经费支出、项目结题、成果发布全部过程,经费支出是全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科研经费管理各环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科研经费支出核算是财务部门基础又关键的工作内容,此环节是财务人员接触科研人员最多的一环,审核科研经费报销单据以及服务科研人员是核算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督和提供优质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科研经费支出核算人员的管理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管理。以下科研经费支出核算人员简称核算人员,报销人员包括教师、科研人员、科研财务助理和学生等。
二、文献回顾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对“放管服”背景下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主要体现在对科研经费全流程、全方位的宏观管理研究,另外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也是探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有学者认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实施体系,包括制度设计、服务创新、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四个宏观维度,四个维度涉及与科研经费相关的各个部门,财务部门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财务制度的完善、财务人员服务的提升、财务信息化的实施等。董国飞(2019)分析了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中出现的难点,认为科研经费支出环节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会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的浪费以及低效率,需适时对与科研工作相关的经费报销规定进行调整。丁凤娇、马国芳(2022)认为科研经费财务审核中存在财务人员知识面窄、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从人和制度两方面探讨改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包括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财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财务报销制度建设等。在财务人员管理方面,耿晓霞(2019)认为在“互联网+”和“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存在财务服务模式流程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刘文婷(2018)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指出应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可持续职业能力建设,可持续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并指出开发主体(高校、社会、个体)、开发模式(培训、轮岗、职业指导)、开发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影响着可持续职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与科研经费支出环节紧密相关的核算人员的管理为切入点,着重分析 “放管服”背景下核算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对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方面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优化核算人员管理的方法。
三、核算人员在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科研经费支出管理中,监管是措施,服务是宗旨,防控科研经费使用风险是目标,核算人员在“监管”和“服务”方面均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 “监管”的角度
科研经费的报销是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核算人员通过审核科研经费报销单据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核算人员能基于财务专业性,针对具体经济事项进行具体分析,比如,根据财务规章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审核一笔报销是否合理合规;通过对违规的票据予以核减、缺少证明材料的单据要求补充说明或提供证明材料、整单不符合规定的予以退单、特殊事项需经费负责人所在院系领导审批的补充审批手续等方式合理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事项的真实、合法、相关,做好事中的监督,控制科研经费资金使用的风险。
(二)“服务”的角度
在科研经费支出环节,核算人员是窗口岗位,是优质服务的提供者。报销人员受专业的限制,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和财务报销制度不一定熟悉,核算人员能基于服务专业性,及时解答经费支出方面的疑问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报销人员提供专业的服务。从服务态度角度分析,制单的及时性、沟通的技巧性、沟通时的态度等都影响着报销人员对服务的评价。专业、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并减少核算人员与报销人员之间的矛盾,让报销人员少跑路、少打咨询电话,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报销人员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报销难的感受。
四、在科研经费支出监管和服务工作中核算人员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放管服”政策的影响下,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财务信息化方面大部分高校基本实现了网上预约报账、业财融合等功能,提升了财务监督和服务的水平,核算人员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提升了工作质量。但是,随着国家科研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核算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掌握有待提升
核算人员缺乏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掌握主要因为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经费支出是科研经费管理的其中一环,由于部门间、科室间存在业务壁垒,核算人员对上下游其他环节缺乏了解,限制了其对科研经费政策的深入掌握。其次,由于财务部门多年形成的对基础核算人员工作模式的固化观念,即只重视报销制度的学习,而对其需要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需要缺少关注,因此核算人员缺乏对相关政策的学习。最后,财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核算基本实现了网上操作,核算人员审核支出单据后凭证自动生成,导致其形成一种操作惯性,只要凭证生成并且能够保存,表示制单成功,此单即完成,不需要太多思考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尤其在报销量大的情况下,核算人员更是缺少内在驱动力去了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长期机械重复的审核记账工作导致其思维定势受限,知识结构单一。而且核算人员大部分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并机械记忆一些财务操作方法,以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不理解,不能从根源上了解一笔支出,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有报销人员咨询经费报销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问题,核算人员因不了解相关政策而不能及时解答,导致报销人员又向其他科室或部门咨询,增加了报销人员办事的难度,也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同时,因核算人员未能深入了解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对科研项目支出是否合法合规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出现监督方面的漏洞。从加强科研经费监管和提升服务角度考虑,核算人员有待进一步学习科研经费管理的有关政策、制度。
(二)核算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升
恰当的职业判断可以真实反映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恰当的职业判断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错误的职业判断影响科研项目后期的结题验收,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支出会导致结题验收时审计审减并调账,凸显科研经费管理的随意和松懈,增加后续财务人员调账的工作量。其次,错误的职业判断易引发核算人员同报销人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性质相同的经费支出,因核算人员职业判断的不同,有时可以支出,有时不可以支出,导致报销人员对财务部门工作的严谨性产生质疑,影响其对财务部门服务质量的评价。最后,在核算人员受限于职业判断能力而无法做出判断时,需报销人员给予合理的解释并提供证明材料,一方面会延长报销单据处理的时间,影响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进度,同时造成核算人员重复性工作,增加其工作量;另一方面报销人员需额外提供证明性材料,同样增加报销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具有来源范围广泛、业务内容多样、经费使用多元的特点,由此带来的是核算人员审核报销单据难度的加大,尤其是报销单据相关性的判别复杂程度较高,需要核算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核算人员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
核算人员身兼监督科研经费使用和服务科研人员的双重角色,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比较大,易影响监督和服务的质量。
心理压力的存在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科研经费多,核算人员每天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审核大量琐碎、繁杂的报销附件资料,判断其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并编制记账凭证,长期机械重复的审核制单工作,容易造成核算人员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同时财务工作的周期性以及资金使用容易受到预算执行进度约束的特点导致核算工作会形成在某个时间段内的集中,核算人员需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其工作状态。其次,核算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审核报销单据、制单,每一环节都有风险,一旦出现差错,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心理压力大。最后,针对不符合报销制度或经费管理制度的支出,核算人员会拒绝报销或提出质疑,由报销人员提供证明材料,这种情况易导致报销人员的不满进而引发矛盾甚至争执,从而大大增加核算人员的心理压力。
五、从提升监管和服务水平角度加强核算人员管理的方法
核算人员要做好科研经费支出监督和服务的工作,需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财务部门可建立柔性的学习和培训机制,阶段性地分析核算人员需掌握的支撑岗位职责的新知识,并且在组织学习培训前调查了解核算人员的学习需求,以上两种方式结合可为核算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岗位技能、心理知识和化解压力的方法等,为核算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加强核算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掌握
2021 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21]32 号)中提到,对科研项目经费加强财会监督,加大财务人员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的专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经办服务能力水平。
首先,财务部门需提供学习的渠道和平台,例如通过专题学习或观看专业人士解读新政策等形式,让核算人员能够及时学习新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深入理解新政策的精神要义。其次,加强核算人员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科室、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学习,掌握不同经费的支出分类、每种支出分类所包括的具体支出科目、每一科目允许的支出内容等。最后,引导、督促核算人员进一步掌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例如,通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的形式反复强化核算人员对政策的掌握。通过一系列的强化学习,使核算人员在审核环节能够贯彻执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对每一笔支出做到有据可查、有据可依,把好财务审核关,防控科研经费支出风险,真正实现财会监督。同时,面对报销人员咨询,核算人员要及时给予解释,减少报销人员因不熟悉政策反复咨询消耗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和报销人员之间的沟通矛盾,提高服务水准。
(二)提升核算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核算人员恰当的职业判断可以在保障真实性的前提下做好对科研经费支出的监督,同时减少报销人员为一笔报销奔走于各个部门的现象,提高报销效率。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基于核算人员高的综合素质基础。
提升核算人员综合素质需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途径三方面综合考虑。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仅要提高核算人员岗位的财务专业技能,还要广泛吸纳多方面的公共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改变以单一岗位知识为主的知识结构。岗位专业知识包括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和高校工作专业知识,公共知识外延广泛,涵盖了经济、科技、外语等多方面知识,目的是使核算人员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其次,在学习方法上,一方面财务部门应有计划提供核算人员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例如开展专题讲座或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应提供核算人员交流经验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经验共享,进一步培养和强化核算人员思考、分析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最后,在学习途径上,财务部门可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可运用行业组织、专业培训机构、高校等开展面对面的职业教育,也可利用网络技术共享社会的专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学习和培训的课堂空间。
(三)疏导核算人员的心理压力
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行为,是保持良好工作状态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工作状态是做好科研经费支出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直接影响到经费支出的监督质量和服务质量。
财务部门可以从三个方面疏导核算人员的心理压力。首先,财务部门需时刻注重人文关怀,时刻关心核算人员的心理状态,同时采取心理咨询和心理培训等有效措施,提高核算人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增强核算人员心理健康的自身调适能力,帮助其缓解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其次,改善工作条件、完善管理制度,缓解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和焦虑心态,一方面不断优化办公软件和硬件设备,尽量减少手工录入信息的工作量,提高核算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财务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解决核算人员在执行财务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真空问题,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此引发的与报销人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最后,财务部门管理者需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重视“人”的因素在部门和谐关系中的重要性,对人员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建立管理者与核算人员之间以及核算人员与核算人员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减少矛盾和摩擦,如此核算人员可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